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黑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黑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一是以强化责任追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制定下发了《2002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2002年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继续实行了市级领导牵头和部门负责制
(15名市级领导、35个责任部门)。根据中央纪委提出的“六项责任追究重点”的要求,全市
共对43人进行了责任追究。二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全市957名县(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收受礼金有价证券问题进行了自查申报,24名领导干部主动上交了无法退
还的礼金、有价证券29.1万元;对44名科、处级领导干部出国(境)进行了公示,发现并纠正
了不符合出国条件的1项3人,节约资金11万元;纠正了736名乡镇“走读”干部,占干部“走
读”总数的99.73%。积极制止奢侈浪费,全市先后对违反公车使用情况进行了20次联合检查
,查处违规车辆105台,罚款6.4万元,并进行了曝光处理。三是努力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了
党风巡视制度、“三必谈”和“三必做”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等,强化了对全市党
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四是开展了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加强
了对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杜爱民)
[案件查处] 2002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416件(次),初核
案件线索325件,立案327件,其中,涉及党员案件268件,党员立案率4.88‰;涉及监察对象
案件175件。查办大要案97件,结案率100%,处分违纪人员317人,其中,党纪处分259人(警
告123人、严重警告51人、撤销党内职务5人、留党察看25人、开除党籍37人),政纪处分169
人(警告24人、记过23人、记大过15人、降级11人、撤职16人、开除9人),受党政纪双重处分
22人。受处分人员中,涉及县处级干部2人,乡科级干部57人,一般干部128人,其他人员13
0人。受理申诉案件一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9.54万元。
(杜爱民)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一是纠正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全市参加招标的医疗
机构共19家,中标药品实现进销差价收入20余万元,对患者让利60%,总金额近8万元。严厉
打击经销假劣药品行为,清理销毁假劣和过期药品、医疗器械价值86.23万元。实行了政府定
价药品零售价格公开制度,全市各医疗单位实行了明码标价。二是认真抓了减轻农民负担工
作。制发了《2002年减轻农民负担检查方案》。全市开展涉农联合执法检查23次,清理出不
合理负担项目8项,涉及金额1638.2万元,取消收费项目3项,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7起。三
是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全市清理中小学校不合理收费项目6项,查出违规金额24.74万元
,现已全部清退。四是深入开展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21个
,降低收费标准14项,涉及金额1900万元。五是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对全市省道、县道
进行了检查,并对现有的3个路桥收费站、15个林业检查站,全部进行了检查和规范。六是扎
实推进了“双评”工作。年初以来,组织市直44个参评单位在《黑河日报》上作了公开承诺
,开展了5次检查和暗访,对查访出的50余个问题,向其单位进行了反馈。组织全市各参评单
位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共上报各类材料167篇。市、各县(市)区同步召开了由公证人员参加
的听证质询会,进行了集中考核工作。
(杜爱民)
[执法监察] 一是整顿和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全市共有104项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
77.2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63752万元,全部进行了招投标。对2起违纪案件进行了查处。二
是整顿和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组织全市14个房地产开发单位,22个物业管理企业,5个房
地产中介机构开展了自查自纠,查出超规划确定的规模建设、未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擅
自预售商品房等23个方面的问题,下达整改建议书5份,提出整改意见23条。三是加强了安全
监察工作。指导县(市)区对66名森林火灾事故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对2起安全生产事故
责任人进行查处,追究了相关领导的责任。四是对全市总投资185343万元的48个国债资金项
目进行了监督检查,使国债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五是对四项社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
监督检查。共查出16个方面的问题,下发监察建议书6份,被挤占挪用的社保资金64.4万元已
全部归还到位。
(杜爱民)
[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舆论环境。全年黑河日报
、黑河电视台、黑河电台共刊播相关稿件200余条,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70余条。二是营造
了安全、公正、规范的法制环境。全市各级政府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开展了“强素质、保稳
定、促发展”活动。特别是依法行政和执纪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三是营造了宽松有序的政策
环境。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有关部门对建国以来市本级出台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进行研究
清理,查阅文件3万多件,梳理出政策性、规范性文件307件,其中继续执行47件,修改6件,
废止254件,并在黑河日报上对社会进行了公布。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和整顿经济秩序文件8件
。四是营造了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市已建立的41个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
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办事公开、并联审批、首问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
。五是基础设施环境不断改善。2002年,全市共上重点建设项目27项,已投资102070.9万元
