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
县(市)区、乡(镇)
嫩江县
[概况]
县委书记:田力范,1957年1月出生,大学文化,1971年12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任现
职。
县人大主任:门向阳,1946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1965年3月参加工作,1997年3月任现
职。
县长:亢稚林,1945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3月任现职。
县政协主席:高清阳,1947年7月出生,大专文化,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99年2月任现
职。
1999年,县政府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十二次党
代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各
项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
现225133万元(全口径),其中县口径126576万元,比1998年增长3.9%。实现农业总产值6951
9万元,比1998年增长14%。粮豆薯总产31.2万吨,比1998年增长5.21%。由于受粮价下跌等因
素影响,农民人均收入有所下降,经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收入2216元,比1998年下
降10.2%。畜牧业实现产值149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53%。乡镇企业实现产值64425万元
,利润4289万元,分别比1998的增长10%和19.1%。县属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384
.9万元(现价),比1998年下降15.5%;实现产值19069.9万元,比1998年下降11.9%;实现销售
收入、利润、税金分别为32650万元、1379.7万元、1422.4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4.4%、
下降20.8%和增长9.9%。全县个体私营税收达2247.3万元,比1998年增长9.8%。县口径财政总
收入完成14950万元,为年预算的103.4%,比1998年下降1.6%。财政总支出16158万元,为年
预算的105.9%,比1998年增长2.9%。
(张洪发 李凤柱)
[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6.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9.2%,比1998年增长5.6个
百分点。全县与外地客商签订了近6万亩的农产品销售合同,为发展订单农业创造了条件。优
良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试范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继续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坚持“反弹倒
抓”的方针,加大科技含量,畜牧业生产仍居全市先进行列。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土方36
2.8万立方米,占计划的126%,基本完成了城镇护岸工程和一些重点骨干工程,对防汛除涝发
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完成土石方31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全年共投
入农机更新资金1160万元,进一步推广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技术。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退
耕还林、绿色通道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及城镇绿化任务,被省政府评为退耕还林先进县和森
林防火3年评比先进县。水产养殖重点发展了少好新特品种。土地监察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气象、供销等部门认真做好了涉农工作。
(张洪发 李凤柱)
[工业]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工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增加适销对路的品
种,对亏损企业逐户落实了盈亏指标,促进了企业增盈减亏。啤酒厂技术改造通过市级验收
。谷丰、华康、糖厂、春酒厂、啤酒厂、乳品厂、水泥厂等一些重点企业生产效益较好,全
面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通过结构调整,乡及乡以上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矿
产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和能源工业等产业链条为主的发展格局,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盘
活了存量,全面提高了企业素质。
(张洪发 李凤柱)
[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抓好内部挖潜,结合企业实
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1999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4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
(张洪发 李凤柱)
[城乡建设] 1999年,全县基本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加
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在建工程31项,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1.64亿元。其中,结转
工程9项,面积7.57万平方米,投资0.7亿元;新建工程22项,面积11.15万平方米,投资0.9
4亿元。年初确定的16个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公安110指挥中心、房改安居工程等10个项
目已竣工或基本竣工,其余6个重点工程已完成年度计划。三小教学楼、人民医院病房楼已交
付使用,邮政大厦、体育馆、房地产培训中心、教师进修校、新华书店和县标广场等一批公
益事业工程基本竣工投入使用,嫩江粮库扩建和招商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农机培训中心、
