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
[概况] 年初以来,认真贯彻全省农行行长会议精神,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提高
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增加存款、管理贷款、增收节支、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为重点,深化改
革,强化管理,拓展经营,优化服务,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在农业大灾之年圆满完成了各
项改革和发展任务,为新世纪黑河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12月31日,全
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02529万元,较年初纯增27007万元,完成省行计划108%,创历史最
高水平。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146384万元,较年初纯增21654万元,对公存款余额达34489万
元,较年初纯增535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3063万元,全年累放各项贷款79214万元,其中累
放农业贷款55906万元,累收各项贷款77113万元(其中累收农业贷款53509万元),当年到逾期
贷款收回率为80.5%。信贷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常规业务不良贷款占比下降3.37个百分点,超
额0.37个百分点,完成省行下达任务。截止年末,全市农行干部职工队伍达1078人,其中68
.8%人为中专以上毕业生,14.7%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下辖5个县(市)支行,3个直属单位,系
统网点总数为124个,遍布黑河市各主要乡(镇)、村屯。
(崔新 王晓辉)
[支农工作] 一是以“金龙工程”为龙头,突出支持了备春耕生产。1999年的支农工作
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根本目标,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调整结构、提高
效益、发展优势、壮大产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北纬高寒地区高效农业开发带"的思路,大
力支持了备春耕生产。截止12月31日,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5906万元,较上年增加2891万元,
占累放贷款总额的70.58%,纯投8179万元。解决化肥50000标吨,种子22000万吨,机修8715
台(套),机柴油31000万吨。重点支持了种植业“两高一优”型农业生产基地、产粮大县的生
产;支持了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与优良品种;支持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高
产、稳产田;配合市政府“金珠工程”,支持乡镇大豆深加工企业发展,投放大豆深加工贷
款3200万元;突出效益标准,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优良客户群体,重点支持管理水平高
、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全年共投放“金龙工程”贷款4370万
元,有力地支持了长水河农场、赵光农场、逊克农场、前进油脂厂和红色边疆农场的生产和
发展。二是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扶贫竞赛活动。年初,市分行制发了《“扶贫”竞赛活动方案
》,得到市领导的商度重视,以市政府的名义转发各县(市)、区政府,深受各级党政和广大
农民的欢迎和称赞。各行在扶贫工程中,认真贯彻市行提出的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抓好典
型、建立包扶责任制、建立扶贫档案、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防范风险等八点
要求,坚持早调查、早发放,并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结合”、“三参三帮
一促进”等扶贫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活化陈欠贷款,用足用好增量贷
款。运作一年来,取得了很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1999年末,全行已确定扶持贫困
户227个,投放贷款77.8万元;确定扶贫企业16个,投放贷款1073万元;确定扶贫村6个,投放贷
款78.4万元,共计挂回陈欠376.3万元,收息28.5万元。由于农行的贷款支持,有65.4%的贫困
企业、61%的贫困村、68.3%的贫困户已实现当年脱贫。农行的扶贫工程被当地政府、百姓亲
切地称赞为“德政工程”、“爱民工程”、“致富工程”。三是强化贷款规范化经营,完善
了信贷管理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信贷管理有关制度,修改制定了《黑河分行信贷资金管
理办法》;建立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硬化贷款条件,从严控制高风险、高资产风险率企
业的贷款,把好贷款投放关;严格实行贷款项目管理,保证每个项目都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
上;建立贷款备案制度和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了信贷人员的权、责、利;实行贷款对象、
期限、利率、用途、发放、第一责任人“七公开”及对社会承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树立
了农行廉洁办贷、依法办贷、文明办贷的企业形象;加强银企合作,11月成功召开北安农管
局银企工作座谈会。银企双方就依法管贷、合理用贷达成共识,既加强了银企间的合作,又
增进银企之间的友谊。加强贷款使用检查督导,实行“八查八看”,对各行执行信贷基本制
度、客户经济档案等情况进行检查,边查边改、缺啥补啥,保证了新放发贷款的安全性和效
益性。当年新放贷款除农户受灾外,都全部收回。
(崔新 王晓辉)
[存款工作]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推行劳动竞赛。调整优化了资金组织工作考评办法。
按省行制定的五项综合指标考核办法,市行制发了《资金组织工作考核办法》和《储蓄营业
窗口“十有十承诺”考核办法》,对各县(市)支行存款计划完成情况、存款增长率和存款市
场占有率几项指标进行综合百分考评,大大激发了全辖员工完成存款工作的紧迫感。在全行
