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经济管理

发展与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速
推进经济转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9亿元,完成计划的106%,
同比增长12.4%。主要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主要特点是: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生产上新台阶,
全市共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近1.5亿元。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食产量创
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突破64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7.4%。木材生产完成136.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97.8%。第
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1.3%。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5.9亿
元,同比增长12.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规模以上重工
业仍是工业增长拉动的主体。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
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5%。非公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好于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非公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82.9%;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的12.8%。全市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8种产品呈增长势态,下降的有2种。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活力增强,特别
是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森林生态旅游业实现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市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7亿元,同比增长19.2%,贷款余额77亿元,同比增长4.8%。全市非国有经
济实现增加值131.2亿元,同比增长12.5%。 投资、消费、外贸增长较快。全市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69.3亿元,完成计划的111%,同比增长38.2%。全市开工项目479项,其中:投资规模超
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0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桃山小城山风电项目58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金
山屯老白山风电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9亿元;新青老白山风电场已完成项目核准、
设备招投标等工作,投资1.2亿元;西钢技术改造180平方米烧结机、1 080立方米高炉工程完
成投资3亿元;西山水库工程实现了拦河坝截流,溢洪道、引水隧洞、电站及附属工程建设顺
利进行,完成投资1.2亿元;林都机场项目飞行区7月开工,航站区9月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
资2亿元;市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基础工程开工建设,铺设污水管网8.2公里;公路
开工建设总里程1 116公里,完成投资9.2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4亿元,完成
计划的107%,同比增长21.3%。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完成计划的136%,同比增
长63.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51.2亿元,同比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1 497万美元,同比
增长27.3%。对俄合作不断升级,全年在俄采伐木材9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4%,对俄劳务输
出5 000人。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
亿元,同比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4亿元,同比增长14.6%,地方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6.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5.6点,同比提高21.7
个百分点。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节能技
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能源利用技术,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5%,化学耗氧量减
排412吨,二氧化硫减排1 760吨,完成了预期节能减排任务。
生态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修订完善了《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进一步落实“严
管林”方针,深入开展红松保护行动,对林蛙、蓝莓果等野生动植物实行了重点保护,加强了自
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网络初步形成。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效应得到
充分显现。试点承包林地中实现造林8 670公顷,发展林下经济1 710户,造林成活率均达98%以
上。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加快更新方式和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伊
春市被国家批准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将连续4年享受国家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以生态
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绿色能源、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接替产业
不断壮大,增加值实现126.2亿元,同比增长13.9%。
民生继续改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 724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 371
元,同比增长14.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全年控制在5%以下。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
进,实现城镇就业和再就业5.2万人,新增就业4.4万人,完成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4%以内。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上争取资金1.8亿元,14.2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
理下的应保尽保,并提高了补助标准。妥善解决了政企合一区(局)和林业事业单位地方大集
体一次性安置、森工企业医疗保险补助、企业历史拖欠工资补助、企业拖欠项目内养老金等10
大历史遗留问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54.8万平方米,新增城镇
供水管线7 220延长米,新增集中供热31.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90.3公顷。全面落实了教育减免
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林场所、乡镇、村屯医务室和城镇惠民医院全面建
立,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治安情况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