;城市改造项目约50项,已投资6000万元。
(杜爱民)
[防腐治本] 在教育方面,一是开展了向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汪洋湖学习树立正确权力观
活动,深入进行了示范教育。下发了《全市开展汪洋湖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订购《公仆
本色》电教片50套、《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汪洋湖》一书1120册。全市共举办专题党课38场,
举办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96场,播放专题片1200余场,有近70%的处级以上干部撰写了
心得体会,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数达3.5万余人次。二是以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为中心,集
中开展了“五个一”教育月活动。全市共收到学习体会、理论文章328篇,其中处级以上干部
247篇,并在《黑河日报》出专版进行了刊发。组织市直和爱辉区的党员干部1000余人观看了
话剧《汪洋湖》。举办各种座谈会、讲演会110余场,播放警示教育专题片130多场,党员干
部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次,领导干部受教育面达90%以上。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规范》的学习,全市有69个党委组织召开了座谈会、研讨会,并通过利用学习测试、知识竞
赛等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有56个党委依托各级党校举办了培训班,对271家单位进行了党课
教育。三是以电化教育为手段,深入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
是领导干部观看了《胡长清案件警示录》、《代号9898》、《特殊一课》等系列电视片等15
70余场,有56300多人次受到教育。四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级
新闻媒体发表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消息、通讯、言论等84篇,发出图像新
闻230余条,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267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稿20余篇。在源
头治理方面,一是继续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保留的546项
行政审批项目又做了进一步的清理,保留审批项目232项,取消审批314项,取消比例为57.5
%。并在《黑河日报》上发了公告。二是继续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进一步实行公开选
拔、竞争上岗、干部试用期、票决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又以试点的形式,实行了干部差额考
察制、岗位任前公示制和聘任制等。三是继续开展了财政制度改革工作。加强了国库集中支
付制度改革,市、县两级财政都已建立了国库支付中心。2002年将公安、法院、工商、环保
和计划生育5个部门的预算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办事公开制度。全市共有
493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公开,推行面达95%。全市现有的64个乡(镇),625个行政村,100%实
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五是继续推进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市对140户进行
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违纪违规金额6587.1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68条。
(杜爱民)
[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知识学习。通过开展“日读千
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
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5.31”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了省
九次党代表精神,中、省纪委全会精神和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大会,全市解放思想、实现对外
开放战略升级动员大会精神;以及WTO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使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
放,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了业务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以案代训等
多种形式,加强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到12月份统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举办各
类培训班19期,培训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541人,推荐参加中、省纪委培训的干部8人。三是
深入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下发了方案,市、县两级纪委机关干部积极深入基
层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110余篇。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市采取深入基层挂
牌接待,在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户等形式,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
导深入基层挂牌接待群众上访14次,接待人数达230余人(次)。市纪委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共
帮扶困难户16个,捐献钱物折合人民币5000余元。还帮助解决了看病难,本人和子女就业难
等问题。四是加强了机关文明建设。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
市解放思想、实现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动员大会精神等,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争创省级文明
单位活动,把机关文明建设引向了深入。五是加强了机关管理工作。重新制定和修订了“市
纪委机关目标考核方案”、“先进处室评选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公务电话管理制度等,
使机关管理进一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激发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热
情,营造出了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挑战自我,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开创出了全面工作争
一流,重点工作当排头的新局面。
(杜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