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
巾帼风采
【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颖】 2001年10月,徐颖调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时,
正值我市劳动保障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之际:与企业改革息息相关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
困难大;就业、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两个确保”困难多、压力大;
失业保险资金缺口达 988万元;办公设备落后陈旧;劳动工资、劳动监察、职业培训、信访仲
裁等工作,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诸多新课题。上任伊始,严峻的形势和一连串的挑战
直面徐颖。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刚刚上任的徐颖立即深入到企业和下岗职工之中,搞调研,现场办公。
在调研中,她看到了下岗职工的艰难生活,读懂了社会弱势群体的那份无奈。有的一家老少同
在一个工厂又全部下岗,无任何生活来源,家里已好长时间没动过荤腥;有的下岗职工靠风里
雨里当“大板锹”养家糊口,供养孩子上大学;有的失业人员因无钱治病,躺在家里任疾病折
磨……每每此时,徐颖都从口袋中掏出 50元、100元钱留给他们,带走的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通过搞调研、听汇报、查账目,徐颖摸清楚了我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家底:基金收不抵
支,养老、失业、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缺口巨大,而且失业金拖欠 8个月近千万元,
下岗费拖欠4个月达600多万元。而且,职工上访接连不断。
虽然此时的徐颖对劳动保障这个词汇还略显陌生,可关系到百姓生活、社会安宁的劳动保
障事业,让徐颖体会到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是一项多么严肃的政治任务。没有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作支撑,就谈不上改革发展,更谈不上社会稳定。在第一次局长办公会上,她强调必须
打破旧的思维定式,改变工作方法,把社会保险工作作为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采取“两
条腿走路”的办法,力争短时间内改变我市社会保险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方面,她特别强调要
深挖潜力,对社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以实施养老、失业金收缴申报制度为切入点,强力推
进扩面、征缴工作。她深入基层,带头宣讲劳动保障政策和法规,动员参险。同时,她抓住养
老、失业“两保”经办机构不放手,做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小结、每季度向上一反馈。另一
方面,她特别注重向上争取资金。徐颖深知,我市财力紧张,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
“眼睛向上”,争取上级支持和资金倾斜。她多次到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反映情况,谋求支持,
争取资金。终于,了解了我市实际困难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相继为我市拨付了养老保险调剂
金、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和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资金的调入,弥补了2001年所有欠
发的生活费和保险金,确保了社会的稳定。2002年以来,省厅先后拨付~定数额的社会保险金,
确保了养老金等各项费用的足额发放,对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和保持我市社会稳定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徐颖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离退休人员也牵动着徐颖的心。她
常说,离退休职工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国家的政策和待遇要通过我们的手去落实,决不允许因
为我们的工作失误或服务不到位而让群众寒心、上访,给社会造成影响,给个人带来痛苦。徐
颖把落实国家给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待遇的政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争取资金为全市 200
多名离休老工人和17 0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兑现了政策。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这可真是“天
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为了做好做香这块“馅饼”,徐颖和全局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用17天
完成了平时几个月的工作量。
群众上访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难题。由于群众的不解和情绪激动,常常出现僵持不下的场面,
使正常的工作难以有序进行。于是,徐颖从规范工作方式人手,实行了大信访制度和领导信访
接待日制度,实行谁接待谁负责。成立了由她亲自任组长,班子全体成员及社保局、医保中心
领导参加的信访接待领导小组。每周一至周五安排两名业务人员专职接待信访。周六不休息由
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并且严格要求,一般问题一次处理完毕,难度较大的问题集体研究一周内
解决。这样一来,每名干部接待和处理上访问题的责任心增强了,上访现象由高峰转向平稳,
化解了很多矛盾,避免了多次越级上访。
多年来一直找市里、进省城讨说法的兴山区建筑公司56名退休人员敲锣打鼓,扭着秧歌,
来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达感谢之情。昔日里唇枪舌剑的场面不见了,大家握手言欢。原来,
市劳动保障局对该公司退休人员进行统筹的要求,通过研究、测算,拿出了解决的办法。从而,
使困扰多年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结在56名退休人员心头的“疙瘩”解开了。
他们怎能不欢天喜地的和过年一样呢。与此同时,又为经贸系统 896名职工实行了“保老”措
施,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承担养老保险金近百万元,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使职工老有所养,
保一方平安。徐颖总是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体察民情。针对区街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因历史遗留
问题连续集体上访,甚至围追堵截市领导车辆的事件,徐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现场办公,苦口
婆心宣讲政策,作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对符合政策的,限期落实。对无理取闹的,则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升级。自实行大信访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以来,共
接待上访群众7 600多人次,有300多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劳动保障工作千头万绪,下岗、失业、再就业,这是一个沉重的问题。然而作为人民的公
仆,徐颖所能做的就是知难而上。
我市有6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15.8%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下岗职工数量大、劳动技
能单一、就业岗位相对不足,构成了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三大特点。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
夜不能寐的徐颖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功能,走市场化的道路。
于是一项项决策应运而生,在开发就业岗位时,她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了“五个一批”解决就
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新思路。“五个一批”即:一是通过新上项目,吸收就业一批。抓住市委、
市政府扩大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契机,走下去,请上来,主动给用人单位搞岗前技能培训 300多
人次,深受外来投资企业的好评。二是借助启动双停企业的机遇,重新上岗一批。协调经贸等
部门,使一大批下岗职工重新上岗。三是靠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转岗一批。抓住我市
个体私营经济每年都以 15%以上速度增长的机遇,大力引导下岗失业职工到个体私营经济中实
现再就业。四是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就地消化一批。把社区就业作为解决就业、
再就业的主渠道,努力推进“转变观念、典型引路”战略,亲自选典型、审材料,组成报告团
深入下去宣讲。再就业典型的事迹使下岗职工的心灵受到震颤。目前,全市已有 1.1万名下岗
职工靠灵活就业走出了一条自我解困和发展之路。五是依托对外劳务输出,向外输送一批。紧
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开展“十万富民行动”的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
积极向外输送适龄青年就业。仅向北京保安公司、平安府宾馆等单位就输送了适龄青年829人。
同时,我市还先后与北京、哈尔滨等地十几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做好劳
务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让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才会有真正的国泰民安。徐颖再
次提出了全方位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再就业的措施。这一举措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正在驱散笼罩在下岗失业人员心头上的阴霾。
在她的倡导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首先从加快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开始,
在市区 30个办事处、135个社区建立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还为两县六区劳动保障局配备微机和打印机各一
套,为 135个社区配备了办公桌椅各一套和必备的工作笔本表册,通过考试在下岗职工中选聘
135 名社区协理员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了劳
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及时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
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下岗职工优惠证核发等“一站式”服务,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思路决定出路。徐颖在苦心思索如何破解再就业这道难题时,和她的同事们趟出了一条阳
光之路。
在徐颖任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里,以超负荷的工作干出了超人的业绩,
改写了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历史,让许许多多的人领悟到了共产党人宗旨中最本质的内涵。
“魂萦梦绕两确保,一片丹心写春秋”,锦旗上的这两行字,就是老百姓对徐颖最诚挚的褒奖;
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就是对徐颖最高的赞赏……
(孙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