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共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

市情专文

实现青山常在构建绿色伊春

中共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建立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准确把握全会对林业发展的新精神、新要求、新机遇,对加快伊
春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按照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狠抓生态
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区经济循环发展,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
格局,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最近,伊春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合
作与协调委员会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荣获“绿色伊春”称号,被国务院确
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林权制度改革两大试点的城市。
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构建林区完备的生态体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伊春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肩负着
搞好生态建设、加快经济转型的双重使命。对林都伊春来说,绿色是生态、是生命、是未来和希望,
更是最现实、最长久、最具潜能和魅力的特殊生产力。我们提出实施“绿色生命”工程,推进以生态
立市为重点的生态功能区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把
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追求目标,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性的基础工程和第一位的任务,紧紧抓
住林业发展的“黄金期”,集中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
底得到遏制,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把伊春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
居住的地区、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胜地和生态园林城市。为此我们全面推进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
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在巩固铁力、嘉荫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森林植被恢复、
森林质量优化、“三河”源头生态林建设。目前,乌伊岭、红星湿地保护得到了国家批准,新建省部
级湿地和驼鹿保护区3处。已建成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16个,总面积68万公顷,受保护地覆盖率
达到15%。为了切实保护培育好红松这一珍贵树种,完善以原始群落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体系,让伊
春永远不愧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的美誉,我们实施了红松保护行动,果断作出了停伐红松
的决定,从2004年9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了一切天然红松林采伐,再过40余年,新一代天然红松林将
重新崛起,以红松为主导的各类阔叶红松林将逐渐成为伊春林区的优势群落。
延伸扩大天保工程成果,全面构建南东北中“四大产业集聚区”
1.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坚决遏制人为消耗森林资源的行为。在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与破坏”
相持阶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和林区生存与发展根基的极端重要性,在全力调整产
业结构的同时,果断提出了全面实施严管林,坚决保住现有森林资源的战略决策。一方面,主动调减
木材产量。另一方面,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坚持“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
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的增长”的原则。并且明令各森工
企业“一米不准超采”、“凡破坏森林资源的,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的严管林方针,以前
所未有的力度从严查处各类涉林涉木案件,严厉打击超限额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偷拉私运和
林场(所)私卖木材等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伊春林区的森林
经营方式和培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养林与养人的问题,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文明发展。
2.加大森林资源节约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按照“横向抓项目壮集群、纵向
抓产业扩规模、两头抓龙头带基地”的思路,狠抓了南东北中“四大集聚区”建设。南部以铁力市为
中心,构建了绿色特色产业集聚区。东部以西林、南岔区为中心,构建了冶金、重化、建材工业集聚
区。北部以新青、汤旺河区为中心,构建了板业、家具和生态旅游业集聚区。中部以伊春区为中心,
构建了木材精深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通过发挥南东北中“四大聚
集区”的产业集群优势,有效地促进了产业与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发展。
3.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以木材生产为主的老支柱产业日渐萎缩、
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的现状,把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一
定基础、辐射牵动作用较强的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畜牧业、绿色食品、北药开发作为优先
发展的重点,集中力量进行推进。五大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森林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全面构建林区节约型社会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风电、水电工业正在兴起。由北京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绥化来源投资有限公司和英国
雄亚(唯尔京)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承建的总装机容量16.15兆瓦的19台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4500万
千瓦时的小兴安岭风力发电一期工程(带岭大箐山风力发电站投资1.8亿元)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已有
6台机组正式发电,其余正在调试中,11月中旬全部并网发电。总投资4.25亿元、装机容量1万千瓦、
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的西山水库基础设施“三通一平”工程已开工兴建,预计今年可完成工程的
85%。我们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伊春建成小兴安岭绿色能源之乡。
2.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充分发挥再生资源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地将辖区企
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优势的最大发挥。如西林区围绕西钢集团生产开发吃配项目,发展循环
经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引进开发吃配项目企业14户,引进到位资金1.76亿元,开发的吃配项目
已有废钢渣加工、粉尘回收加工、煤焦油加工、炉料加工等六大类16个上下游产品,初步形成了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再比如我们在木材综合利用与加工上,转变了大林业的资源
观念,坚持惜木如金,充分利用木材剩余物,发展人造板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从2001年
至今的5年间,人造板生产能力增加了30万立方米,过去枝桠材大部分做烧柴,锯末子遍地扔,现在
都已经全部作为人造板生产的主要原料,人们追求的吃干榨净,如今已成为现实。
3.增强循环经济意识,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在全市开展了以建立“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
节约型企业”为内容的节约型社会活动,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的观念,推动社会经济循环化。充分运用
广播、电视、宣传栏、演讲比赛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循环经济,树立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
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使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
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林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