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武警黑河森林支队

武警黑河森林支队



  [概况]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森林总队黑河支队(简称武警黑河森林支队)组建于1951年
8 月,1988年列入武警序列,1999年转隶武警部队,正团级。支队机关驻黑河市合作区通江路一
委。部队主要担负黑河林区2 879 000 公顷林地面积防灭火任务,同时担负着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2003年武警黑河森林支队以总部、指挥部、总队三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
指导,依据《纲要》、《三十条》、《指导要则》,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强党委机
关自身建设,牢固树立“补课赶队”思想,实实在在打基础,扎扎实实求进步,圆满完成了以护
林防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部队安全稳定,整体建设明显进步。所属直属大队二中队、嫩江大
队五中队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全年共有1 人荣立二等功,29人荣立三等功,122 人受
到嘉奖,3 人受到指挥部表彰。


(孙耀臣)

[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开展“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针对基
层编写教案不够规范、教员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先后为基层印发22期教育提纲和参考资料。
组织教员集体备课,对重大教育内容统一编审,进行示讲示教,党委成员还结合学习体会为官兵
作专题辅导,促进政治教育的落实。在密切内部关系教育中,组织开展“干部为士兵送温暖”、
“士兵为干部献真心”活动,在士兵中开展以“珍惜战友情、团结共进步”为主题的“三互”活
动,进一步密切部队内部关系。春防结束后,组织指导员和卫生员培训,对官兵进行心理疏导,
有效地保证了官兵的心理健康。部队补兵退伍期间,针对士兵思想异常活跃的实际,本着“得人
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原则,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组织开展“站好最后一班岗”
“当兵无悔”演讲会,采取党委成员与老兵座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方法,保证官兵退转期间
的安全稳定。同时坚持抓好文化工作,基层“军乐队、快板队、腰鼓队”活动开展经常,积极组
织官兵参加总队文艺汇演,定期为基层官兵放电影,还成功举办首届“卫士杯”篮球赛,寓教于
乐,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创造出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官兵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孙耀臣)

[党委班子自身建设]

  支队党委始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并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与机关捆在一起抓,还把驻黑
河市两个大队的大、中队主官的学习纳入进来,重要学习活动一道参加。先后六次聘请黑河市委
讲师团成员到队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体会交流。党委成员按要求完成年度学习内容,撰写体会文
章都在16篇以上,思想理论水平和指导部队建设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总部、指挥部举办的“二会
二班”结束后,支队党委正、副书记运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对机关和基层干部进行专题辅导。针
对支队党委班子成员成分新的特点,从抓学习民主集中制基本理论入手,学习武警部队党委《关
于加强支队团以上党委建设的意见》和总队党委下发的《党委议事规则》等有关文件,使党委成
员对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程序和组织原则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全年支队提拔任用3 名营职
干部,调整4 名中队主官;保送1 名优秀班长入学深造;给8 名在扑救“3.22”特大火灾作战中
表现突出的官兵和一个班集体记三等功,为1 名班长荣记二等功,选拔17名优秀士兵考学,选改
25名士官,都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确保党委决策的质量。支队党委
还认真落实蹲点指导制度,两次派出三个综合工作组深入中队蹲点调研,规范机关指导基层、开
展工作的具体内容。党委成员年平均下部队65天,其中平均蹲点32天,对所属中队蹲点2 次。党
委成员下基层轻车简从,吃住在基层,并坚持与基层官兵“五同”。对于官兵关注的敏感问题,
都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增强班子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孙耀臣)

[完成中心任务]

  依据黑河市护林防火工作的严峻形势,部队以提高战斗力为突破口,适时抓好训练工作。针
对新兵数量多、外省籍兵多的实际,在训练科目上加大业务训练比重。在新训结束后进行为期1
个月的新老兵磨合训练,强化新兵扑火技能。先后举办驾驶员、报务员等专业人员培训、复训班。
组织全支队开展防灭火业务训练,机关干部主要以“识图用图、通信器材使用和作战文书的撰写”
为主;基层官兵突出“灭火机操作和实用技术、火场避险、火场自救及野外生存训练”,通过组
织部队“练体能、练耐力、练协同”,提高“走、打、吃、住、管、联”的综合作战能力。春秋
两防期间,支队累计出动官兵3 617 人次,连续扑救森林火灾62起,扑灭火线468.5 公里,清理
火线726 公里,圆满完成了森林火灾的扑救任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受到武警部队司
令员吴双战及地方党委、政府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孙耀臣)

[基层建设]