各储蓄所柜广泛开展存款季季红劳动竞赛,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员工吸存的积极性,涌现一批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市分行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树立样板,在全辖推广了北安市支行、逊
克县支行、北安市支行赵光办事处存款工作先进经验,树立了北安市支行赵兴美同志和嫩江
县支行商厦分理处刘坤哲同志为存款工作个人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了各项存款工
作的顺利开展。推行竞聘制,实行竞争上岗。先后在孙吴、北安、分行营业部等单位的储蓄
所推行了“三定两聘”,所主任竞聘上岗,对员工实行聘用制。通过考评,有一名主任落聘
,四名职工下岗,储蓄所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立了后进单位领导专题汇报制度,召集
分行有关部门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解困措施,激发各行工作干劲,不同程度地
扭转了后进行的存款被动局面。二是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各行在存款工作中充分
发扬市行党委提出“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万计,揽进千
元万户”的五千万精神,在服务上下真功夫,依靠过硬的服务稳定吸引储户。各行先后成立
了市场吸储服务队,登门吸储揽存;在旺季40天内共吸收个体工商户存款3989万元;在村屯
、机关、企业聘请协储员帮助农行吸储揽存;积极开展汽车存款和电话存款业务;部分重点
营业单位坚持开展延时服务,其中,北安市支行首家推出了全年无休息日的储蓄超值服务。
6月1日全市农行开通了储蓄通存通兑业务,9月份成功参加全省第一批储蓄联网,进一步提高
了存款业务的技术装备水平;1999年,在费用开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行共投入资金102万
元,装修改造了4个储蓄所,在高产所建设中,北安市支行赵光办事处专柜表现突出,储蓄余
额已达10056万元,跻身于全省“二五二三九”工程、20个亿元的行列。
(崔新 王晓辉)
[财务工作] 一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年初,市分行将逊克县支行确定为全市会计工
作“三铁”达标试点单位,进行重点建设。4月7日,成功地召开了现场会,及时在全辖推广
了逊克支行会计工作“三铁”达标经验,提出会计工作“三铁”达标应“加大六个力度,做
好五个结合”的总体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三铁”达标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二是夯
实基础,严格检查。1999年共组织三次大规模的会计工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采取查改结
合,边查边建的办法,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首次由监管人员执行罚款。通过检查,对促
进全辖抓员工业务学习,提高岗位技能,抓整章建制,强化基础管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真正达到了夯基础、抓管理、促经营、达“三铁”的目的。经省行验收,逊克、北安、嫩江
、孙吴支行均被列为“三铁”达标单位。其中,逊克支行由于工作突出,被省行通报表扬。
[网络建设] 年初以来,遵循总行提出的“加快发展速度、突出网络建设、扩大综合应
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方针,将网络建设作为电子化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断增强DDN网络
功能,实现了储蓄、对公、信用卡、电子公文传输一网运行。全辖已拥有电子化营业网点83
个,其中电子化综合门市业务网点33个,分别占会计营业机构的46.5%、储蓄机构的67.5%。
6月1日,正式开通全市储蓄通存通兑网络,成为全省继牡丹江、哈尔滨分行之后第三个开通
全市储蓄通存通兑网络的地市分行,9月10日,首批加入全省通存通兑网络;完成了信用卡应
用系统升级,建成了信用卡网络中心;完成了支行一级及大集镇网点的营业网点设备及操作
系统更新;完成了总行开发的国际业务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崔新 王晓辉)
[国际业务] 1999年,根据俄罗斯经济、外汇市场发展特点,及时调整业务主攻方向,
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进口业务开展金融服务上。通过登门走访各大代理公司,扩大对外宣
传,与代理企业结成互助对子,拓展新的结算方式,完善服务设施等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
了国内外客商的信任和支持。在俄对外贸易严重低迷的情况下,国际结算业务取得丰硕成果
。截止年末,共办理结算1536笔,金额1709美元,结算量占有率为58%,在同业中保持了绝对
领先优势。《黑龙江日报》、《黑河日报》和黑龙江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对农行国际业务发
展情况进行了报导。
(崔新 王晓辉)
[人事工作] 一是在劳动用工和干部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为适应改革需要,巩固和健
全竞争激励机制,市行制定下发了《黑河分行县(市)支行、处、所领导干部聘任制实施细则
》,对正式职工一律实行合同制,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聘任制。12月中旬,全行1021
名员工全部与所在行领导签定劳动合同书,标志农行依法用工、建立竞争效益型劳动用工制
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妥善进行了机构网点的重组和改造。根据省行的要求,对海兰
支行进行了调整,并对其内设机构和岗位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设定。经请示省行,将迎恩办
事处升格为黑河市迎恩支行。三是进行了“以效定酬”的工资分配制改革。制定下发了《黑
河分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从根本上破除了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将工资
总额的增长同效益增长相结合,将工资收入与个人贡献相结合,建立起“增资靠效益、收入
凭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崔新 王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