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图书馆
博物馆工作
2009年,博物馆政务接待参观团体520个,售票接待观众7千余人门票收入11万
8千余元,讲解场次1千余场。累计接待观众3万5千人。并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
童节、“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免费对外开馆,对军人、未成年人、
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全年免费接待,接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高强、
中组部检查组等领导。主办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延
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伊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
果展”,接待群众咨询千余人次。
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和省文化厅“三普”办的具体部署,向各县
(市)、区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工作的通知》,市“三普”办还向各县(市)、
区“三普”办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查我市林业开发初期,中期遗址、建筑、设施等内容的工作
部署》、《关于开展抗联革命遗址调查的工作部署》及《“三普”工作操作方法简述》等专门
文件。市“三普”办形成了以市文管站领导和业务骨干为组长、各县(市)、区文管所负责人
为副组长、一线普查队员和志愿者为组员的若干普查小组,采取分片包干、以点带面、责任到
人的模式展开工作。经过全年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56处,其中复查140处、新发现216处。
以县域为单位,实地调查完成率达到百分之百,基本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档案120份。在新发现
的遗址中友好区松园林场叶枝介化石点、伊春林业机械修配厂、友好纤维板厂、少奇号森铁小
火车头、南岔区东洋火锯厂等一批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友好叶枝介化石点采集的
化石,经省专家鉴定为距今一亿四千五百万年至六千五百万年的水生物无脊椎动物化石,对研
究黑龙江地区白垩纪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提供了科学实证,日前此遗址已被市政府公布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伊春日报》、《林城晚报》发表文章通讯16篇,其中“文物普查的热
心人──记伊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陈廷璧”一文,在全国文物普查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
奖,“伊春铁力市林业遗产调查有新收获”一篇通讯,在省“三普”简报中刊登。“黑龙江嘉
荫县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文物调查报告,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扩大了全省和伊春嘉
荫县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