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卫生防疫

概况


2006 年,是疾控中心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
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制定并下发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传染病预案,
即:《伊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导意见》、《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督导考评方案》、《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防治
工作指导方案》等。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向
更高、更深、更广推进,2006年召开了两次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举办了一期艾滋病抗病毒
及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培训班,全面开展了包括《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
培训。加强了全市艾滋病网络建设。建立了一支艾滋病防治工作专业队伍,基本上理顺了市、
县、区艾滋病防治网络,年底共验收了12家初筛实验室,分布在血部、医院、县(区)防疫
站。同时开展了国家级HIV 综合监测哨点工作,现已完成了2006年综合监测任务,通过对性
服务人员的生物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进一步摸清了全市艾滋病流行的各种原因。全市17个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自愿咨询室,其中嘉荫县、铁力市、金山屯区等疾控
中心开展了自愿咨询检测(VCT )工作,各地都设立了专线咨询电话,并设有专职的咨询员,
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2006年全市共接待艾滋病自愿咨询人数1 314 人;其中求询者检测
人数1 280 人。加强了公共娱乐场所的健康行为管理,通过高危人群采取面对面培训,以宣
传单、宣传小画册、扑克等直接发形式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时各地也通过高危场
所选择了35名有影响力的特种行业人员作为同伴教育者,并对其预防知识进行强化培训。2006
年全市高干队对高危场所发放安全套6 000 只,为营业性娱乐场所提供宣传教育张贴画并监
督张贴4 500 张,而且还为HIV 感染者和家属提供安全套460 只,大大减少了AIDS经性途径
的传播。加强了流感与禽流感防制工作,2006年,共调查处理了6 起呼吸道传播的发热、出
疹疫情,其中对1 起不明原因呼吸道发热疫情及时采样并做了病原学分离检验,同时疾控中
心先后制订下发了《伊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导意见》、《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疫
情控制应急处理预案》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针
对各县(市)区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不明原因肺炎和死亡病例的监测培训。
建立了灵敏、快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早期预警系统,大大提高了全市各县(市)区卫生防
疫人员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了细菌性传染病防制工作。2006年,伊春一些传
染病的发病水平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全市局部地区2005年和2006年频发洪水灾害,
抗大灾和防大疫的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认真做好细菌性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坚持发热门诊
和肠道门诊首诊医生负责制度,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
切实抓好预检、分诊工作,及时做出预警和预报,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认真做好学校传染
病防治工作,疾控中心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联系,对学校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并对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及全体师生进
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和报告的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