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春市开展扶贫解困工作概况

附录

伊春市开展扶贫解困工作概况



“九五”以来,伊春市开展的扶贫解困工作大体上分为两轮,即第一轮和
第二轮。第一轮是从1996年末开始,为期3年,到1999年末结束;第二轮是从2000年
初开始,为期3年,到2002年末结束。
一、基本情况
1996年末,针对林区“两危”,职工生活十分困难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在
全市大打一场扶贫解困攻坚战。经过3年的努力,到1999年末当时结对帮扶的7484户
特困职工有7258户实现了基本脱贫,脱贫率占被帮扶特困职工总数的97%,如期实现了
三年奋斗目标。在第一轮帮扶工作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与7484户特困职
工结成了帮扶对子,结对帮扶率100%。全市共筹集帮扶钱、物3140.1万元,其中资金
1756.1万元;投放帮扶资金 和各类物资合计2459.5万元,其中投放资金1075.5万元,
物资折合人民币1384万元 。全市帮扶特困职工启动各种开发扶贫项目10 457个,其
中种植业2062个、养殖业2111 个、加工业713个、商服业4894、运输业329个,其它
项目348个。
为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解困工作,到2000年初,我市又开
始实施为 期 3年的第二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
干部与9864户贫、特困职工结成了“一帮一”的“穷亲戚”,其中市级、副市级领导
干部结对帮扶30户,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489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547户,一般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5788户,社会各界结对帮扶10户,结对帮扶率100%。在第二轮帮扶
中,全市共筹集帮扶资金2713.3万元;全市投放帮扶钱、物合计1444.6万元,其中资
金948.6万元,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496万元。全市结对帮扶的贫、特困职工启动各种
开发扶贫项目10 014个,其中种植业1754个、养殖业1275个、加工业389个、商服业
4525个、运输业309个、其它项目1762个。截止到2001年末全市第二轮帮扶的9864户
贫、特困职工已累计脱贫7604户,脱贫率占被帮扶总户数的77%,到今年末3年累计脱
贫率可达到95%以上,胜利完成第二轮帮扶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形成了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帮扶网络。
一是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帮扶工作组织体系;二是深入调查,
全面细致地摸清搞准贫困职工底数;三是因人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帮扶主体、帮扶
内容和帮扶形成:从市级领导到区局领导,从市直机关到基层单位都是各级领导干部
带头、党员干部参加与贫、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一帮3年直到脱贫为止,不脱贫
不解除帮扶关系。
(二)开发扶贫,突出治本,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开发:贫、特困职工从事各种开发扶贫项目过程中,免
交税费,并在卫生防疫、质量检测、城管、交通等方面享受减免有关费用的特殊照顾;
二是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开发:设立市和县区局两级专项扶贫解困资金,为贫、特困
职工启动开发扶贫项目注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三是提供物资技术,促进开发:投放各
种帮扶物资,通过办班、培训提高贫、特困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再就业本领;四
是选树先进典型,带动开发:评选、宣传各层次的帮扶典型和各类型脱贫致富典型;
五是丰富扶贫形式,推动开发:全市每年都在元旦、春节期间和重大节日都坚持开展
以“万名党员干部访万户”为基本形式的扶贫解困活动月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
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贫、特困职工家中去,访贫
问苦“送温暖”,办实事。
(三)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建立了一套狠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顺向部署,逆向检查:市委、政府每年召开2—3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
会议研究解决全市扶贫解困工作的重大问题,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扶贫解困工作总
结表彰大会;市级和县区局领导经常不打招呼直接入户到被帮扶户家中逆向检查扶贫
解困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二是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全市把扶贫解困作为全市重点工
作之一,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帮扶责任制,写入全市
“十五规划”和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列为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责任状》,作为考
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单位和部门是否先进的一票否
决内容;三是动态管理,规范运作:层层建立了贫、特困职工档案、领导干部结对帮
扶档案、资金管理使用档案等各种基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问效。
三、社会效果
五年的扶贫解困实践证明,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和人民
群众的广泛赞扬,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一是有效地解决了贫、特困职工困难
无助问题,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也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在帮扶的实 践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二是保持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
定;三是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四是促进了林区产业产品结构
的调整;五是在帮扶活动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变过去职工群众“上访”为
现在的党员干部“下访”,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