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 2003年,本市已培育省、市、县区级龙头企业 36户,带动基地农户2.8
万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700元。新增了菌业、米业等4个专业协会,总数达到53个。争取到省
级龙头企业认定 4户,同时,昌南批发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定点批发市场。米业、乳业、
薯业、菌业四大新兴产业相继成立了协会,米业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全市日加工能力
20吨以上的企业由2002年的11户发展到2003年的56户,有 5户企业获得了国家绿色和有机食品
品牌认证,鹤岗优质大米已远销到北京、天津、上海、新疆等30多个地区。在乳业发展上全市
已形成奶牛专业村8个、专业场7个、专业户262户,全市奶牛存栏总量1万头。在薯业发展上,
2003年全市种薯繁育面积达到1.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马铃薯种薯远销到山东、河北等
地,同时,本市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已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在全省第一个获得黑龙江马铃薯脱
毒种薯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挂牌认证,为本市成为全省马铃薯种薯产业化繁育基地打下基础。在
菌业发展上,全市已形成1 200万袋的生产规模,其中香菇、杏鲍菇生产规模达150万袋,已成
为本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已出口到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投资 170
余万元,新建了10 000平方米香菇产业化基地和15 000平方米的兴安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区扶贫
开发基地。以此为龙头,在全市建成了细鳞河香菇生产基地、东山区工人村街道办事处食用菌
生产基地、经贸委、矿务局、萝北县鹤北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基地为骨干的环形菌业
生产带。在外埠市场开发上,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及福冈经贸洽谈会”、
组织企业在深圳搭建绿特色食品出口及外销平台。其中在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与日商签订高
蛋白大豆合同10 000吨,价值2 600万元;绿颜色大豆1 000吨,价值300万元;大粒红小豆500
吨,价值120万元,总额3 0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