卫生防疫中心、农发行综合楼、客货运中心和人防指挥中心已完成形象进度。1999年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投资1778万元,新建白色路面35481平方米、黑色路面2072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
1697延长米、供水管线3840延长米,管网改造1860延长米,氧化塘建设已完成省下达的80万
元投资计划。以县标为重点的江畔公园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高峰森林公园、双拥园、北江
公园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亮化、绿化、硬化、净化工程及文明小区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
特别是亮化工程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路灯广告灯箱等建设实行社会多元投入,数量大幅度增
加。村镇建设全年新建砖瓦房3199栋,30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公建项目12项,1.5万平
方米,投资1099万元;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道路铺装率达到99%。1999年,嫩江县城乡建
设总投资3.8亿元,建筑业的发展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9%。同年,嫩江县被评为全
省城市建设管理创十佳“龙江杯”竞赛先进县,县村镇建设办公室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
单位。
(张洪发 李凤柱)
[体制改革] 企业改革本着“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基本原则,因企施策、分类
指导,出台了促进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探索了与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途径,规范和完善
了改制后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在全县139户企业中,已完成改制任务的有56户
,占40.2%。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一食品商店的产权制度改革,
成为全县私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先例。水泥厂通过改革已成为新的私营大户。国有企业产
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改革、改制的稳步推进。在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粮食系统落实了顺
价销售政策,顺利完成了当年人员分流任务,妥善安置了下岗人员,与1998年同期相比,粮
食系统减亏5679万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镇保障对象发
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8.9万元。在实施“再就业工程”过程中,全县共建立再就业指导中心11
个、服务中心55个、再就业基地8个,全年下岗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4845人,再就业
率为75.9%。按照上级要求,将公费医疗、社会保险、机关事业保险等机构进行了合并,实行
统筹管理,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保险的整体功能。抓好农村各项改革。农村各乡镇以减员增效
为重点,精减人员345人,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为乡镇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一年来
,各乡镇借鉴山东文登汪疃经验,兴办各类服务实体81个,撤并行政村5个。乡村“两公开”
和换届选举工作也进展顺利。
(张洪发 李凤柱)
[民主法制建设] 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为此
实施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54”工程,重点打击了刑事犯罪。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462起,综合破案率由原来的50.2%上升到了66.5%。全年共抓获逃犯109人,成绩居全市第一
。打掉犯罪团伙23个,依法全面清理了法轮功非法组织并取缔了13个练功点。全年实现了无
特大生产、交通和火灾事故。加强了行政监察工作,坚持开展反腐倡廉,全年共立案80起,
其中大要案15起,收缴违纪款12.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3万元,纠正违纪金额92.5万元。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县城乡开通了“148”法律服务专线,共受理民事、刑事
等各类咨询电话3490次。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657件。发挥价
格宏观调控职能,继续实施了“价格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了乱收费
、乱罚款等问题,取消了14个部门的36个收费项目,降低了7个部门的8项收费标准。政府法
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审计、环保、技术监督、地矿、煤炭、黄金、税务、工商、物价
等部门认真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较好地发挥了职能部门作用。通过进一步改善经济发
展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1999年,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联协议33项,协议资
金13123万元,到位资金8124万元,成功地与韩国清道郡建立了友好县郡关系,实现了两地政
府的互访,同时与韩国同仁株式会社建立了友好经济合作关系。
(张洪发 李凤柱)
[社会事业] 教育工作又有新发展。1999年,全县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2316万元。
巩固了“两基”成果,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和集中办学网点建设,被省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
区。成职幼教工作又有新的发展。科技工作成果显著。实施了“科教兴县”专题推进,一些
