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
农业科研
[概况]
2003年末所承担的20余项国家、省、市、院的各级课题,部分已顺利通过阶段性验收,部分
已圆满成功。“十五”计划的前三年共审定了十一个大豆新品种,其中有三个成为省政府良种化
工程中标品种,科研成果20项,其中获奖成果8 项,黑河19号、黑河23号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二
等奖,黑河18号荣获黑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边三一号”荣获省农业科
技进步三等奖,WHE 生物表面活化剂应用技术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所内科研人员在各
级科研刊物上共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为科技成果转化及对现实农业生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近
年来,有明显科技进步性的新成果显著增加,为“十五”科研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承担的省级以上课题有国家科技部的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国家科技部“863 ”
计划的大豆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国家公关(协作)东北大豆根潜
蝇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的辐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及开发——辐射诱变大豆资源创新
品种选育研究、省科技厅的早熟大豆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等20余项。
[科研成果转化]
截止2003年度,新审定推广的不同熟期的10余个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并有迅猛增加的态势。2001年推广面积已上升至600 多万亩,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中发
挥作用。这些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不仅促进了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大豆产量的提高,而且还
为省内、外提供了大量的复种和救灾品种。生物表现活化剂和系列产品的应用,拓宽了推广区域,
豆麦营养剂及其系列产品的推广,也为农业增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开发面积均超过了100 万
亩。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为黑河地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2003年为加大科
技成果转化速度,广泛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种子基地,使成果覆盖面积迅速扩大。在生产
中主栽的大豆新品种推广面积达600 万亩。
[科技创新]
2003年有三个大豆新品种(系)参加了全国春大豆东北大区试验,引进国外新技术的生物表
面活化剂在省内外适宜地区布点示范。富含微量元素的豆麦营养剂在大型国营农场已大面积推广
应用。有不同熟期类型、适宜不同生态区应用、优质的10个大豆新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
验。其中,有四个大豆优良品系已通过审定推广。2003年,在研究项目上,为了保持科研后劲、
增强实力、过硬成果,在研究内容上提高了科技含量,在作物育种工作中,以资源创新为主,注
重了优质品种、专用品种、特用品种的选育,在技术研究上以建立绿色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主,
提出了优化技术。在新科技产品研制上,加大了新技术引用、生物肥剂的研制和推广力度。
[科技宣传]
本所经常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及科技咨询活动,在黑河电视台和黑河有线台等媒体多次
宣传报道,全所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村屯,进行农业知识讲座,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
际问题。经常组织农民朋友到所里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拉近了与农民朋友的距离,扩大了黑河所
的知名度,产生了轰动效应。农科所多次被评为科普之冬先进集体并荣获金桥奖,科研人员多人
次荣获科普之冬播种奖。
[基本建设]
在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建种子库1 200 平方米,具有仓储200 万
斤优良品种的能力。种子销售场所800 平方米、晒场2 000 平方米、房前硬化1 000 平方米。对
原作业室、化验室进行了修缮,营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和科研氛围。
[引用国外新技术]
经过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俄罗斯野生大豆资源、创新及利用已在农业部立项。农业部“948”
项目引入俄罗斯早熟马铃薯品种与开发项目已获得阶段性成果,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生产的生物
表面活化剂及生物肥已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