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业企业

工业

工业企业


[概况] 全市工业已形成了以啤酒、白酒、饮料、制糖、乳品、印刷、机械、化工、烟
草、塑料为重点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截止1999年底,全市具有
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60户。其中,黑河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北安冰凌啤酒有限责任
公司、北安市进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嫩江县啤酒厂、嫩江县春酒厂、嫩江县糖厂、孙吴县
卷烟厂等多数企业都已发展成为立市的骨干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已有啤酒、白酒、酒精、饮
料、乳品、食糖、卷烟、圆弧齿轮泵、手电钻、手电锯、石材切割机、抛光机、电锤、冲击
钻、机械搬钳、金属切削工具、低压开关柜、动力配电箱、单相配电箱、消防箱、氧气、高
分子吸水剂、高层供水设备、铝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印刷制品、橡胶制品、木制品
、豆制品等多种。各种产品主要在本市销售,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外。1999年,全市工业生产
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
持平稳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493万
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3563万元,同比下降2.2%;重工业增加值26930万
元,同比增长29.3%。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2273万元,同比增长14.3%;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
值18220万元,同比增长19.9%。地方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0047万元,同比增长3.9%。
工业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回升。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1%,比上年提高1
6.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36371万元,同比增长11.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673万元,同
比减亏4167万元。其中,利润总额-9645万元,同比减亏318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2371万
元,同比下降30.5%。
(孙永贵)
[深化改革] 1999年,工业系统以“向机制要活力”为目标,继续推进企业体制、用工
、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在体制上,继续实行“股、租、托、售”等改革
措施。到年底,在工业局属的42户企业中,已有40户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实
行股份制改组的企业9户,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企业14户,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14户,实行
委托经营的企业2户,整体出售的企业1户;在用工制度改革上,改制后的企业一律实行全员
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使企业职工人人感受到有压力、有危机感,从而进
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企业劳动生产率较之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职工钻研技
术业务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改组为股份制的企业均打破了原有的组织
机构,按《公司法》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
构,并一律实行聘任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干部职务只升不降的旧习惯;在分配制
度改革上,一是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二是工资首先向苦、脏、累、险的生产第一线倾斜,
其次向技术岗位倾斜,再次向管理岗位倾斜。三是按岗计酬,易岗易酬。通过改革,企业的
机制活力增强,工业效益明显提高。
(孙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