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
供销
[概况] 供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深入贯彻市委
二届七次全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社会议精神,以化肥供应、体制创新、参与农业产业
化经营、组织山特产品开发、创新经营业态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6项工作为重点,克服困难
,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了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年全市供销系统购
进物资达2.43亿元,销售实现2.3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和11%,全年利润总额盈亏
相抵1.5万元。
(仇野)
[农资供应] 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市供销社为完成好年度化肥供应任务,主
动争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1月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2年
度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供销社和农资公司要发挥好化肥供应主渠道作用,并成
立了由市农委牵头,以供销社、工商局、技术监督局为主要成员单位的化肥供应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设在供销社)。随后,各县(市)区政府采取下发文件、召开协调会等措施,进一步
加大对化肥供应工作的领导,为备春耕生产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在化肥供应旺季,各级
工商部门开展了化肥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活动,技术监督部门也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4月份
市农委组织市供销社等化肥供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全市化肥供应工作进行了全面检
查、调研,就存在的问题和调研情况同当地政府交换意见,协调解决办法,有力促进了化肥
供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经营服务过程中,各级供销社和农资公司在广泛调查预测的
基础上,抢前抓早,科学地确定肥种、品牌、数量,保证了肥源的落实。同时,切实提高服
务水平,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严格实行“三单一证”进货制度和“三不、四自”的行业制
度,恪守服务承诺制,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年度内全市供销
系统共销售化肥8.5万吨,占全市化肥供应总量的86%,销售农药118吨,农膜32吨,满足了备
春耕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仇野)
[体制创新] 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供销社的体制创新。一是推进基层供销社改
造。按照经济区布局,调整了基层供销社建设规模,基层供销社总数由63个调整到58个,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供销社规模小、实力弱、辐射能力差的被动局面。孙吴县供销社借鉴
发达省区的经验,探索实行“一县一社”的改革,县供销社将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职能上收
,统一于县供销社财务管理中心进行分户管理,收入首先用于上缴养老保险金和保证企业正
常运转,余额量入为出用于职工开支。在经营方面,由县供销社统一指导,坚持为“三农”
服务的宗旨,开展综合性的经营服务活动。嫩江县供销社依托基层社,新创办村屯合作服务
站34个,全部挂牌营业,不仅增加了服务内容,而且拓宽了服务领域,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二是实行产权多元化,推动社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市社直属企业的改制工作,同时带动部
分县级企业进行改革。黑河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改制工作于4月份启动,经请示市政府和市供
销社批准,重点推行以“两减”、“两转”、“三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经过清产核资、
资产评估、职工竞聘上岗和下岗分流及股金募集等阶段性工作,改组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于12月2日正式挂牌营业。孙吴县供销社以工业品公司和农资公司为重
点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通过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在供销系统得以
确立,企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按照社企分开、精简高效的原则,促进县级联
社职能的转变。为真正做到社企分开,强化服务职能,各县级联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
的支持,精简人员,调整内设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综合协调和服务指导,逐步由自身
解困向全面为农服务的方向转变。年初嫩江县供销社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后又有孙吴县社全部
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逊克县社机关22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并将机关在职人员
50%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改革后的县级联社正在积极参与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各项工作,职能作
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仇野)
[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化] 市供销社根据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情
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
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北安、嫩江两地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创办村级综合
服务站(社)148个,成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为了形成一支为农服务的中介队伍,各
地供销社以部分职工和农民中的强人大户为对象,有重点地进行引导、培育、合作,已培育
发展农民经纪人72个,在助农增收的过程中农民经纪人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一方面,对原有的市场进行规范和完善
;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服务功能。9月,孙吴县“北方综合大市场”一期工
程(轻工产品交易市场)和爱辉区“中俄果蔬绿色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正
式营业。至此,全市供销系统已拥有农资、轻工、果菜、家俱和农村大集等各类市场10处,
总经营面积2.7万平方米,年交易额1.5亿元,带动城乡生产经营者1万余户,在繁荣城乡经济
,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培育
骨干企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凭借市农资公司、爱辉供销储运公司、孙吴县果品公
司等骨干企业的优势,利用其场地、库房及铁路专用线等经营设施,内引外联,为农民找市
场、找客商,推销农产品,帮助农民推销余粮6万余吨,不仅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而且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仇野)
[山特产品开发] 按照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要求,市供销社把
山特产品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3月市供销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山特产品开发工
作的通知》,对山特产品开发工作进行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采集期前,各地供销社相继成
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采集旺季,全力组织、帮助广大农民
抢抓时间,集中人力、物力上山采集山野菜(主要是蕨菜),并对晾晒、腌渍、整理、出售进
行全程服务。与此同时,引导农民栽种和销售木耳。共采集销售山特产品2470吨,其中蕨菜
2320吨,木耳140吨,实现产值187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1200万元。
(仇野)
[创新经营业态]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创新经营业态已成为推动改革不
断深化的重要内容。全市供销系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农
资供应,化肥实行了协作经营,连锁配送;又如农副产品销售,不但完善和改进了总经销、
总代理的营销方式,而且进行了主要经营网点联网,实现了信息互通、信息共享。
(仇野)
[扭亏增盈] 年初以来,市供销社始终把扭亏减亏作为供销社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多
方面采取措施,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针对各地扭亏增盈工作的基本情况,制定方案,
明确目标。市供销社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扭亏增盈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召开各县(市
)区供销社主任会议,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市供销系统扭亏增盈工作目标。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参与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开
拓城乡市场,促进盈利企业增利,亏损企业减亏。深入贯彻全国总社“新老划断,分列考核
”的精神,逐步建立不亏损的经营机制,按有关政策,全年回购划给长城公司的资产总额70
28万元,各级供销社以此为契机,大力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实行清产核资,分类考核。年
初即关停了一批亏损企业,同时分清责任,摸清家底,加大清欠力度,尽最大可能实现资本
回笼。实行离岗分流,减员增效。对亏损企业,裁减富余人员,减少费用支出,消灭新的亏
损源。
(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