“科教兴县”标志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
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试验区,并升格为核心试验区。“嫩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可持续
性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前进镇膨化浸油项目争取了部分科技贷款。计
划生育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孕前型管理,初步开展了农村已婚育龄夫妇享有初级生
殖保健工作,继续实行了“三为主”、“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成绩。三级医疗
卫生网络进一步完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防病治病功能进一步增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
、医疗体制改革、执法监督等工作都取得较好成果。文化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
以庆祝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庆“八·一”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三大庆典”活动。文化
下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县文化工作取得全市第一名好成绩。
由于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广播电视工作进
一步加强,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进一步增加,新闻采编质量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残疾人
工作和侨务工作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达到了晋档升级条件。《嫩江年鉴》的编纂为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发挥了较大作用。
(张洪发 李凤柱)
[前进镇概况] 9月8日,经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前进撤乡建镇。前进镇位于嫩江县城
南9公里处,南临鹤山农场,东与长福乡接壤,西与大西江农场相邻,111国道横穿腹地,总
面积为243.2平方公里(其中自辖面积为175.4平方公里)。全镇有可耕地168000亩,有草原34
000亩、林地13978亩。辖13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2472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
3834人,占96.41%。前进镇居民主要由汉、满、蒙、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构
成。前进镇80%以上的土地为黑土地,适合作物生长。盛产大豆、小麦,其中优质大豆闻名全
国。矿产资源丰富,有沸石、花岗石(又称青石)、建筑沙、黄粘沙土、细砂、结构形沙土等
。出产蘑菇、木耳、榛子、蕨菜等土特产品。199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
23%。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比县下达指标增长0.3%;畜牧业总产
值726.7万元。粮豆薯总产量达3054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78.10元;全镇共建设省级、
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27个,占全镇的90%。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经济类作物面积达3.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2%左右。
农作物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小麦、大豆优良品种的播种面积达12.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70
%。推广实用增产技术,重点推广了大豆大垄密植、大豆“垄三”栽培、小麦优质模式栽培、
小麦综合技术开发、甜菜覆膜等几项农作物栽培技术。狠抓“三田一区”建设工作,加大耕
地培肥工作力度,为农业连续丰产丰收打下基础。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大户增至74户,生猪存栏10510头,黄牛存栏1991头,奶牛存栏2
42头,山绵羊存栏7431只,家禽存栏57516只。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功能,大力兴办镇村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9年,全镇共兴
办镇办企业8个、村办企业6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68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1.32亿元,利税收
入实现200万元;个体工商户已达到17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2%;从业人员620人,比上年增
长13%;经营额442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2%;产值425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1.7%;个体私营企业136户。税金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5%。
(骆振忠)
[海江镇概况] 海江镇位于嫩江县西南部,西与墨尔根乡、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翰
尔族自治旗为邻,南、东、北依次与长福乡、科洛乡、新胜乡、联兴乡接壤。全镇分别有耕
地20634亩、园地15亩、村地16965亩、牧草地60985.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585.5亩、交
通用地3117亩、水域2392.5亩、未利用土地8668.5亩,行政区划总面积335.41平方公里(其中
自营土地面积207.54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人口27400人。全镇国内生
产总值实现16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实现5750万元,畜牧业收入实现1450万元,乡镇企
