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

教育


[概况] 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是全年工
作的主旋律。市委、市政府适时地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赵学礼市长、贯昌福副市
长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侯敏局长做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基础教育事业
健康发展”的报告。市政府签发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的决定》(黑市
政字[2002]44号文件)。统一了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
地位。嫩江县、北安市、孙吴县以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了“两基”国家复检,嫩江县被评为
全省“两基”复检优秀单位。嫩江县伊拉哈镇和前进镇同时接受省教育强乡镇验收,成为全
市仅有的两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全市“两基”工作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提
高。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059所,在校生256285人,教职工21881人,其中普通高校一所,在
校生3685人,教职工281人,成人中专15所,在校生2082人,中学在校生96782人,教职工65
55人,小学685所,教学点74个,在校生118369人,教职工986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
生131人,教职工42人,幼儿园180所,在园幼儿16920人,教职工976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
入学率99.6%,小学毕业生升入初级中学升学率98.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36
.1%,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以上院校达2778人,升学率为76.93%,比上年提高了8.93个百分点

(吴守垣)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呈现出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社会力量办学的幼儿
园(班)达893所,占幼儿园(所)总数的72.7%,城镇幼儿入园率达到95%,基本实现普及三年学
前教育。由市教研中心承办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培训班,全市共有38所幼儿园(班)教
育行政、教研部门的154人参加了培训。各县(市)区依托骨干园,组织全员培训。以示范园、
骨干园为龙头,带动所有国办园、企办园、民办园同时改革,遏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运行机制建设。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全市各县
(市)区已经全部将教师工资上收县(市)区财政部门统管。校长任免、教师调配,经费使用也
开始上收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管,明确了县、乡、村在农村办学中的重要职责,爱辉
区撤销乡镇中心校建制,将乡镇中心小学更名为中心学校,履行管理乡镇小学的职能,乡镇
中学设置不变,保持相对独立。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全市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已撤并中小学校123所,
减少中小学教师420人,节约经费400万元。北安市、嫩江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制由“五四”
制过渡为“六三”制,既适应了课改的需求,又减轻了农村初中生就学的经济负担,在一定
程度上控制了初中生辍学。防止辍学反弹,帮扶贫困辍学生复学。市区教育部门党员干部第
一批帮扶了73名贫困辍学生复学。北安市形成了“控辍”六种制度。使小学辍学率下降到0.
05%,初中控辍率为1.04%。爱辉区城区67家企事业单位800多名干部与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使837名辍学生重返学校就读或参加职业培训,复学率达79.4%。
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黑河市教育经费投入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全市中小
学布局调整共投入资金1193.86万元。新建校舍14169平方米,维修中小学校舍8630平方米。
全市已改进D级危房16857平方米,截止10月末,全市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校舍2688
1平方米,投入资金1062.1万元。
(吴守垣)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成立了全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家型的专职
人员。同时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和培训指导组。爱辉区、嫩江县、五大连池市相继成立了课改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立了“全面发动、分步跟进”的策略,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工作会议,出台了《黑河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方案》、《黑河市基础教育新课程
培训方案》、《黑河市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下发了《
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专题资料》、《幼儿园教育纲要学习材料》。出版了3期《课改简讯》,
召开4次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组工作例会。全市明确提出“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
不上岗”的要求,市课改培训班培训了56名教研员骨干教师。2002年9月,爱辉区所属(含市
直)中小学104所,学生20811人,教师447人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省级试验区,启动全市义
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加强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力度。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铺开、稳步推
进,黑河中学、嫩江高中被评为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黑河五中的《高中课程改
革新模式构建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编写的《天鹅颈下的明珠》、《黑
河边贸》等一批校本教材,进入课程学习。全市高中会考通过率连年稳定在98%以上。嫩江高
中在申报第三批省级示范高中工作中加大推进力度,12月承担了省级示范高中现场会的召开

