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和指导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民族
帮助和指导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帮助和指导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年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本市民族地区实际,市民委把指导民族地区
以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增加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质量效
益型农业为突破口,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科教兴农”、主辅换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大搞招商引资。深入到民族地区考察论证新项目,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并以此来带动其经济发展,经多方努力,落实2003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 4个,内容涉及道
路建设、风情旅游、科技培训等,资金40万元,为本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全力构建项目库。根据省民委工作部署,利用年初两个月时间,建立了我市《少数民
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库》。为了更好地为我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与社会事业服务,实现与省民委部署工作的有效对接,按照“计划一批,运作一批,储备一批”
的原则,对涉及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文化、教育、卫生事
业发展等项目,特别是纳入当地规划的项目和有利于民族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项目,经过
实地考察和认真筛选,确立了本市2003年至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库,共
搜集、储存可行性预备项目17个。
(三)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市民族地区种植业比重占总收入的 55%,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为
此,市民委年初带课题深入到民族乡村进行调研,指导民族乡村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种植业
继续调整内部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今年全市民
族地区A级播种面积3 998公顷,均按绿色作物标准种植。畜牧业上采取大户战略,实施“牛经
济推进工程”,发展黄牛、奶牛养殖,推进肉牛繁改,通过干部带头,典型带动,股份制办场
等措施,加速培植一批养牛大户,带动牛经济发展,全市民族地区牛存栏1 989 头,其中奶牛
201头,黄牛1 788头,鲜奶出售 450吨,为实现“粮牧主辅换位”奠定了基础。服务上协调有
关部门解决项目资金,解决贷款;向民族乡村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帮助民族乡村考察论证项
目,选好项目;用好用足民族政策法规,争取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而促进
了民族地区的产业化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今年全市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 377
万元,比去年增长2.5%,非国有经济总收入70多万元,所占比重为29%,人均纯收入2 578元,
比去年增长74%(去年因农业受灾,人均纯收入仅为1 482元)。
(四)举办科技培训班。紧紧围绕合理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开发
特色农业打好绿色牌,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增值份额,以发展畜牧养殖业,再造支柱产业
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经农意识,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为切入点,进
行了以生物农药施用技术、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水稻“三化”栽培技术、牛羊育肥和饲养中
存在的问题等15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共协助民族乡村举办科技培训班23期,受训人员
达2 147人次。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而且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
(五)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把帮助民族乡所在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兴边富民行动”计
划,并讨诸实施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指导和督促边境县加大落实“兴
边富民行动”计划的工作,帮助萝北、绥滨两县的政府和民委重新完善“兴边富民行动”计划,
两县制定并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的“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了绥滨县福兴满族乡
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 700米水泥混凝土道路建设项目和萝北县东明朝鲜族乡风情旅游项
目。
(六)落实重点工作。经过多次到清真定点屠宰厂督办检查屠宰厂修缮改扩工作,经过两个
月的修缮,改扩工程已全部竣工,增加屠宰车间面积5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60平方米,缓解了
屠宰车间和办公室拥挤紧张状况。现在共有 8家经营户在这里屠宰,每日平均宰牛12头,月收
管理费7 000元,除去支出盈余3 000元。
(七)解决资金缺口。针对2002年民族地区灾情和返贫率增高问题,市民委带着课题深入到
民族乡、村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指导民族地区采取“干部+农户”、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联户联保”等措施,推进落实春耕生产和扶贫开发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春耕生产和扶贫
资金818万元,不仅民族乡、村的农民都种上了承包地,而且有329户摆脱了贫困,有 589户在
包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贫困状况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为三年内彻底摆脱贫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