业收入实现5400万元,农民收入4000万元。人均收入达2059元。
海江镇化工厂是全镇的重要企业,所生产的24D异辛酯化学除草剂项目已通过国家化工部
批准立项,产品已由小试发展到中试。中试面积达7.5万亩,范围已延伸到吉林、内蒙古等省
区。大豆蛋白质丝项目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已由技术依托和技术合作部门投入生产
,产品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轻工部规定的各项指标。村办企业通过承包、租赁等新的企业经
营机制,加强了企业现有的管理成果,使村办企业保持了继续发展的势头。
年末,海江镇总结了一年来全镇发生的10件大事:1、精减村屯干部,实行兼职不兼薪的
办法,由253人精简为136人,精简幅度46%。2、通过争取省科委的扶持和帮助,在海江中学
农园内建立了东农98—Ⅰ型日光节能温室3栋,面积1080平方米。3、筹集资金125万元,在镇
直小学西侧建立一栋综合楼,面积2400平方米。4、开展村容村貌建设,规划街道,修路植树
。5、继续搞好海江公园建设。6、加强嫩呼公路海江段“绿色通道”建设,使树苗成活率达
80%以上。7、合并两所中学,实行小学封闭式教学;精简民办教师21人,实现教师公办化。
8、在红星村开展村镇建设典型试点,并在全镇逐步铺开。9、按照两改一同步的原则,全面
开展低压线路改造工作,已完成胜利村、东风村、长红村、红塔村低压线路改造工作。10、
增加有线电视入户率,长华村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部完成。
(刘海贵)
[伊拉哈镇概况] 伊拉哈镇位于嫩江县南部,距县城46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393.2平方
公里,自营面积2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700亩。辖14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地处三、
四积温带,有效积温2200—2400℃,无霜期115—120天,年降水量450—500毫米,是全县麦、
豆、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33759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30.4元,畜牧业总收
入实现787万元,镇村企业总产值实现3122万元,销售收入实现6693万元,利润实现372.7万
元,财政总收入312.8万元
1999年,种植业结构为:优质小麦7.5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加14%;大豆7.5万亩
,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少27.5%;玉米1.6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加101%;马铃薯
1.5万亩,甜菜2.5万亩,都比上年增加21%;白瓜籽、芸豆、蔬菜25173亩,比上年增加94%。
培植了优质小麦基地、高效蔬菜温室节能大棚示范区和4条经济带(即绿色食品经济带,古城
路边经济带,甜菜、马铃薯等菜豆作物经济带,高效节能温室大棚示范区经济带)、3个农业
生产基地。投资近70万元,在古田村建立了10栋白光节能温室。三星村落实镇级“三田”一
处,并且村村有两田(即示范田和高产攻关田),共落实面积2621.5亩。
农田基本建设以治理晨光、兴隆、五一、五四等村的排水沟清淤为重点。全镇已完成土
方量36.5万立方米,完成县下任务的112%;投工14.6万个,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2%;新增效
益面积701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1%;改造中低产田6500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8%;完成
造林任务1057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1%;完成育苗35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9%;义务植
树8.5万株。
大力抓好畜牧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继续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加大对
养猪、养牛大户扶持力度,按年初制定的年度投放60万元重点扶持生猪直线育肥和黄牛集中
育肥的计划,已完成投资55万元,占总投资的91.6%。为使畜牧业真正实现“半壁江山”,年
初镇党委、镇政府就把具体目标落实到村、到人,并制定了优先贷款、优先承包机动地、建
畜舍免收土地超占费并由集体补贴300元钱、镇畜牧综合服务站免收服务费、提供技术指导等
6项优惠政策。全镇实现生猪存栏11749头(累计出栏12610头)、黄牛存栏2439头(累计出栏97
8头)、奶牛存栏164头、羊存栏4810只、禽存栏14.2万只。养殖大户达119户。其中,重点养
黄牛大户11户,养奶牛大户11户,养羊大户19户,养禽大户2户。
全镇企业已达1009户,从业人员3927人,实现产值1993万元、收入5685万元。在个体私
营经济方面,全年新增养殖业户82户,养殖种类新增了美国蛙、荷兰鼠。由于国内市场猪价
格下降,部分养猪专业户也开始转变养殖思路,开始向养殖狗、牛、羊、鸡等业方面发展。
1999年新增业户84户,主要从事豆制品和粮食加工。全镇4大砖厂年内共生产红砖3100万块。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投资15万元新建校舍1栋、维修校舍1
栋,总面积400余平方米,全镇学校都实现了砖瓦化、围墙化。进一步巩固“普九”工作成果
,加大对辍学生的工作力度,辍学生明显减少。素质教育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扫盲工
作已通过国家级验收,青壮年文盲已彻底扫除,达到无盲镇。已通过市级教育强镇验收,学
生的“四率”普遍提高,学校的正规化建设逐步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整顿医药市场,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
,实行优质服务,“四苗”覆盖率达到100%,单苗接种达97.4%。恢复村办卫生所13处。同时
,会同县药检所对全镇的医药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净化了医药市场,保证了广大群众的身
心健康。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到县先进单位水平,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好评。经省、市
、县各级检查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并被命名为市级“统计查实信得过单位
”。民政部门重点进行了“爱心献功臣行动”、社会养老保险、殡葬改革和优抚工作,并取
