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经济管理
发展与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进展顺利。一是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工作。完成了8万公顷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承包职工自费造林完成3 313公顷。从
事林下经济职工达到1 213户,占总承包户数的18%。二是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加快更新方
式和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三是坚持严管林方针,贯彻“三个决不”原则和全面禁伐天
然红松林木的决定,规范实施“天保”工程,严格控制采伐限额,提高伐区作业质量。全
面推行了“公开竞价,阳光销售”的销售方式,木材价格大幅度提高。
二、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8.9亿元,完
成计划的106.6%,增长16.8%。主要特点:一是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仍是工业增长拉动的主
体。二是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好于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是企业效益
有所提高。四是全市重点考核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7升3降。
三、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在争取晨明水泥厂、带
岭林业造纸厂政策性破产得到国务院批复和“四项补贴”资金得到国家支持的基础上,争
取到了伊春林都机场等基础设施和铁力市水稻加工等转型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优势特
色产业完成增加值61.8亿元,完成计划的120.7%,增长2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完成
42亿元,完成计划的131%,增长13.2%。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作物。
全市优质品种面积达到18万公顷,优质品种率达到90.6%。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了各项
支农惠农政策,争取到新农村建设投资2.3亿元。
五、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0.1亿元,完成计划的104.4%,增长30.5%。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列入全市的39个重点
项目,开工建设30个。二是全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2007年,共谋划超亿元大项目125个,
同比增长17.9%,其中委托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82个,
同比增长41.4%。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编制规划,金山屯老白山风力发电项目省发改委已核
准,西林8万吨铅冶炼项目已完成项目报批。上甘岭黑顶山风力发电项目以及南岔区绿桦水
电站项目在推进前期工作的同时,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加大了对上争取投资力度。国
家和省安排本市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
六、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增
长12%。310户规模企业整体运行良好,完成营业收入50亿元,占全市非国有经济营业收入的
20.8%。各地把上项目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作为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筹措资
金,采取多元投入,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全市非国有经济新上技改项目76个,投资在1 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40个,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大项目7个,实现产值36.5亿元。
七、财政金融运行良好,消费品市场活跃,对外贸易呈增长态势。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
入完成8亿元,增长3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完成计划的156.6%,增长35.1%。全
市财政总支出完成30.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5亿元,增长2.6%。全市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9亿元,增长13.8%。对外贸易增势较强,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
1.3亿美元。
八、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伊春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实施市以上新产品
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42项,取得科技成果20项,获得专利14项。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
平,教育质量实现了稳步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一
步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稳
定发展态势,全市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就业优惠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
4.4万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01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 675元,增长13%。城镇居民
登记失业率4%。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下的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