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经济管理
发展与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2.4亿元,同
比增长13.1%,高于计划3.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同
比增长12.9%。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实现51.7亿元,同比增长
11.4%;粮食总产量达到69.2万吨,同比增长8%。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落实粮食高产
创建面积3.99万公顷。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工程全面启动,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10%。
木材生产完成1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5%。木材平均售价每立方米达到686.8元,同比下降
89.8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16.2%。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稳向好
势头明显。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7
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新跨越,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同比增长9.5%。金融保险、
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活力增强,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实
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6.7%;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金融运行平稳,全年
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3.4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贷款余额86.4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新发展,实现增加值92.2亿元,同比增长14%。
投资、消费增长较快,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2亿元,完成计划
的102.2%,同比增长47.6%,增幅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全市开工项目375项,其中投资规模超
亿元开工项目31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西钢集团技术改造工程,180平方米烧结机技术改造项
目已于6月初竣工投产,1 26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工信委
核准。浩水公司水泥改扩建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完成投资2亿元。
风电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其中金山屯风电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风机安装已完成;新青
老白山风电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伊绥高速公路伊春段工程,建设路基、桥涵工程,完成投资
8.5亿元。林都机场已竣工通航,完成投资2.2亿元。兴安湖水库及中心城供水管网工程,进行
溢洪道、引水隧洞、电站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10月下闸蓄水,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消费品
市场较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亿元,完成计划的107%,同比增长18.8%。对外
贸易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0.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7亿元,同比增
长10.7%;实际利用外资2 769万美元,同比增长85%。对俄合作不断升级,全年在俄采伐木材60
万立方米,加工木材26.4万立方米,对俄从事木材采伐工作劳务输出3 000人。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4.7亿元,完成
计划的139.1%,同比增长3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亿元,完成计划的158.3%,同比增长
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税总额10.3亿元,同比
增长24.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5点。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新能源利用技术,万元
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01%,化学耗氧量减排940吨,二氧化硫减排559吨。 生态功能区
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落实“严管林”方针,不断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建设。在深入开展红
松资源保护工作基础上,加大对林蛙、蓝莓、三大硬阔等珍贵树种的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
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全市已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1个,总面积达到70.3
万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划面积的21.5%。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启动了《国有林地承包
经营权证》的发放工作。全力推进树种、林种、更新方式调整和森林经营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全市完成造林绿化1.35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02.5%。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2009年到位资
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36亿元。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
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五大接替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增加值68.9亿元,同比增长16.9%,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9%。加大林场(所)撤并力度,结合棚户区改造,已有4个林场(所)
完成撤并拆迁工作,13个林场(所)机构已经撤销。
民生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 453元,同比增长
8.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 139元,同比增长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7万人,完成计划的104%,新增就业3.9万
人,完成计划的105%,城镇登记失业率4.3%,低于省控指标0.3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
扩大,开展“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统筹工作,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
范围进一步扩大。强化社会救助体系的资金支撑能力,全年保障城乡困难群众14.8万人,低保
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开工
面积27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1亿元。廉租房建设7 209套,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农村泥草
房改造2 206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25.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63.8公
顷。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循序
推进。林场所、乡镇、村屯医务室和城镇惠民医院全面建立,就医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