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政法工作

政法工作



概况

  2003年,全市政法机关在市委和上级党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公正与安全”
的工作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法队伍建
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
效的法治环境。

(李辉)


  维护社会稳定

  2003年,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当作全市压倒一切的
政治任务来抓,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切实把确保社会稳定工
作纳入重要日程。市委先后5 次召开市委常委会、4 次召开全市稳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稳定工作,
尤其是在“两会”、“防非典”、农业受灾、重大节日、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非常时期和重大活动
期间,专门下发文件,周密部署,确保稳定工作万无一失。市委主要领导听取了市委政法委关于
稳定工作情况专题汇报,明确指出了“稳定是我市一切工作顺畅开展的前提”,市委主管领导都
亲上维护稳定工作一线指挥,做决策、搞部署,与相关群众对话,解决问题,做好思想工作,最
大限度地赢得稳定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全面排查,努力化解和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纠纷问题。各级
政法机关采取定期与非定期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各类矛盾纠纷问题进行了3 次全面系统的排查,
在拖欠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职工各项费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乡村政务村务不公开、合并村遗
留债务问题、居民动迁安置、占地补偿、新增人口土地、复转军人安置等15类问题上,排查出各
类矛盾纠纷2 100 多件,已解决1 900 多件,化解率达90.1% ,有效地防止了各类矛盾事件的升
级。三是突出重点,妥善解决北安庆华厂、通北林业局等重点单位的稳定问题。市委、市政府的
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庆华厂发生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极为关注,靠前指挥,多次赴省汇报,商请
有关部门解决庆华厂实际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及北安市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处置了
庆华厂职工冲击铁路事件,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矛盾的扩大。四是严密防范,坚决同“法轮功”等
邪教组织做斗争。各地、各有关单位,坚持做好深挖打击、教育转化和宣传揭批工作。协调各方,
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死看死守,责任到人。清缴了一批“法轮功”宣传品,防范了“法
轮功”分子利用有线电视信号插播非法宣传内容进行破坏的活动,阻止了“法轮功”分子到省进
京滋事。全市共发生“法轮功”案件10起,破获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已劳动教养10人、
追究刑事责任6 人。同时查出伊利亚教、蒙头教、实际神等邪教组织、参与有害气功组织活动近
500 人;对其中的15名骨干分子依法进行了处理,严厉打击了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


(李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采取“重兵防范、精兵破案”的策略,继续加大
打击和防范各类犯罪的力度,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严厉地打击了严重刑事犯罪。组织开展了“打抢反盗”、“追逃”、“天蝎行动”、“夏季严打
攻势”等一系列专项打击活动,震慑了犯罪。全市刑事案件发案2 518 起,比上年少发169 起,
下降6.3%,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1%.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切实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
加强了对社会面动态控制和公共场所的管理,强化了校园和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摸排涉及危害
校园治安的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地打击、处理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行为。治理了铁路和交通沿线
的治安问题。三是深入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推动社会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
导、完善运行机制、推广典型经验、突破难点问题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开展创安活动。全市已创
建各级安全小区、安全单位、安全村1 355 个,其中,达到省级标准的62个,市级标准333 个,
县级标准960 个,创建质量和数量有所提高和增加;实施了“两亮”工程建设,全市主要街道亮
化率达到97% ,楼道亮化率达到72% ;强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范
措施,单位内部刑事、治安、重特大被盗案件发案率控制在5%以内。四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恢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充实调整了居委会、治保会、
调委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的治安防范和民间调解活动,
把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在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群防群治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强化“打防
控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社会治安稳定。“三警”联动的社区警务工作体制基本建立,制定和
实行了接警处置责任连带、漏管失控责任连带、信息通报责任连带、办案责任连带以及队伍管理
责任连带等工作责任制,形成了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合力。社区警务室按照辖区的治安状况和人
口情况配备相应的警力,基本实现了“一区一警”的要求。充实了法庭和司法所的力量,充分发
挥了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作用。六是完善“154 ”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强
化联防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村上倡导,群众自愿”的方式,实行群众10户联防或30户
联防,推进了全市农村“154 ”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市64个乡镇有34个乡镇开通了“148 ”
法律服务热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辉)
  营造优良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在为经济发展创建优良法治环境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六项制度”的
落实。采取设立举报电话、投诉信箱,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等方式,征询意见和建议,
改进了工作。全市政法机关共废止不符合加快经济发展的规定、制度、措施98条,同时,对现行
的政策规定进行完善,对政法各部门细化后的340 条推进“六项制度”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公示,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了“六项制度”的落实,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李辉)

  执法检查和监督

  2003年开展了全市政法机关“执法执纪教育年”活动,加大了对全市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
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对重点案件,组成专
案组,进行重点检查督办;对超期羁押、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减刑、假释案件进行了清理。对
2000年以来公安机关办理的诈骗、职务侵占案件,检察院办理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法
院审判的诈骗、贪污、贿赂、职务侵占、挪用公款案件,以及涉及民事执行案件进行了专项检查。
在所检查的651 起案件中,发现存在问题的111 件,全都提出纠正意见,并进行了督办。市政法
委自8 月份承担涉法信访案件工作以来,制定了规定,明确了工作原则和程序,对政法部门处理
涉法信访案件工作进行了规范,当年受理群众来信182 件,接待群众来访160 余人次。


(李辉)
调查研究

  市委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亲自到重点行业、部门、重点企
业,以及街道社区、乡镇村屯,通过听汇报、座谈、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一方面狠抓群众性的调研活动,对各级政法单位的领导班子的调研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针对
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机关如何为经济建设服
务、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专题调研,为市委的一些决策及指导各项政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全市政法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及部分干警也都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边工作边总结,边研究边探
索,共撰写各类调研文章723 篇,国家级采用38篇、省级采用140 篇,市级采用545 篇。既交流
推广了经验,又保证了各项工作开展的客观性和超前性,把握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李辉)
领导班子和政法队伍建设

  全市政法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提高了政治和业务素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要求,重点解决了在新时期政法干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狠抓了学习型政法机关的
建设和各部门“禁令”的执行与监督,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为全面建小康服务。为人民群众服
务,已成为绝大多数干警的自觉行动。政法委先后组织了全市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巡回
报告团、全市政法系统乒乓球赛、篮球赛和第二届全市政法系统文艺汇演,激发了广大干警拼搏
向上的精神,展示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能力和气魄。加大了干警的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力度,
全市政法干警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共3 044 人次,占干警总数的88.1% ,广泛深入的开展了
业务比武练兵活动,提高了干警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警队伍管理,
为政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对全市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向
市委提出了加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干警队伍的管理纳入了各级政法领导班子
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副职及中层干部一岗双责,形成了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抓队
伍建设的良好局面。在“两风”建设中查摆出的51个方面641 个问题,除个别问题外已全部得到
了解决。干警任用、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任用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招录干警“凡进
必考”,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干警8 小时以内的执法状况和8 小时以外
违法违纪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督。二是广泛深入的开展“学创”活动,爱人民、讲奉献、保平安,
人民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全市政法系统已有143 个政法单位跨入了“学创”活动省级达标单位的
先进行列;有172 个单位跨入了省、市、县文明单位先进行列,占全市政法单位总数的63.4%.通
过开展“学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政法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
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使全市政法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行业作风明显改变,政法部门
和政法干警的形象明显好转。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