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
概况
2003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市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把黑河人民热切期盼的事情办好”的市委工作主题,积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根本需求,
团结带领青年勇敢地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前列,争创时代业绩,勇开社会新风,团的工作
取得了长足发展。
(张大力)
青农工作
一是围绕全市农业发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的要求,组织实施了“共青团优良品种推广计划”。在实施“黑河农村青年种子工程”的基
础上,2003年,结合黑河的农业情况和地域特点,有效地将一批农村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和青年
大户领办的种植业项目改造成为农村青年科技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全市农村青年成功地领办了以
高油高蛋白大豆、脱毒马铃薯、矿泉水稻、直线育肥养牛、庭院经济等为主导产业的绿色特色项
目46个,创建绿色特色项目示范推广基地87个,建立农村青年股份合作体34个,形成了充分挖掘
资源、利用地缘、对接市场的项目体系。同时,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在对俄罗斯出口果蔬、种植劳
务输出、多边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探索引进和输出良种良法、小型农业和先进实用的加工技术
上实现了新突破。截止2003年,已经引进了大果沙棘、极小粒豆等10余个品种,孙吴、逊克、爱
辉区等县(区)建立了外向型农村青年科技实验示范基地。二是围绕主辅换位、建设畜牧大市的
战略部署,发挥青年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主导作用。
针对畜牧业发展强劲,青年养殖性畜品种杂乱的实际情况,引导青年以领办推广畜牧业优良
品种为牵动,以结构调整为方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积极发展畜牧业。并抓住完达
山、龙丹两大乳业集团落户黑河市的有利契机,通过团组织帮助协调资金、提供技术、信息、政
策等方面的服务,培养了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王乐春等一大批青年畜牧业大户。
年初以来,全市由青年经营养殖的牛羊存栏量达5 万多头(只),兴建了一批养殖基地,推
动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围绕农民增收,培育壮大以经纪人为龙头的农村青年能人队伍。
从培养“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和扶持发展农村青年经纪人双重角度入手,通过落实政策、
给予保障等措施,加大了“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的配备力度和培养力度,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
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由“三位一体”村团支部书记、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青年科技
致富标兵、农村青年致富大户和农村青年经纪人组成的农村青年致富能人群体。到2003年末,全
市共涌现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 人,全省十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4 人,全省十大杰出
绿色创业者1 人,全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60人,市县级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 000 多人,有5
000 多名农村青年经纪人活跃在城乡。
(张大力)
青工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青工素质振兴计划”。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青
工岗位技能素质,为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各行各业开展了青年岗位能
手、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在广大青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本领、比贡献的热潮。北安热
电厂等企业以“振兴企业、提高素质、更新知识”讲座、岗位实际操作观摩、我为企业发展献一
技等形式组织青工广泛开展了提高技能活动,促进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积极推进
企业青工技术改造。按照岗位创新和技能创新的要求,组织企业青工带头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管
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帮助青年职工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黑河第二热电厂、
黑河铁路、黑河电业等企业的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蓬勃开展。全省十大杰出青年,黑河铁路集
团公司青年职工于继传,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带领班组为企业创造效益100 多万元。黑河热电厂
供电班组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年均为企业节约资金40多万元。三是带领青年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中当先锋。带领企业战线的广大青年带头支持企业改革,动员和鼓励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国有企
业改革、国有资产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黑河市青年企业家嫩江溢香食品厂厂长张立民,通过团
组织协调帮助,买断了县食品公司,在黄金地段兴建了近2 000 平方米的商服楼,吸纳了近100
名下岗青工再就业;全省青年企业家逊克县玛利亚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王永信,通过实行股份
制改革顺利实现了对县冷饮厂的股份制改造。在他们的带动示范下,使一大批有志青年参与到国
企改革中,并成为加快企业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有生力量。
(张大力)
宣传工作
2003年,宣传工作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引导青年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做贡献为切
入点和着力点,以学习理论、纪念活动、实践教育、先进性教育作为基本教育方式,把加强和改
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服务加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环节来抓,从学校、社区、企业、农村、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等多角度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用先
进性教育培育团员青年。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省、
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团十五大、团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以理
论学习小组、理论学习辅导站等形式在全市机关企业、大中专院校以及县、乡、村三级团组织中
成立了各级理论学习组织,完善了理论学习组织机构。从团市委机关到基层团委,以培训班、座
谈会、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掀起了新一轮学理论热潮。先后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学习座
谈会、共青团与黑河发展演讲会、高举旗帜——主题读书报告会、“叫响主题见行动——新起点、
新任务、新形象”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共组织较大规模理论学习活动
78次,培养青年理论骨干100 余人,建立“新世纪书屋”10个。二是寓教于乐,用丰富多彩的活
动影响教育青年。结合黑河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纪念日,紧贴青年的思想需求和生活实际,体现
不同侧面的教育特点,组织开展了“爱心献社会,真情助他人”、“新世纪、新青年、新形象”、
“讲道德、倡新风、做表率”、“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多项
