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招标

科技招标


  市科技局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资金引导、技术服务的方法促进科技成果进入应用领域,选定了产业化前景比较广阔的北豆根人工栽培、暴马子、丁香药用原料林栽培、五味子集约化栽培、块根蘑人工栽培4个项目作为招标项目,经过认真的讲标、竞标、评标,14个投标单位中有7个单位中标。

             2001年度伊春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名单
                      一等奖(5项)  
  嘉荫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示范(9人)
  郑春江  张含生  牟善河  李  滨  马建国
  苏庆国  孙伟光  王传明  李传普  
  AXCI—160型永磁式直流弧焊发电机(9人)
  郭恒发  刘志新  陈乃跃  林跃先  李  祥
  范伟林  孙华茹  王喜忠  孙玉晓
  挖潜改造轧钢生产线(7人)
  孟兆祥  曲延臣  张久林  李连龙  苏国库
  李  平  张文全
  经股动脉插管选择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9人)
  李丰国  朱凤新  郝旭生  张福春  李树清
  齐兴忠  陆志红  王少敏  孟繁清
  改良式消化道一层吻合术(9人)
  马庆顺  袁纯光  王云峰  胡本康  汤效琦
  徐宏伟  王凤玲  孙  旭  刘剑英

                      二等奖(12项)  
  蒙古柞人工更新及早期丰产技术的研究(7人)
  王洪学  王砚革  冯德庆  王继锋  王  红
  曹逢春  周昌东
  黄花菜引种寒地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绿色食品开发配套技术研究(7人)
  刘国志  张仲臻  张广学  迟彦军  王庆善
  张仙峰  李艳波
  大豆抗重迎茬丰产栽培技术(7人)
  张含生  孟德军  孙伟光  李  滨  李永民
  张海涛  王伊龙
  酚甘油肋间神经破坏术治疗肺癌胸膜转移痛(7人)
  李景辉  刘厚军  王兆平  岳春迪  徐  灵
  牛怀印  孙浩成
  鞘内注射胞二磷胆碱对改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研究(7人)
  杨建伟  崔晓曼  杜云宏  李  昭  吴  森
  李红英  李  蔷
  连轧线活套及成品机架速度补偿系统的开发及应用(5人)
  卫民义  宋知武  董立峰  卜祥伟  王绍军
  新型外固定架治疗股肯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7人)
  安  听  王效东  丁  凯  刘  会  王艳玲
  高  林  徐明哲
  输卵管保留功能性手术的研究(5人)
  韩  梅  藏  禹  孟祥来  牟敦兴  刘文影
  西钢高炉喷吹煤粉工程(7人)
  曲延臣  魏宝春  曹万江  严国富  纪建国
  胡广涛  陈海英
  连铸火焰切割机全数字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7人)
  于长江  宋  彬  王志刚  李玉祥  贾志富
  马秋波  蒋喜军
  便携式气动吸引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7人)
  牟敦兴  臧  禹  孟祥来  孙浩成  王绍天
  韩  梅  刘  霞  
  豆角中豆素与皂素中毒及检验方法的研究(7人)
  张昌权  高福玲  张国峰  张福胜  惠亚安
  刘凤英  邵长杰

                        三等奖(16项)  
  蒙古栎种源选择及栽培技术的研究(5人)
  王  冰  于树成  张桂芹  方春子  尹智勇  
  野生刺玫果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5人)
  许忠海  张  莹  梅  杰  毛  凡  娄胜德    
  阿姆斯生物肥应用研究(5人)
  张艳华  唐国江  朱善刚  孙  伟  于洪印  
  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自压的临床观察(5人)
  王微明  孙  旭  崔  莉  宋晓伟  刘海燕  
  改良闭合牵引复位法治疗单纯性颧弓骨折的研究(5人)
  姚  峰  于士德  杨  林  张枢宏  隋宝绪  
  穿山龙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5人)
  徐文龙  娄汉臣  徐英杰  朱洪明  徐英华
  腊木系列餐具开发(3人)
  李宝平  高伊林  吴士兵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骨坏死的临床研究(5人)
  王绍天  齐兴忠  汪  威  高润海  孟祥来
  鼻饲病人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5人)
  郭银业  王  芳  王德梅  段丽艳  郭  萍
  伊春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状况的调查分析(5人)
  纪建和  王玉梅  张学华  滕海秋  沙爽姿
  厌恶疗法对戒酒的研究(5人)
  孙占海  张剑平  卢鸿雁  冯健全  吴  岩
  采用新技术对氧气顶吹转炉进行扩容改造(5人)
  宋  彬  贾志富  刘国文  李劲松  依  波
  采用综合措施延长高炉寿命(5人)
  陈海英  胡广涛  孙宝银  陈仁龙  谭余福
  2—氨基—3·5一二硝基塞吩产品开发(5人)
  刘树林  李建彬  贾金和  邹立训  孟庆云
  优化工艺设备实现低架式多跨内45°高速线材生产(5人)
  王永滨  韩乃文  柳泰山  郭天永  马焕臣
  采用无触点PLC控制,棒材线短辊道、小冷床实现系统提速(5人)
  马炳臣  崔玉海  赵忠金  王永滨  尹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