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加快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

论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加快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


孙作勤
[摘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当今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增强自觉性;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一切服从
发展;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用“三个有利于”来检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成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实践中,逐步形成
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
一直是指导我们党胜利前进的思想武器。
总结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了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就健康地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就受到群众
的依赖和拥护;什么时候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经济社会发展就遭受损失,党和政府的形象
就受到损害。因此,在当今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
展阶段,在我们集中精力抓发展经济,建设富民强县的今天,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证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沿着健康的发展轨道
前进。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主观认识与客观
实际相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不是集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
集合体。事物是过程,实践是过程,认识也是过程,一切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从来
不存在什么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一个正确认识的完成,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这就是告诉我们,实践是无止境的,认识是无止境
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才能使认识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发
展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思想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中共同的东西,因而它具有
普遍性、指导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它又具有局限性,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
,它就会从帮助认识的工具变成束缚妨碍认识的枷锁。解放思想就是要从过时的、错误的思
想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坚持与时俱进,没有相应的观念变革,就
无法认清和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
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加快发展的根
本思想保证。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再次走到了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从
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放眼世界,经
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
加激烈,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将长期存在。面对世
界的大变动,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
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正确分析和处理我们改革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
大问题。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为基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开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牢牢地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一切服从于发
展。社会上的许多矛盾都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现代化问题也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强调发展,他把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我们党确定的路线称之为“中国的发展路线”,告诫我们:“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自己,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
所做的工作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仍处在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
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在
于发展。因此必须把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和主题。必须强化这个主题,高扬这个主旋律
,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干扰它、冲击它、动摇它。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紧紧围
绕发展这个主题来研究,偏离这个主题对社会进步是没有意义的。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影响发展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冲破制约发展的障
碍,使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主观认识符合本地经济社会状况的实际。对
于一个县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要抓住三个重要环节来研究。即,坚持从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准发展的比较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优化产业结构;坚持
市场经济法则,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从而确定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
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大有希望。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用“三个有
利于”来检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内在具体要求,是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实践中的
集中体现和根本内容,是贯穿于改革开放过程绐终的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贯穿“三个有利
于”中的核心线索和精神实质,是注重敢闯、敢干的实践行动及其实践效果,注重实力水平
,注重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建设、发展和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我国进入全面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人们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进一步解
放思想,并开创工作新局面时,仍然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既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做好“我
们正在做的事情”,前提条件和动力是实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要实现这种创
新,就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冲破凡是预先一味注重
“定性、划线、贴标签”的抽象定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一切看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否有
利,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改,大胆地
创新。只有根据“三个有利于”,才能打破旧思想的束缚,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
敢去创新、愿意创新、积极创新和顺利创新。
“三个有利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之本,活力之源。邓小平在总结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深刻认识到:建设合格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要为其奠定雄
厚的物质基础、国力基础和人的基础。这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把这种“基础论”思想提升和凝结为“三个有利于”。这就告诉我
们,“三个有利于”蕴含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向,也蕴含着使社会
主义成其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根据、基础和动力,只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就必然会使
社会主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从而不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才能体现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果。
(作者为中共逊克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