主题活动。尤其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团市委广泛开展了“防非典,革陋习,树新风,创建文明
健康新生活”系列主题活动,在农村、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了
各具特点的宣教监督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提高了青
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三是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用先进的
典型激励青年。为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市委重大决策和黑河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增强青年
民族自豪感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发挥青年人的热情和优势,组建了“黑河青年宣讲团”和
“青年文明号先进事迹报告团”,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讲述黑河历史变迁和发展前景,
讴歌了黑河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阵地作用,加大宣传工作
力度。年初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各级新闻媒体和团的报刊上播发新闻稿、理论文章等共计230
余篇,在第二季度全省团的信息统计中,黑河名列第二。
(张大力)
青年文明工程
一是围绕文明城建设开展了青年志愿奉献活动。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成立了黑河青年志愿
者总队,组织开展了“植绿护绿行动”、“城市保洁行动”、“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务”、“创建
无痰迹公园”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黑龙江江堤青年志愿管护队,举办了“仲秋之夜——
共青团专场文化演出”和“小灵通杯”全市青年保龄球大赛,连续四年在黑龙江江堤开展了“红
领巾黑龙江畔倡文明新风、促文明行为”主题活动,在城市美化、洁化、绿化、亮化等文明工程
创建中,处处展示着青年志愿者的风采。全市有青年志愿者44 000名,注册青年志愿者8 千余人,
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累计20万小时。二是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创
建活动。以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和高度职业文明为主要内容,在全市29个行业和部门组织开展了
“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
青年文明号百城万店无假货促销活动等岗位文明、岗位奉献活动。当年有3 个青年文明号集体被
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有8 个青年文明号集体被评为全省青年文明号,评选出市级青年文明号57
个。通过实行公示制、承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使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走上了规范化、
社会化轨道,成为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树行业新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的一个重要社会载体。三是围绕服务社会弱势青年群体的基本需求,扎实开展了帮助青年创业行
动和“青少年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对象,以“工岗快递”和“牵手扶
贫帮困工程”为载体,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救助、下岗青工再就业、“城乡红
领巾结对助学活动”、“手拉手情系贫困人群”帮扶活动、城乡辅导员结对助教、“爱心献功臣”、
“青年文明号助学”等“多助一”活动。目前,“手拉手”实现城乡儿童结对2 万余对,青年文
明号助学1 300 对,筹集希望工程捐款220 余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9所,救助失学儿童近4 000
名,新建下岗青工再就业基地3 个,培训下岗青工1 908 人(次),安置1 798 名下岗青工实现
再就业。
(张大力)
团的自身建设
一是从提高团干部素质入手,巩固和加强了团干部队伍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
需求,我们对团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团的业务水平、创新工作能力、科技服务素质等方面进行
了系统培训。在农村,重点加强了对“三位一体”村团支部书记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市场经济知识、科技项目、团基本业务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在企业,以现场观摩、
专题知识讲座、专家讲坛等形式,进行了科技基本知识和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同时,深入学习贯
彻了团省委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以加强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团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全
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联合市委组织部对
全市基层团组织建设进行了检查。并在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年的基础上,针对一年
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增多,青年也不断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的特点,为了有效加强流动
青年团员管理,又通过联合有关部门和个体私营企业,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独
立建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等方式灵活设置团组织。截止年末,已建立了个体私营团委、总支、
支部65个,占应建团的44% ,有效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实现了团的工作手臂有效延伸。按照
团省委要求,从团市委机关直至县(市、区)团委机关,普遍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建立联
系点。三是以“三个代表”责任区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团员服务区活动。按照海伦团员服务区现
场会的要求,结合黑河的实际情况,各级团委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黑河市农村、社区
开展团员服务区活动的方案》,团市委在社区功能较完善的北安市确定了3 个社区示范区,在农
村重点抓了逊克县、爱辉区的6 个乡镇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四是以加强“两风”建设工
作为契机,为团的建设提供保障。上半年全市启动加强“两风”建设工作以后,团市委高度重视,
认真查摆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提出了“五结
合”(坚持把“两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把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始终;坚持加强“两风”建
设与促进当前工作相结合;坚持加强“两风”建设的统一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把调查研究贯
穿始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的原则,把制度建设贯彻始终;坚持加强“两风”建设与学习
先进相结合)的整改措施,为团的工作主题提供了保障。
(张大力)
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3年,黑河市交警支队驾管科、黑河市地税局直属分局、黑大公路北安收费所荣获国家级
“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黑河市实验小学教师叶静、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教师杨玉林荣获黑龙
江省“现代园丁奖”,黑河市逸夫小学教师王洪梅荣获黑龙江省“五四”奖章,逊克县农民周显
斌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河市第五小学陈天衡荣获黑龙江省“十佳少年”光荣称
号,五大连池第二小学足球队代表黑河市参加全省“中华少年小甲A 足球比赛”获得第一名。
(张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