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计划项目

科技计划项目


201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省以上16项,市级
17项。在市级项目中,攻关项目7项,技术推广与产业化项目10项,投入资金172.7万元。在项
目安排上重点支持森林食品开发及产业化、节能环保项目。其中森林食品产业共安排“笃斯越
桔(蓝莓)果林改良、恢复及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等9个重点项目,占新上项目总数的5
3%,占全年科技三项费总投入的62%。在项目集成上,注重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府引导、
设计,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配套、组装的方式由多个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参与,达到共享资源,
形成合力,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度。“笃斯越桔(蓝莓)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项目下设天然笃
斯越桔(蓝莓)优化经营及恢复技术的研究、笃斯越桔(蓝莓)良种选择与扩繁技术的研究,
笃斯越桔(蓝莓)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三个子课题,在红星林业局苗圃和带岭林业局农田
地进行了播种育苗和造林试验,在乌伊岭林业局中心苗圃以及小兴安岭植物园、实验站苗圃进
行了试验示范。“平贝功能性系列保健品开发研究”,填补了国内利用平贝开发功能性保健品的
空白,项目以平贝母和经济作物为原料,开发出平贝雪梨饮、平贝雪梨片剂、贝母蓝莓露、贝
母杏仁露等四个系列产品,分离提取总生物碱和淀粉技术及生产工艺获得国家专利,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该项目计划投资4 513.2万元,达产后,年产功能性保健品170万箱,可实现销售收
入5 596万元,利税 2 080.8万元,作为一项无公害的生态绿色,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伊春
林区中国林蛙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下设中国林蛙优良品种选择和蝌蚪养
殖技术研究、伊春林区林蛙越冬管理技术研究、养殖林蛙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三个子课题。目的
是通过对伊春林区各养蛙户实施的半人工林蛙养殖经验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总结,引进、消化、
吸收外地的好方法,对难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形成适合伊春林区的标准化林蛙半
人工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在铁力局西北河、乌马河局育苗、乌马河局伊东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了
林蛙入蛰时间及其规律,环境气温、水温对林蛙的影响,一年生幼蛙形体基本测量和几种越冬
方式的观测记录。
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冷水鱼(红鳟、哲罗、细鳞)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2、伊春林
区中国林蛙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3、昊坤大豆引种及配套技术研究; 4、笃斯
越桔果林改良、恢复及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5、树莓、黑加仑引种栽培试验; 6、返魂
草引种栽培试验; 7、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分离铜工艺研究; 8、肺宁分散片的开发研究(电子件
); 9、林蛙皮抗菌肽的纯化技术; 10、松子仁系列食品开发; 11、太阳能电站分户供电专用
光伏电动计量表; 12、药食真菌多糖提取系列产品开发; 13、科技资源共享及技术创新服务平
台建设; 14、林蛙功能多肽的制备; 15、前列地尔注射液研究开发;16、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伊春市经济转型的路径及关键技术研究; 17、高寒地区沼气提纯罐装技术引进与
开发; 18、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开发应用; 19、中药新药肺宁分散片产业化; 20、红
松优良种源及家系苗期选择技术研究; 21、食用菌多糖体高产工程菌株的选育; 22、蒙古栎用
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 23、东北狗枣猕猴桃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24、松仁精油胶囊及全
营养粉开发; 25、原生态食用菌即食型食品开发; 26、绿色特种野猪发酵肉制品产业化加工;
27、全混日粮创高产技术在奶牛养殖中应用与推广; 28、180平烧结余热回收技术应用; 29、
高氧低排逆循环常压热水锅炉生产; 30、珍稀野生花卉产业化开发; 31、大豆根瘤菌剂推广
应用; 32、林下参规模化种植; 33、纯天然刺五加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