得了较大成绩。“爱心献功臣行动”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好评,镇党委、镇政府被
评为省级“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集体,镇党委书记赵树革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加强对敬
老院的管理和服务,全年投资6万元,扩建敬老院,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了
小城镇建设力度。全年修镇村街道128条,总长达8.75万米,铺砂石8万立方米,安放水泥涵
管110节。各村均栽种了花苗,全镇共修建花坛57个。小城镇建设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全
镇用于文明村建设投入资金81.1万元,镇直加强了街道规划、绿化、环境卫生建设。5栋样板
房、93栋新建砖瓦房现已初具规模。自来水普及率达85%。公路养护工作成绩显著。全镇总养
护里程97.61公里,全年应备料20040立方米,完成备料任务的100%,全镇总平均好路率为90
%。水利事业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好成绩,兴隆村、晨光村、五一村、五四村都修建了自己的水
利工程。有线电视和国际国内直播电话在全镇14个行政村的31个自然屯全部开通。其中,有
线电视入户4600余户,占总户数的60%;电话安装1400余部,占总户数的20%。全镇共发生治
安案件8起,结案8起,结案率100%。行政拘留3人。处理民事案件9件,调解案件20余起,调
解率为94%。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镇党建工作
在全县名列第一。
(刘艳丽)
[多宝山镇概况] 多宝山镇位于嫩江县北部山区的中心地带,嫩呼公路130公里处,总面
积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9870人,现有耕地8.4万亩、草原11万亩、森林11万亩,辖14个行政
村。交通方便,嫩黑铁路横贯境内,嫩呼公路贯穿全境(是通往大兴安岭的唯一道路)。山林
产品丰富,有木耳、猴头、蘑菇、榛子等。多宝山镇素有“矿产摇篮”的美誉,主要矿产有
铜、金、钨、锌、铁、赤铁、银等金属,有铀、锇等贵重金属。非金属矿产有大理石、石灰
石、膨润土、花岗岩等。1999年,全镇粮豆薯总产8285吨,社会总产值7388万元。其中,农
业收入1252万元,乡企收入5791万元,牧业收入245万元,人均收入1715元。
(李广学)
[嫩江镇概况] 嫩江镇位于嫩江县城,辖有8个街道办事处、51个居民委,镇内人口760
00人。
1999年,新办企业4个,创收3万余元,给镇街经济注入了活力。全镇总产值超640万元,
利润60万元,税金17万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学习和借鉴外地卫生管理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嫩江镇环境卫生管理
办法》,使城镇卫生工作步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轨道。年内共清除冰雪3152车,计98
56立方米;平整垃圾点168个,清理巷道边沟686条。投放灭鼠药100箱,投药到位率100%。完
善卫生基础设施,新建脏水井2眼,维修脏水井30眼,保证了整个冬春两季的脏水处理。在文
明巷道创建工作中,全镇共绿化巷道8条,14400延长米。坚持经常性卫生联查制度,为促进
各街保洁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打分评比,为年终兑现责任状、实施奖优罚劣
提供依据。美化、绿化城镇道路48条,为建设文明城,美化、绿化、香化嫩江做出了积极的
贡献。
(张英才)
[双山镇概况] 双山镇位于嫩江县城南38公里处,行政区划面积86.4平方公里,自营面
积47.7平方公里,耕地35000亩,总人口9185人(其中农业人口5417人),地处三、四积温带,
有效积温2200—2300℃,无霜期115—120天,主产农作物有麦、豆、甜菜、马铃薯。全镇种
植业总收入实现634.2万元,畜牧业收入455万元,非国有经济收入2320万元。全镇社会各项
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
先进乡镇”荣誉称号;文化工作正常开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小
城镇建设有新突破。
1999年,全镇实播小麦9630亩、大豆19005亩、甜菜120亩、马铃薯3420亩、其它经济作
物2825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播种面积的26.4%。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青山村弯道屯
和展新村表现尤为突出,调整比例达30%以上,为农民增加收入40余万元。
双山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双山镇的地缘交通优势,注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出台优惠
政策,吸引各方人士来双山经商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截止1999年12月底,私营
企业发展到8家,个体企业增至19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4户。1999年,全镇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收入2320万元,利润720万元,税金54万元,为培植财源,壮大地方财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
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加快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定了双山镇小城镇建设
开发示范小区。全年共招商引资1000万元;动迁62户居民住宅和营业性房屋,建立了7幢共计
10700平方米的商贸楼和160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标准化砖瓦房68栋,面积达6200平方米;投
资15万元,亮化了站前广场,开通了双西路;集中整治镇内环境卫生;加强了双伊公路的养
护。(刘洪才)
[长福乡概况] 长福乡位于嫩江县西南部,距嫩江县城东南5公里处,辖17个行政村、2
0个自然屯。境内有县属高峰、头道岭两林场,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及2个外驻军队农
副业基地。行政区划面积365.2平方公里,其中自营面积206.1平方公里。乡辖总户数5292户
,总人口19190人。其中,农业总户数5061户,农业总人口19048人。土地总面积为182900亩
,属丘陵漫岗地带,系小麦、大豆主产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社会总产值完成9352.1万
