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完善为“三农”服务网络

完善为“三农”服务网络



  【完善为“三农”服务网络】 2003年年初,供销社就把组建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
会摆到了重要日程。经过上下多次沟通协商,“农合会”的筹备工作已进入紧锣密鼓的运作阶
段。为了成立一个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农合会”,供销社狠抓基础建设工作,对全市基层
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规范化完善。首先是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吸纳农民入股、入社,健
全民主管理制度,真正实行民有、民营、民管、民享。萝北县凤翔镇、团结镇、环山乡、东明
乡、名山镇等供销社都实现农民社员自己管理基层供销社。东山区新华镇供销社大力吸收农民
入股,自办村级服务站五个,网络不断延伸。其次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社和专业协会。2003年
6 月份,在全系统“三乡一镇”供销社,绥、萝两县社下发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办法
实施方案,并进行督促检查。新华供销社按市社实施方案的部署,抢前抓早积极行动,先后建
成三个专业合作社,四个村级服务站,蔬园供销社对三个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作
用。绥滨县社2003年初扩大和延伸供销社在农村的服务网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加大
与农民的资本联合力度,先后在绥东社、连生社、福兴社创办两个专业合作社,三个村级服务
站,通过办专业合作社、村级服务站,提高供销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了信誉度,网络
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拓宽了服务领域。2003年4月供销社起草了关于创办“农合会”的请示。
向市民政局递交了创办“农合会”的申请,起草了关于征集鹤岗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会员
的函及相关材料。先后到民政局、农委、东山区对本市各类合作组织进行调查,经一段时期的
调查得知,在民政局注册的各种学会53个,各类协会53,商会 5个。并将“农合会”的创建情
况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地向省社合作指导处进行书面汇报。“农合会”成立前的相关材料均已完
毕,会员的征集工作也接近尾声,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已经拟定,就待请示市政府各涉
农部门的领导约定时间开“农合会”的成立大会,并进行揭牌仪式。第三是当好后勤。要求生
资公司和各基层社及各村屯服务站搞好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确保农民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
农资需求。进入春耕季节,供销社指导宇龙农资站,新华供销社,绥、萝两县做好农用物资的
储备、供应工作,并多方协调、传递信息。为方便农民购买化肥,新华供销社将150吨化肥、2
吨农药送到农民家中。宇龙农资站为更好地提高肥药利用率,降低农民投入,深入乡镇进行土
壤速测,并将土壤中N、P、K含量告知农民,让农民按土壤中N、P、K含量施肥。为方便农民,
在良种站增设了销售服务点一处。绥滨县社在农用物资供应上,千方百计积极筹措资金,想办
法各方求援,全力以赴做好了化肥、农药、农膜供应工作。萝北县社以农资行业协会为依托,
以改造后的八个基层社为阵地,多方筹资,使化肥供应达20 884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第四
是做好科普之冬工作。召开全系统科普之冬动员大会,并于11月17日下发(包括绥、萝两县社)
科普之冬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2003年11月20日至2004年 4月20日,绥、萝两县社、宇龙农资
站、基层供销社在科普之冬活动中建立科普示点,以点带面,加强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
认识到科普活动是走农业产业化及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本市农业现代化及加快老工业基地改
造步伐的需要。通过宣传、鼓动,落实已取得一定成效。市宇龙农资站、基层供销社积极响应
市科协、市供销社号召,于2003年12月3日、12月 4日、12月5日带着化肥、农药、农膜及科学
种田相关资料分别到新华镇永芳村、苏园乡新结村、红旗乡民胜村送科技下乡活动。散发科学
种田宣传单15 000份,送化肥80吨、农膜 3吨,并邀请八一农大王教授讲授测土施肥科学知识,
深受广大农民的热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