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视新闻有新突破

电视新闻有新突破


 从2001年底开始到2002年1月中旬,在全市新闻联播里开设了《回首2001》专栏,共发稿20件。3月根据市委宣传部的要求,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到绥芬河市,采拍了十集系列报道《走出大山的伊春人》,此后又从4月份开始,组织了20多件系列报道《走进伊春的外地人》,与《走出大山的伊春人》相呼应,成为战役性报道的亮点。市委提出开展三个带头人活动之后,特别是江泽民发表“5·31”讲话之后,及时开设了《实践三个代表争做三个带头人》专栏,这个专栏贯穿全年。十六大召开前后,把迎接省九次党代会宣传同迎接党的十六大宣传有机结合,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采访制作,使三个代表和迎庆十六大的宣传主线十分突出,十六大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宣传环环相扣,既有量的优势,又富有节奏,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营造了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市新闻联播》节目共开设专栏24个,组织重点和重大战役性报道30多组。至11月底,《全市新闻联播》节目共播发稿件2681件,平均每天8.1件。可以说,伊春电视台的《全市新闻联播》节目的时效性、影响力、信息量、权威性,在本市各媒体中均已居于强势地位。《新闻视点》节目是伊春电视台2000年5月创办的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开办初,克服设备不足,人员紧张等困难,把过去每周二期节目,改为每周三期节目,做到除周日外,每天都有这个节目。至11月底,《新闻视点》共播出121期,系列评论《发挥三个带头人作用》、《迎庆十六大特别报道》、《心连心给伊春人带来了什么》、《学习浙闽经验》、《友好区调整改革的经验》、《朗乡林业局数字化带来的思考》、《兴安百面旗》、《公路发展带动沿路经济带》等都是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推出的重头报道。
 社教节目突出主旋律,展示真善美。2002年,把每周二期专题节目调整为每周三期。创办了伊春电视台第一个法制类节目《法在身边》。每周两期的《红松故乡》和每周一期的《法在身边》共同构成了专题节目的合理布局。《红松故乡》节目设有《森林之子》、《林城记事》、《林海人家》等子栏目,《法在身边》设置《说法》和《警事》两个子栏目。一年来,专题节目发挥自己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的特色,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进人物,用讲故事的手法,对广大观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在节目的采访和制作过程中强调社教类节目特有的细节性,情节性,审美性和精致性,逐步形成与新闻类节目不同的样式和个性。在全年200多期节目共400多件电视专题作品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感人的作品。比如配合全国公民道德教育纲要组织了系列节目,配合市委开展的选树学习兴安百面旗英模人物活动组织的《森林之子》系列节目等,都从专题节目的特点出发,发挥社教节目的优势,以情取胜,以贴近性取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教育》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年来,电视台和市劳动部门合作,从林区下岗职工的实际出发,选择急需的实用性技术开展培训。全年共播出《北药种植》、《餐饮业就业技能》、《旅游业技能》、《人造板生产技术》、《林下黑木耳载培》、《平贝种植技术》等20多个专业讲座。累计播出43170分钟(共7200多小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在2002年4月份举行的全省电视好新闻评选中,伊春电视台有新闻、评论、专题、外宣等6件作品获一等奖,有10件作品获二等奖;在全省电视文艺作品评选中,伊春电视台有《森林的节日》、《绿色旋律》、《大森林的故事》、《回家看雪》等4部作品获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