元。粮豆薯总产量达2796.8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249元,畜牧业产值850万元(比上年增长
5.4%),乡镇企业总收入3712万元。1999年,长福乡被县委授予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党
建工作优胜党委的光荣称号。
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村建设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畜牧业稳步发展。全乡生猪存栏7571头
,奶牛存栏213头,山绵羊存栏7238只,禽存栏66033只。有畜禽养殖大户100户。其中,养殖
生猪大户35户、养黄牛大户18户、养羊大户27户、养鸡大户7户、其它养殖大户3户。全年出
栏肉鸡1万只,生猪直线育肥300余头,肉牛育肥100余头,饲养肉狗50多条(其中优育种狗圣
板纳2条,纽芬兰7条)。
1999年,全镇有企业24家,总收入3400万元。现价产值达3630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
增加值570万元。集体产值2200万元,组建了长福集团,下辖4个公司、5个工厂、2个市场、
1个商店。新建了长福肉类加工厂,在试生产的基础上与浙江东欧集团组建了“金马集团”,
马肉干厂土建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驿站”牌马肉干获得了黑龙江省乡企发展二十年成果
展优秀产品奖、哈尔滨世界博览会金奖。矿泉水开发初具规模,先后完成了省级和国家级鉴
定,桶装、瓶装等3条生产线均投入正常生产。
(薛垂林)
[墨尔根乡概况] 墨尔根乡位于嫩江县城郊,交通、通讯便利,信息灵通,地理条件优
越,乡企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行政区划面积69.3平方公里,其中自营面积60.6平方公
里。有耕种面积4.68万亩,是全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全乡现辖14个行政村(两个民族村)
、19个自然屯,总人口1.5万人,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02
5.5万元,畜牧业产值达到517万元,乡企总收入达到5362万元,完成税金112万元,利润103
万元。
蔬菜生产实现了在总量上的扩张,种植面积由上年的10000亩增加到13000亩,大棚面积
由上年的80万平方米提高到90万平方米。实现科技扩张,加大特菜的种植面积。乡领导先后
两次组团赴山东、辽宁和齐齐哈尔市等地考察蔬菜生产,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了5个
新、奇、特蔬菜品种。在团结、新合、立新村新建成节能日光温室12栋,面积达到4000平方
米。
始建于1985年的巨祥村,位于嫩漠公路西侧,距县城5公里处。有耕地面积1900亩,人口
668人。10年来,巨祥人依靠科技力量,走上了粮牧企、贸工农、农科技和城市乡村“四个一
体化”的致富之路。在要想致富必须“上企业,以工补农”思想的指导下,巨祥村党支部发
动8户村民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投资1.6万元建起了年产300万块红砖的小型砖厂,又不惜重
金聘请科技人员,使红砖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现在生产规模已增加到
年产红砖1000万块。1995年初,巨祥村通过科学的市场预测,又建起了日处理大豆60吨的浸
油厂。为使村企业出高效益,他们不惜代价聘请到了更适于巨祥企业发展的技术人员,使生
产质量显著提高,集体积累得到逐步壮大,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到1999年,巨祥村
已拥有浸油厂、砖厂、粮油商店和面粉加工厂等10个立村企业。当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
2460万元。其中,村办企业为188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是
1985年的10倍,成为省百强村之一。
(王权)
[科洛乡概况] 科洛乡位于县域中部,科洛河中游地区,距县城东偏北45公里处。科洛
南山、大椅山等火山群景色十分壮观。科洛河流经全乡,沐河在此汇入科洛河。乡域面积20
32平方公里,自营面积23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人口13596人。境内驻有
省属山河、嫩江、七星泡3个国营农场,县属四十里河、科洛林场,14个部队农场和二个外驻
农副业生产基地。科洛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黄金、蛋白质岩、石英石、白土等。山
产品有蘑菇、榛子、蕨菜、木耳、五味子等,野生动物有野猪、狍子、飞龙、野鸡等。黑嫩
公路穿乡而过,交通十分便利。1999年,全乡粮豆薯总产29361吨,社会总产值6747.3万元,
全乡人均收入2506.1元。
(赵维山)
[临江乡概况] 临江乡位于嫩江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458平方公里,有耕地1
55000亩、水面1721.2亩、草原26669.1亩、林地69572.2亩。全乡辖19个村,25个自然屯。全
乡总户数5104户,总人口20204人。1999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373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765元。乡级财政收入1200万元,完成税金11万元。畜牧业实现产值700万元,建立了黄牛、
绒山羊两大基地,养羊大户由原来的2户发展到19户,黄牛和绒山羊存栏分别达到5812头和1
184只。
(王长龙)
[霍龙门乡概况] 霍龙门乡位于县域中部偏北,属嫩江上游左岸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1
55.7平方公里,人口为5704人,辖行政村15个、自然屯16个,有林地近150万亩,活立木蓄积
量达322万立方米。现有草原50万亩,地表水丰富,植物繁多茂盛,适于发展畜牧业。全乡财
政收入实现111万元。
1999年,全乡播种面积54193亩。其中,小麦17000亩,大豆17000亩,黄豆12000亩,其
它作物18193亩。粮豆薯总产实现5000吨,比上年增加10%。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90吨。实现农
业总产值94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
乡村企业在巩固中求发展,继续办好与地铁联营的依克特石灰石矿。1999年,实现产值
1240万元,销售收入960万元,利润67万元,税金10.6万元。
(王凤川 赵辉)
[白云乡概况] 白云乡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科洛河北岸,距嫩江县城东南90公里。东与
麦海乡,西与59196部队一场、南空部队一场毗邻,南与五大连池市的朝阳乡隔河相望,北与
