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概况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北麓东段,与俄罗斯隔江相
望,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南与东南与鹤岗市和罗北县接壤,西与西北紧靠逊克县,西南与新
青区,汤旺河区、乌依岭区相邻。县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分布,面积约6 739平方公里。边境线
长246公里。
全县辖3镇(朝阳镇、乌云镇、乌拉嘎镇)6乡(红光乡、青山乡、保兴乡、沪嘉乡、向阳乡、
常胜乡)73个行政村。县域内有1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1个省属国营农场——嘉荫农场。全
县总人口80 032人。
全县现有耕地8.73万公顷,后备土地资源8.4万公顷,草场面积2.47万公顷,境内森林总面积
42.4万公顷。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紫椴、云杉、水曲柳、黄波萝、核桃楸等;县域内野生动
物有犴鹿、熊、野猪、狍子、等80余种,山野菜有蕨菜、刺嫩芽等20余种,菌类有鸡腿蘑、猴头蘑;
中草药有人参、黄芪、五味子等160多种。水产品有“三花五罗”鲟、鳇鱼等22个鱼类,98种冷水
鱼,可供养殖水面0.12万公顷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有20余种;其矿产品主要有黄金、麦
饭石、腐植酸、膨润土,褐煤等;旅游资源丰富,有吸引中外游客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恐龙山”;
也有山奇、林茂、水秀、潭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茅兰沟”。
2005年,县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亿元,比2004年增加20.3%。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实现4亿元、1.8亿元和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 945万元,比2004年增长40 %,
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县级排位中移至第57位。
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亿元,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7万公顷,其中优质大豆4.01万公顷,
大豆平均亩产117公斤;北药种植和改培面积完成5 200公顷,实现产值5 040万元;种植绿色食品
30.2万亩,绿色食品产量达3万吨,实现产值5 000万元。“绿标”申报工作取得新突破,共有8种
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及产地获得省、国家和国际有关组织认证。加快“三林”流转、荒山荒地
造林和退耕还林步伐,民有林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截至年末,全县累计发展民有林
6.68万公顷,其中:民有林流转4.62万公顷,退耕还林0.45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60万公顷。
2005年,全县地方工业增加值实现6 538万元,比2004年增长15%,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实现6.6
亿元,非国有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华银供热公司、万通祥木业等4户产值超1 000
万和10户产值超500万的非国有企业,对地方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整合精品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280万元。
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党政办公楼、文体活动中心、嘉荫商城及热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达6.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 7 654万元。硬化城区道路11条,主次干
道硬化率达96.6%。城区绿化面积累计达到84.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3.5%。全程96.2公里、投资5.1
亿元的汤嘉公路和投资2 000万元的嘉荫口岸路全面开工建设;全程43公里、投资4 264万元的保兴
至乌拉嘎通乡公路竣工通车;总长度4 200延长米、投资917万元的黄鱼卧子护岸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其中招商引资实现1.55亿元;对上争取实现2.05亿元;嘉荫口岸进口木材
2.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54%,木材进口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对俄农业开发及劳务合作取得突破性
进展,在俄方注册成立了乌尔米公司和奥嘉公司,共耕种俄方土地3 500公顷,分别实现产值1 330万
元和164万元。
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6 2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 999元,比上年增长22.3%,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6 975元,年均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