第三节 运输 东宁早期运输靠背负肩挑。设招垦局后有了马车和爬犁。民国16年(1927年)有了汽车,当时只能季节通车运送旅客。货物运送还靠牛、马车和爬犁。伪满时虽然公路四通八达,又修了绥宁兴宁两条铁路,同时开始了东宁至绥芬河和长春的空运,但这些现代运输工具,主要供日本驻军和日本人使用。广大群众主要还是靠牛、马车和冬季用爬犁运输。
解放后,因战争动乱,飞机停运,铁路拆除,汽车破坏,公路失修,当地运输仍以畜力为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汽车、拖拉机已成为主要运输工具,从而,加快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
一、畜力运输
东宁自光绪七年(1881年)设招垦局后,各地就有了农用马车,农忙种田,农闲则往返三岔口与俄国双城子问运送货物。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有了专搞以运输为业的马车户。当时输出的主要是农副产品,输入的是生产生活用品。光绪二十八年(1920年)东清铁路通车后,铁路附近以出口木材、石材为大宗,马车运输业兴旺起来,据民国2年(1913年)统计:
(一)从三岔口输出33.5万卢布,从双城子输入19.6万卢布;
(二)通过绥芬河输出94 028普特,输入234 573普特;
(三)通过小绥芬输出450 692普特,输入43 535普持;
(四)通过细鳞河输出142 263普特,输入121 266普特。
民国11年(1922年)以后,从三岔口去绥芬河不再从苏联境内绕行。但因去绥芬河的道路狭窄,泥泞难行,运费昂贵 (当时三岔口每石小麦卖价大洋12元,运往绥芬河,每石运费需大洋14~16元) ,造成当地的大批农产品运不出去,阻碍了东宁农业的发展。据民国19年(1930年)统计,全县运输工具有:汽车3台(2台客车1台货车),马车1 776辆;牛车973辆;木船6艘;爬犁279付。年客运量3 500人次,货运量11.4万吨。
伪满时期,虽然铁路公路比较发达,但短途运输,仍以马车为主,各兵营和组头雇用短途运输马车约700辆,年运输量约50万吨。
解放后,由于绥宁、兴宁两条铁路被苏军拆除,15伪汽车大部带走或被坏,县内运输靠牛、马车。当时东宁有畜力运输车80辆,绥阳有27辆,绥芬河有20辆。1958年大跃进中,基本建设项目增多,全县专业运输车达到200余辆。此外,从解放初到1960年间,每冬、春有800多副牛、马套子到林区搞木材运输。1960以前,县内运输主要靠畜力。
二、汽车运输
(一)客运
民国16年(1927年)商人冯燮喜购入万国牌客车2台(1台可乘12人,1台可乘18 人),购入后转卖给袁家煤矿经营,开始三岔口至绥芬河的汽车客运。最初是隔日运行,区间行驶 5个小时,票价每人大洋4元。
伪满时期,除恢复东宁至绥芬河客运班车外,又开辟了东宁至石门子,东宁至大肚川,东宁至东兴镇(属珲春县)等线路,年客运量290 400人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东宁镇至绥芬河镇的汽车客运,只有 1台客车当日往复。随着公路的恢复,1962年,客运线路增至从东宁至绥芬河、绥阳、老黑山、道河、光星5条,全程242公里,每天发出客车5台170个座席,年客运量约16万人次。
1964年,绥阳林业局开辟了从绥阳镇至八里坪和双桥子的客运线路。1972年增加了从绥阳经东宁镇,老黑山至暖泉河的客运班车。
1985年,县内客运线路已达到25条,总里程514公里。有客运汽车45台,1 960个座席,年客运99.5万人次。有长途汽车客运线路3条:东宁至牡丹江市(1983年3月),绥阳镇至穆棱镇(1983年4月),东宁镇至汪清(1985年末)。
汽率客运主要线路及发车时间表 续表
(二)货运
民国19年(1930年),袁家煤矿购入第一台货运汽车,开始三岔口至绥芬河的汽车货运,由于只能冬春行驶,运量不大。
伪满时期,货运汽车增至690台。年货运量约207万吨,主要是军需物资和建筑材料。
解放初,县内共有破旧货运汽车10台,往来子东宁、绥芬河间,年运货能力约840 吨。1952年,增至15台,年运货约33.7万吨,当时缺少汽油,汽车改烧木炭,东宁至绥芬河单程约需4~5个小时,大量物资的运输还要靠牛马车。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内汽车逐年增多,1980年货运量235 415吨,1981年231 700吨,1982年581 800吨,1984年316 003吨。到1985年,全县汽车达到1 000台(个体150台),货运量已达 345 699吨。成为全县货物运输的主力,约占运输总量的96%。
注:1980年以后农村购入大量拖拉机,除农田作业外,农闲多从事短途运输未统计在内。
(三)火车运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清铁路通车后,县境内的绥芬河、小绥芬、细鳞河车站成为商品集散地和中俄贸易中转站。据民国2年(1913年)统计,年货运进出口总量达108万普特,客运约2万人次。
伪满时期兴建的绥宁、兴宁两条铁路,年运货26万吨,客运9万人次。
1950年森林铁路通车后,年均运输木材 21.7万立方米,客运7.4万人次,1985年运输木材16.3万立方米,客运4万人次。
三、运输组织
(一)县运输公司
1949年11月,设东宁搬运站,属松江省运输公司。有职工36人,汽车11台,年货运量 0.8万吨。1952年有职工103人,汽车17台,年客运4.3万人次,货运3.7万吨,税利额1.5万元。1962年改称东宁运输公司,下设货运队、客运站、保修厂和绥阳、绥芬河运输站。1965年有职工2166人,汽车46台,年客运14.8万人次,货运5.3万吨,税利额 3.2万元。1975年有职工206人,汽车37台,年客运19.2万人次,货运5.4万吨,税利额8.2万元。1976年增设大肚川、石门子、二道沟、黑瞎子沟、黄泥河客运站(点)。1985年有职工 255人,汽车51台,年客运75万人次,货运6.22吨。
(二)绥阳林业局运输队
建于1949年11月,1985年有职工1 894人,有汽车203台(其中客车21台),拖拉机86台,火车机车6辆,台车260辆,汽车拖车113台,吊车8台。下设物运队、黄松车队,道河车队、沙洞森铁队。年货运量1.7万吨,运输木材33.5万立方米,客运8万人次。
(三)绥阳火车站装卸队
建于1946年6月,1985年有工人230名,年装卸置54万吨,有叉车4台,活动吊车1辆,输送机3架,牵引车1台。
(四)其它较大运输队概况
东宁镇运输队,成立于1977年,有职工9人,汽车3台,年货运量 1.4万吨:东宁发电厂车队,成立于1970年,有职工26人,汽车5台,年货运量8.5万吨;东宁建设车队,成立于1978年,有职工22人,汽车8台,年货运 7万吨;东宁林业车队,成立于1969年,有职工22人,汽车8台,年货运2.2万吨;东宁煤矿车队,成立于1981年,有职工37人,汽车7台,年货运 1.8万吨;东宁粮食车队,成立于1685年,有职工27人,汽车6台,年货运6.9万吨;东宁交通车队,成立于1981年,有职工20人,汽车6台,年货运量2.8万吨;东宁人防办车队,成立于1978年,有职工10人,汽车3台,年货运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