塔溪乡接壤。方圆458.3平方公里,自营面积151.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
全乡总户数2157户,总人口9177人,农业人口8856人,农村劳动力2936人。有耕地面积7500
0亩,林地52064亩,水面1005亩,草原48285亩。1999年,全乡实现社会总收入5756万元,农
业总收入3850万元,财政总收入121万元,人均收入1968元。
(毛兴利)
[卧都河乡概况] 卧都河乡位于县域最北端,嫩漠公路190公里处。行政区域总面积180
0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53.9万亩,草原面积9.6万亩,耕地3.5万亩。全乡辖5个行政村,17个
自然屯,农业人口1786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以黄金为主,林木以落叶松、杨、桦、柏、柞、
椴木为主;山产品有木耳、猴头、蘑菇、榛子、蕨菜、都柿等,药材有黄芪、黄芩、柴胡等
。全乡总播种面积2.75万亩。其中,粮豆薯总面积2.6万亩,其它作物面积0.15万亩。粮豆薯
总产达3354吨,农业总收入74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15元。
1999年,乡政府投资12万元,打一眼深210米的深水井,完成了改水和饮用自来水的前期
工作。修护乡村道路25公里,填土石方2.08万立方米。治理水打沟10条,用桥涵20根。通讯
、闭路电视安装延伸至村,5个行政村都安装了程控或子母机电话,购置了电视叉转台的所有
设备,并安装了有线电视接收设备。
卧都河乡是国家、省、县重点森林防火区域。全乡把防火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
来抓。在两季防火工作中,认真贯彻《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落实县防火办公会议
精神,明确责任,广泛宣传,加大领导力度。建立健全各项防火规章制度、防火组织、防火
装备和通讯设施,各村成立扑火队,确保有呼必应。实行领导包片——乡干部包屯、村干部
包户、十户联保,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有领导,人人有责任。重点防区有专
人死看死守,防火期间领导实行轮流昼夜值班。由于措施得力,使1999年春秋两个防火期没
有发生大的火灾。
(郭志勇)
[联兴乡概况] 联兴乡位于嫩江县城北31.6公里处。西隔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
旗哈达阳镇哈布奇村隔江相望,南以科洛河、北以门鲁河为界,东以嫩黑铁路为界与嫩北农
场接壤,素有“一江二河七十二泡”之称。行政区划面积781.5平方公里,自营面积111.4平
方公里。有耕地87866亩、水面12148亩、草原42802亩、林地2892亩。辖7个行政村、16个自
然屯,人口11751人。
全乡种植小麦28242亩,大豆40755亩,玉米6900亩,水稻1500亩,薯类5562亩,白芸豆
598亩,各种经济作物4309亩。粮豆薯总产14200吨。农业总产值2069.8万元,人均纯收入17
52.2元。由于受灾,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出现了负增长。
乡镇企业以发展骨干企业、创地方名牌为重点,拉动地方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原联兴乡金龙糖化饲料厂投资60万元,通过技术和设备改造,与齐齐哈尔市北大仓酒厂签订
了技术合作协议,由齐齐哈尔市北大仓酒厂提供技术,在营养白酒专家、东北名酒专家、长
白山红蚂蚁研究专家的指导下,嫩江王营养酒已经投放市场销售,厂名亦改为“嫩江王酿酒
厂”,年生产营养酒70吨,产值可达430万元。全乡乡企年总收入760万元,增加值200万元,
现价产值790万元,利润85万元,税金7万元。
(康万路)
[新胜乡概况] 新胜乡位于嫩江县城东北嫩漠公路31公里处。南与海江镇接壤,东与山
河农场毗邻,西、北与联兴乡、嫩北农场隔科洛河相望。行政区划总面积211平方公里,自营
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耕地141795亩,总人口15049人。1999年
,粮豆薯总产40757吨,全乡经济总收入558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62万元,林业收入38万
元,牧业收入859万元,渔业收入39万元,工业收入609万元,商饮业收入45万元,运输业收
入213万元,建筑业收入300万元,其它各业收入321万元。
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提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全乡总播种面积9453公顷,种植小麦2533
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26.8%;大豆4794公顷,占50.7%;玉米627公顷,占6.6%;甜菜333公
顷,占3.5%;瓜类100公顷,占1.1%;蔬菜100公顷,占1.1%;水稻33公顷,占0.4%;油菜26
7公顷,占2.8%;马铃薯486公顷,占5.1%;芸豆119公顷,占1.3%;白瓜籽61公顷,占0.6%。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示范基地,强化试验、示范、推广高产攻关项目。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经济作物推广力度。基地“三田”总面积20公顷。其中,试验田2公顷,6个试验项目
;示范田10公顷,4个示范项目;高产攻关田8公顷,分小麦、大豆、玉米、芸豆4种作物。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了全乡科学种植业的发展,全乡落实高效田总面积3030公
顷。其中,大豆垄三栽培1810公顷,优质麦模式化栽培1000公顷,甜菜纸筒育苗130公顷。
在北孟村建立种植甜菜、西瓜等经济作物示范基地,推动全乡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
。北孟村现有205户,770口人。1999年有96户种植西瓜,占总户数的47%。种植西瓜45公顷,
占总面积的11%;有65户种植甜菜,占总户数的32%。种植甜菜76公顷,占总面积的18%;芸豆
20公顷。3种经济作物总面积141公顷,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34%。仅此3种经济作物,北孟村
人均收入就增加1360元,效益十分可观。
(郑明贵)
[麦海乡概况] 麦海乡地处嫩江县东南部,科洛河上游北岸,南靠五大连池市,东接孙
吴县,北临黑河市爱辉区,西与白云乡、塔溪乡毗邻。全乡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4.3万亩,草原10万亩、林地48万亩。辖13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总人口4165人。
1999年,小麦种植面积13000亩,大豆种植面积为14000亩,芸豆种植面积为18000亩。其
