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报业

概况


 2002年,重点围绕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3个方面8大任务,突出中心,精心组织好重点报道,打好战役性报道。
 总体谋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拟定了《伊春日报社2002年宣传报道计划》,在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3大战略调整,发挥优势特色产业,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外招商引资,干部制度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三个带头人”活动,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10个大方面做了总体部署。春节前夕,突出宣传了扶贫、拥军、爱人民,情暖万人心。春节后,突出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全市行风评议活动,及时反映了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2月份,全面报道了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协伊春市七届六次全会的盛况。进入春防以后,针对春季全市防火严峻形势,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各地的春防工作。在省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后,以迎接和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再谱二次创业新篇章为重点。9月份开始,以迎庆十六大为主旋律,同时在头版开辟《和党心连心 喜迎十六大》、《辉煌成就 美好未来》、《创造新业绩 迎接十六大》、《迎接十六大 歌颂新伊春》、《迎接十六大 今日看伊春》等5个专栏,突出加强了宣传。11月和12月开辟了《学习浙闽经验 加快经济发展》、《学习十六大 宣传十六大 贯彻十六大》、《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等专栏。
 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注重发挥消息简短快捷的同时,运用深度报道来揭示事物本身的逻辑力量。例如《走出大山的伊春人》和《外地人在伊春》的报道,不仅反映了伊春人在异地艰苦创业的成绩,而且展示了外地人在伊春自强奋斗的风采。对美溪区“法轮功”痴迷者关树云残忍将女儿掐死的事件,在编发新华社通稿和全市各界揭批“法轮功”动态报道的同时,又策划报道了后期的《昔日贤妻良母 今朝杀女恶魔》,使广大读者对“法轮功”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老井新生》报道了伊春区“南山屯”300余户人家靠一口30多年的老井生活,最终解决了百姓吃水难问题。《大项目巡礼》从交通、建筑、高科技园区、非国有经济等多个侧面反映了全市大项目建设的成就。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新闻宣传中,凡重大新闻事件或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决策、中心工作,或以社论,或以评论员文章配发,以达到深化主题。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将到伊春市慰问演出,在刊登3位读者给本报来信的同时,以《树立新形象迎接“心连心”》为题配发了评论,在“心连心”艺术团来伊期间,连续用3个大联版报道了演出盛况。《走出大山的伊春人》和《外地人在伊春》系列报道,连续组织了10篇评论员文章。在“三个带头人”报道中,刊发了《三个代表与三个带头人活动》的评论员文章,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与三个带头人的关系,指出了争做三个带头人的实质和方向。在报道伊春市铲除于凤柱恶势力犯罪集团的长篇通讯的同时,配发了《谁祸害百姓就对谁专政》的特约评论。这些评论,与新闻报道交相辉映,不仅给新闻报道以烘托,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更强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真情,成功报道了《满棚芦荟愁煞人》、《贺年卡不是垃圾》、《私屠乱宰黑窝点被端》、《戒严期林中弄火——胆真肥》、《南山风景林又遭毒手》、《不请客送礼就不好好整》、《治了热费拖欠户 难了居民上下楼》、《电话改号 联系困难》、《消防车难进“憋死牛”》、《到征费处办事咋这么难》、《暗访学生补习班》等上百个与民生有直接关系的题材,引起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公车开进鱼场》等舆论监督报道,引起了市纪检委的高度重视,违纪人员得到了查处。
 深化新闻改革。首先对报纸版面重新调整和组合,大幅度增加新闻版分量,对各个版内容重新定位,每个版每天都要经营好自己的亮点。对版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版面包装更加美观,编采运作上部分实行采编合一,突出采编结合优势。结合新闻改革,对部门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晚报新成立了舆论调查部和社会新闻部。两报分别办了网络版,利用伊春信息港发布新闻。 加大经营机制改革力度。对晚报、发行公司、广告公司进行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在体制上变为二级法人单位,面向市场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两报和行政部门的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和调整。在定机构、定岗、定编基础上,因需设岗、因事设岗,明确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双聘制,打破职级、职称、工人、干部界限,在全社范围内公开竞聘,双向选择,实现内部人才良性流动。
 2002年日报发行量达15 066份,晚报单期发行量最高2700余份(不含零售),全年收支基本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