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定了《关于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实
施意见》。通过向乡村选派大学生和调整培训乡镇干部,建立了以30~45 岁为主体的、具有
合理专业结构的村级班子队伍,一批既懂党务工作又懂农村经济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
继续开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试点工作,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
承诺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以党员事业区为载体,在全市农村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
动,全市190 个村组建党员事业区1 175 个。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市有50% 以上的
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付华廷、佘树德”式的致富带头人。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年完成“六位一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15个。认真组织实施“四培
养”工程,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对全市农村(林场所)基层干部进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新林区)专题培训,选派21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赴齐齐哈尔兴十四村学习考
察。全力推进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19期,培训乡村干部2 671 人
(次),圆满完成了三年内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
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组织
召开了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伊春市委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
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社区干部
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形式,把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中。
建立了以群众评价为主体的社区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把培训社区工作者
列入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市、区两级社区服务中心,采取市、区、街道三级培训的
方式,对社区专职人员进行系统轮训。充分利用社区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
文体、科教活动。在203 个社区成立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全市社
区服务覆盖面达85% 以上。制定《关于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把
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纳入工作总体目标,细化目标,整合资源,构筑共驻共建党建工作新
格局。
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重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
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五年规划》,按照“五个好”要求,突出重点抓组建,创新载体抓活动,
较好地发挥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单独组建、
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区域统建等形式,加大党组织的组建力度,237 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
件的“两新”组织都组建了党组织。通过选派政治指导员等方式,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共向682 个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选派了356 名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
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两新”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充分发
挥“两个作用”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以适应改革转制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为重点,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建立
健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学习、重大问题民主决策、民主生活会、谈心等制度,推行“一
岗双责”,把党建工作纳入到企业整体目标中,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
索加强林场所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生活机制,进一步完善“支部+ 协会
+ 带头人”党建工作新模式,形成了将党组织与行政、党员、职工群众涵盖于其中的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体系。全市共有19家大中型企业班子达到“四好”标准。
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坚持党委管党原
则,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考核制、党建工作例会制、中心组学
习和“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落实党政机关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开展了以“服
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素质升级工程、形象工程、凝聚力工程、堡垒工程”为
主要内容的“三服务”和“四项工程”活动。
结合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优秀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命名表彰,全市共有166
个基层党组织和52名党务工作者、108 名共产党员在全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暨先
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先优’命名表彰大会”上受到市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