中,芸豆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0%,形成了适合本乡自然条件的特色高纬度寒地种植结构
。突出“三田”建设,注重质量。1999年,规范性“三田”1530亩,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效益
田1350亩,并以点带面起到了样板田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颇有价值的资料。加
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经过政府组织培训,每15户有一人成为绿色证书持有
者。筹措资金10万余元,进行绿色通道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农
民人均收入达到2200元。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继续推进大户升位战略,年内生猪存栏达2410头,年终完成2640
头;山绵羊存栏3580只,年终完成3670只;禽存栏28800只,年终完成22680只。
(李树国)
[座虎滩乡概况] 座虎滩乡位于嫩江县城东北75公里处,境内有部队农场2个,辖9个行
政村、22个自然屯,总人口5896人,总面积583.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7.5万亩。其中,草原
25万亩,林地51.7万亩,水域0.40万亩,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黑木耳、蕨菜、猴头及多
种蘑菇。野生中草药种类较多,以黄芪、黄芩、桔梗、柴胡、五味子为主。
针对近几年粮食市场价格大幅度滑坡现状,依照市场要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比例。19
99年,全乡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达到19%。乡政府调出10公顷土地做为“三田一区”示范服务基
地,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新技术进行科学种植,对全乡种植业起到了广泛的指导作用,在
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豆薯总产实现7366吨,农民人均收入达2346元。
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政策鼓励、典型引路、效益驱动、规模推进、优质服务”20字方
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按照合理布局、区域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养牛、养羊为重点,
多元化发展的畜牧发展战略,建小区上大户,开发专业村,全乡畜牧业发展形成了三分天下
有其一的良好格局。为调动和鼓励农民养畜积极性,乡里制定了8项优惠政策,在资金、草原
、宅基地、饲料地、税费等方面对养畜户给予倾斜、扶持。全乡共发展养牛专业村2个、养羊
专业村1个、小尾寒羊繁育基地1个、黄牛改良基地1个、养猪小区3个,各类养殖大户已发展
到38个。1999年,乡畜牧站投资近3万元,建特色养殖场1个,养殖肉用狗3条、美国飞龙3组
、本地鸡1000只,起到了示范作用。
(武广阳)
[门鲁河乡概况] 门鲁河乡位于嫩江县中部、嫩漠公路78公里处,属低山丘陵区。全乡
行政区划总面积1062.5平方公里,其中自营面积300平方公里。有耕地45000亩,辖17个行政
村、23个自然屯,总人口7498人。全乡社会总收入完成2317万元,比上年减少227万元,递减
9.8%;农业总收入831万元,比上年减少91.4万元,递减11%;粮豆薯总产量5690吨,比上年
减少569吨,递减10%;人均收入1580元,比上年人均减少157.21元,递减9.5%。牧业总收入
287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递增5.6%。乡企总产值1033.5万元,比上年增加78万元,增长
7.5%;总收入981万元,比上年增加79万元,增长8%;实现利润110万元,增长7.9%;个体私
营经济52户,比上年增加5户;私营企业5户,比上年增加2户;从业人员349人,比上年增加
18人。
(刘文阁)
[塔溪乡概况] 塔溪乡东抵小兴安岭北麓,齐黑公路自乡域通过,地理位置重要,为黑
龙江沿岸地区进入内地之咽喉,是古北路驿道的重要驿站之一,史称“四站”。塔溪乡境内
驻有6个部队农场,1个山河农场三分场和1个国营林场。全乡辖19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有
农户1792户。全乡总人口11000人,其中常住人口8726人。行政区划总面积1760.3平方公里,
自营面积355.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7.34万亩,其中各村耕地23万亩,农场及各生产点耕地
22.5万亩;现有草原46万亩,林地153.6万亩,水面4.8万亩,疏林地46万亩,沼泽地18.2万
亩。农业主栽作物品种为小麦、大豆、油菜、芸豆等;林副产品丰富,盛产黑木耳(素有黑木
耳之乡的美誉)、蕨菜、猴头及多种蘑菇;野生中草药种类很多,以黄芪、黄苓、桔梗、柴胡
、五味子为主,达上百种。1999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419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完成242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210万元,销售收入实现1055万元,畜牧业产值完成56
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收入525万元,全乡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郑国峰 赵连续)
[嫩江县种畜场概况] 嫩江县种畜场位于嫩江县北部,嫩江干流上游左岸,门鲁河入嫩
江河口北岸交汇处的三角平原冲积地带,被嫩江、门鲁河环抱。东邻81134部队农场,南与5
9196部队三场、第二炮兵农场接壤,北至咕咕河,西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隔江相望。
辖区总面积45万亩,境内水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大,草质优良,土壤肥沃,林木发达。全场
人口3171人,有耕地2100垧,下属5个分场。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60台。场内交通便利,电
讯发达。通往各分场的路面均为沙石路,畅通无阻。
1999年,种畜场引进纯种美利奴种公羊一只,纯种长白猪二头,改进杂交核心羊群已达
1216只。年末生猪存栏1760头,大牲畜存栏2188头,山绵羊存栏2675只,禽存栏19207只,鹿
存栏82只,养蜂200箱。生猪直线育肥达300头,肉牛集中育肥80头,肉毛羊增产520只。特色
养殖呈上升趋势。全场有各类养殖大户24户,完成县下达指标的120%。畜牧养殖已成为种畜
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