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垦区
北安垦区
[概况]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地处小兴安岭南北两麓,跨黑河、伊春、北安、五
大连池、嫩江、孙吴、逊克7个县(市),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总面积为1347万亩,现有耕地
面积360万亩,总人口近20万人。年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全口径利润3.1亿元,企业实有资
产总额16亿元。
北安分局辖14个国有农场和17个具有农垦特色的农、工、商、运、建、服企事业单位。
北安分局是新中国农垦事业兴起的地方,全国第一个国有机械化农场——赵光农场就诞生在
这里。经过50年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安分局已初步形成了以粮、豆、油
为主要农产品,以鲜奶、肉牛和禽蛋等为主要畜产品,以乳品、食糖、浸油和玉米收获机等
系列品种为主要工业产品,种养加并举、农林牧结合、贸工农一体、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型
垦区。近两年,分局组建了乳品、糖业、农机、物业、建筑和油脂6大产业集团(公司),并在
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秦皇岛和黑河等地设立了30余个兼有办事和经营职能的驻外机
构;与加拿大、日本、荷兰、德国、香港、台湾等10余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联系,
具有较强的战略开发和集团经营优势。
北安分局辖区土地肥沃,不仅盛产粮、豆,而且盛产木耳、猴头、蕨菜、榛子以及人参
、鹿茸等,同时还蕴藏着煤、金、玛瑙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北安分局现已敞开局门、场门,
正在加快改革和开放开发、联合开发步伐。
[深化改革] 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配套完善的要求,1999年全局的各项改革继续
深化和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土地固定和延长承包期工作取得满意成果;管理体制改革在
精减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减少非生产性开支上,取得了新成效;工、商、运、建服企业
以按新机制规范运作、提高效益为重点,在完善提高中增强了新活力;流通企业以集团化、
代理制、连锁制、配送制为取向,为抢占市场、建立垦区市场体系、良化市场环境做出了新
成绩;事业单位从本行业特点出发,以市场为取向,增强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以
干部人事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配套改革
迈出了新步伐。
(王建民)
[经济工作] (1)加大了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的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力度。1999年,全局按照压麦、豆增经、杂的要求,
总播种面积373万亩。其中,麦、豆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23.1万亩,减少6.2%;经济作
物77.5万亩,比去年增加21万亩,增加了37.2%。其中油菜6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47.4%。品
种调整把握了优质高效、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局优质品种面积达76%,比1998年提高16个百分
点。
二是加大了抗灾减灾的工作力度。1999年全局遭受了春季持续低温少雨、小麦扬花和收
获期高温多雨,风、雹、早霜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侵袭,受灾面积115.6万亩,直接经济损
失2.02亿元,使粮豆单产总产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影响。各农场干部职工奋起抗灾、减灾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据统计,全局小麦单产377.1斤/亩,总产29.3
万吨;大豆单产289斤/亩,总产19.6万吨。粮豆总产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
三是加大了减负节本增效的工作力度。由于采取了规范共同生产费、压缩管理费开支等
多种有效措施,全局1999年种植业亩间接费用降至103元,平均亩降10.2元,总计减负3804.