(吴守垣)
[控制中小学生失辍学]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家长学生不乐观的就业意识及学生的厌学
心理,出现了一些学生辍学的现象。《黑河市控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工作若干意见》下发后
,各县(市)区采取了积极的控辍工作。北安市通过采取三级报告制度、义务教育保证书制度
、教育内部交接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济困助学制度,使得城乡的2925名贫困、流失学生落
实了包扶责任人。嫩江县采取“划片分区”的包扶办法,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1465对。
爱辉区5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扶1名贫困生或辍学生,筹措资金10万元建立了助学基金
。孙吴县在“一帮一”结对子的基础上,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逊克县在帮扶的同时,
学校尽最大可能减免特困学生的学费。全市2999名贫困生得到救助,2101名流失生返回了校
园继续完成学业。
(傅静华)
[职成教育] 职成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全市11所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了学校设置
和专业设置的复评,并确定省卫生职工中专、黑河市卫校、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校、黑河市
农技高中4所学校参加申报省(部)级示范学校。积极申报职成重点项目,根据黑河的区域特点
,最后确定12个项目报省教育厅。
全市有147名学生参加高职考试,录取率达91.1%,有11人进入本科。对14个专业153名学
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及格率达99%,其中种植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省
前茅。
继续开展第十二届“燎原之冬”活动,全市有223182人次参加了各类实用培训。全国人
口较少民族“普九”工作现场会成功地在爱辉区新生乡召开。
(吴守垣)
[高等教育] 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全体教职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一致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学校工作形成了“明确发展
思路、抓实工作目标、强化素质教育、加强道德工作、打造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手段、广开
办学门路、突出特色办学、积极筹措资金、深化后勤改革”的新局面。
学科专业建设。针对全国高校联合办学的新形势、新特点,本着拓宽口径,贴进学校实
际,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以拓宽专科专业,增设本科专业为出发点,适时对学校的学科专
业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年学校共计开设了英语、俄语、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7个
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近1000人,其中本年度招收本科生460余人。学校从专业计划
修订、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规范管理等方面向新增专业倾斜。同时,为适应
未来“黑河学院”的综合性要求,在原有的师范专业及非师范专业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中
小学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及对人才市场的调查论证,新增设了综合理科、综合文科、旅游
外贸俄语、现代教育技术、文秘与书法5个专业。2002年,学校共有12个全日制师范专业和1
7个全日制非师范专业,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已初具规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正逐步向科
学化、规范化的高层次领域迈进。
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状况,破格提拔一批中青年教师走上教学领导
岗位。广大教师致力于教学与科学研究,校内实行聘任办法,形成了良好的聘任竞争机制。
中青年教师自觉提高学历水平。学校原有硕士研究生5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6人,2002年又
有10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两名骨干教师分别到北京师范大学和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
院做访问学者,1名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在职博士。一年中,学校用于投入师资的培训经
费约40万元,高于历史任何一年。
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相继投入了123万元进行校园网建设,50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
置与实验室的更新改造,120万元用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工程的配备
安装基本完成。5月,169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楼投入使用,改善了教职工的办公条件,解
决了过去教学单位办公拥挤、学生上课教室紧张、图书馆规模狭小的状况。学校筹资兴建的
5000平方米的6号学生公寓和1300平方米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基础工程开始动工,学生生活服
务中心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02年底,校园网已经开通,顺利地接入到了学校教
学与管理部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向办公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联合办学与特色办学。学校借助地缘优势,中俄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与俄罗斯10几年高
校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互聘专家、互派教师、接收长短期留学生与实习生
、学术交往、联办学刊等教育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10月,在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
办学水平检查评估”中,联合办学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扬。10月,由学校首次派出的
学校教师组成的科研课题调研组赴俄罗斯布市国立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教师
们就中俄师范教育比较研究等课题与俄高校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12月,俄罗斯联邦萨哈
共和国16名学生来到学校开始了为期4年的留学生活。学校与北京威尔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3家企业联合创办“北方经贸学院”已获批准。同时,学校与独联体以外国家的高校合作办学
也已纳入议事日程。与山东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厅确立了合作招生关系,
一年里有40余名省外考生被学校的不同专业录取;学校还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签署了办学协议
,在本校建立研究生培训基地;与黑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哈尔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建立
了成人教育合作关系。
(吴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