  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部队建设实际,制定《按纲建队年度计划》和《帮
扶工作计划》,建立党委机关“定点挂钩帮带责任制”,坚持“基层建设协调会议”制度,定期
分析基层建设形势,统筹协调机关抓基层的合力。每次下工作组前,都要组织专门培训,使工作
组成员明确分工和职责,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在蹲点过程中,工作组成员
能够认真落实蹲点制度,摸清基层实际情况,有效解决中队组训方法不够正规、政治教育三个环
节落实不好等突出问题。按照“三治”要求抓好党支部建设,制定指导和帮扶基层党支部计划和
《支部帮建细则二十条》,明确提出“治满、治平、治短”的帮建原则、方法及步骤。为解决基
层大中队正副书记党务工作能力弱、经验少、开展工作相对困难的实际,支部党委组织大、中队
两级新任书记进行岗前工作业务培训,支队党委正副书记亲自授课,围绕基层“三项经常性”工
作,注重理思路、教方法。在对中队具体实施指导和帮扶过程中,按照“分层次竞争、按比例升
降”的评比办法,抓实季度工作考评,不断浓厚“双争”活动的氛围。通过帮扶指导,基层党支
部自建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基层各级班子团结,官兵思想稳定,民主建设
不断加强,部队基层建设呈现上升的发展势头。

(孙耀臣)

[部队正规化管理]

  按照总队年初党委扩大会议要求,春防期间,部队把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案件评比竞赛”
活动和在直属大队抓深化解决“五个重点问题”试点工作结合起来,抓住内部关系中干部、士官
这个重点,加大治警力度。在干部管理上,通过岗前培训、面对面指导帮扶和称职等级评定的办
法,解决了干部“不尽心、不善管、形象差”等问题。为搞好干部称职等级评定,支队党委结合
以往工作中的利弊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机关干部称职等级评定实施细则》,对干部的德、能、
勤、绩进行科学量化,综合民主测评、业务理论水平、日常出勤和遵章守纪情况、下基层蹲点指
导和基层讲评意见、参加学习获得文凭和奖惩及参加扑火战斗等情况,采取分项累计,按比例量
分的办法。并成立评定领导小组,吸收纪委成员参加。民主测评票数统计时设立监票小组,业务
理论测试分别采取口试、笔试两种方式,具体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现场抽题作答,理论试卷评
分时,由支队主官评分,实行百分制综合评定。民主评议所占比例控制在20% ,既体现群众意见,
又避免人情风以关系好坏看人的弊端。确保评定公正、公平,最后评定结果干部满意率达到100%.
在士官管理上,支队对士官队伍自身存在的5 个方面问题进行调研,规范士官教育、训练、任用、
奖惩等方面具体工作,为切实加强士官队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部队的管理日趋正规。

(孙耀臣)

[后勤综合保障]

  紧紧围绕“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以保障中心任务、保障官兵生活为重点,按照指挥部关于
基层财务管理规定,重点抓好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加强经费和伙食管理,配齐配强后勤“一长五
员”,注重发挥经济民主组作用,防止挪用和侵占士兵利益问题的发生。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
下,支队投入近10余万元,为基层大队维修营房及排水设施。在总队帮助下,对机关办公楼进行
全面维修,机关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还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解决扑火经
费、差旅费超支等问题。同时还积极开展种养两业,坚持科学养殖、技术种植,全年种植大田90
亩,园田地30亩,大棚1 250 平方米,产菜28 666公斤,养猪146 头,鸡2 080 只,羊70只,鱼
100 尾,狗35条,火鸡11只。全年种植业、养殖业收入10万元,实现年初预定创收目标,有效地
保证部队以防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孙耀臣)

[预防“非典”工作]

  支部党委高度重视防治“非典”工作,按照要求研究制定计划、成立组织,开设发热门诊、
隔离观察室,设立干部更衣室和消毒室,提高官兵伙食标准,减轻体能训练强度。并通过多种形
式,广泛开展防“非典”宣传,为基层下发《预防“非典”常识手册》。在预防工作中,把7 名
调离支队工作的干部家属及退休干部、随军家属子女、职工一并纳入预防范围,采取和官兵一样
的防护措施。对家在疫区的9 名士兵,与干部骨干编入“三互”小组,积极做好思想工作。防火
期支队出动扑火,统一为带队干部配发体温计、消毒水,对帐篷定时检查消毒,坚持执勤外站定
点报告“防非”工作制度,确保“防非”不留死角。经过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防治
“非典”阶段工作任务,受到总队“预防非典工作办公室”的多次表扬,并得到防“非典”专项
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孙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