6万元。同时,采取少耕免耕技术等项措施,使直接费用平均亩降25元。全局节约成本9325万
元,减负节本总计13129.6万元。
四是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工作力度。1999年新增小型烘干机50处,新增防雹高炮
17门。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农机具更新速度,投入资金4163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71台、联
合收割机41台、播种机105台、农机具263台(件)。
五是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力度。截止10月底,完成水利建设资金4900万元,建设
渠堤931公里、完成土石方520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工建筑物842座、完成20年一遇标准的黑
龙江堤防3.7公里,护岸1.8公里。改造低产田18.5万亩,造林0.6万亩,建设种子加工厂3处
,中心苗圃1处,总投入5795.7万元。
六是加大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的工作力度。以高产攻关和“丰收计划”为
重点,认真做好科技示范带和科研开发项目的工作,扎实有效地推广了17项农艺农机新技术
。加速推进科教结合。全局举办各类学习班60期,培训各类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5317人
。同时,发挥了场队级职工技术学校的作用,对广大职工分产业、逐层次进行了文化教育和
实用技术培训。
七是加大了畜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截止9月底,奶牛存栏1.76万头,黄牛2.56万头,羊
3.02万只,猪5.88万头,禽87.07万只,产鲜奶3.7万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有3个农
场实现了机械榨乳。奶牛质量普遍提高,单产已由3.8吨上升到4.5吨。肉牛品种改良工作纳
入重要工作日程,效果初步显现。规模饲养和科学饲养有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
八是加大了人工林经营和防护建设的工作力度。全局造林42377亩,完成计划的106%;育
苗1046.2亩,比上年增加了10.5%;义务植树111.7万株;退耕还林13572亩;查处各类案件4
5起,挽回损失2.7万元;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
(2)以转换经营机制和扭亏增盈为中心,集中精力搞活工业
全局工业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继续深化和完善了企业内部改革;注重了产品结构
调整,加强了原料基地建设;按产品市场定位大力开展营销工作,积极开拓市场;强化了达
产达标工作,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全力开展了扭亏增盈工作。1-10月,全局工业实现利润-1
517万元,同比减亏101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5672万元,同比减少3202万元,下
降了17%;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4977万元,同比增长了44.51%。产值下降的突出原因是局直
工业的影响。场办工业完成产值11983万元,同比增长了9.4%。非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
525万元,同比增长了34.3%。
(3)非国有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的产业化要求,狠抓了13个基
地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全局种植白瓜籽、芸豆、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18万亩,同比增长
了49%。采取多种形式,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群众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建
筑、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截止10月底,全局自营经济从业人员3.5万户、10.
6万人,预计总产值7.3亿元,纯收入3.2亿元,人均收入3000元,户均收入7500元,分别增加
了10.6%、10.3%、11.1%和10.3%;从事个体经济人员9833人,销售额1200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加了6%和5%。
(4)积极推进开发战略的实施
按照“以资源引技术、以土地引资金、以市场引项目、以存量引增量”的要求,进一步
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经济技术合作和内外贸易取得一定成果。1-10月,全局签订经济技术
合作项目15项,其中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项、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项;贸易合同20项
,其中国内贸易19项、国外贸易1项。国内贸易额10568万元,国外贸易额420.3万元。
(5)企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抓好各项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强化了预算、成本逆控、决策和监督约束等4项管理。
年初各企业普遍编制了预算,并且坚持实行刚性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由于领导重视,分
工明确,责任落实,奖优罚劣,成本逆控工作有序进行,成效明显,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
。各级班子按程序严格实行集体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民主决策办法,较好地避免了
决策失误。通过财务稽核、审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多种办法,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增强了对经济活动的监控能力。截止10月末,共完成30个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任务,挽回经
济损失697.6万元。
(王建民)
[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了“六大工程”,为加快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和思想保证。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文明单位、星级文明户和环境整治等项创建活动,把精神文
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二是小城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年内全局建设工程19项,建筑面
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5442万元,建筑面积和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6%和55.4%。三是教育卫生
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局投入1472万元,建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楼2栋、图书馆1栋。素质教育
和电化教育不断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不断完善
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实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计
划。强化了计划生育工作。四是坚定不移地做好稳定工作,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各基层单位千方百计按时支付离退休干部工人和教师的工资。积极筹措资金,
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完善再就业服务中心,做好下岗职工托管和培训工作。截止10月
末,全局共培训下岗职工3278人。同时,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再就业。五是局场两级有效坚
持了信访接待日和定期下访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控制集体和越级上访,千方百计的把信访问
题解决在基层或萌芽状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六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局场两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打防控
一体化综合治理措施,积极营造“创安工程”,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垦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全
局形成了一批基本稳定和“四无”单位。在全局286个生产队中“四无”单位271个,“四无
”率94.7%;75个居民委员会达到“四无”的61个,“四无”率81%;13个局直单位“四无”
面达12个,“四无”率92.3%。七是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新进展。截止10月底,全局落实了扶贫
资金95.6万元。其中,工会下拨扶贫款26万元,扶持贫困户205户;民政局下拨残疾人扶贫款
19.6万元,扶持残疾人98户;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投入扶贫借款40万元,扶持贫困户87户。
交通、土地、环保、工商、通讯、安全等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
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