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
农机
[概况]
2003年全市有农机管理机构71个,农机管理人员367 人,其中科技人员236 人。全市农业机
械原值7.4 亿元,农业机械净值5.4 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04 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49 380台,
配套农具80 678台。全市农业机械作业总量达到3 060.5 万标亩,全市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9.6%.
结合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2003年9 月市政府印发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黑河市农业机械
化事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刘峰光)
[农机作业]
全市机械播种面积达到580 万亩(其中精播面积达到455 万亩),机械耕地面积达到638.3
万亩、机械中耕面积达到496 万亩、机械伏秋整地面积达到181 万亩(其中深松78.5万亩,深翻
99.5万亩,水田秋整地3 万亩)、机械收获达到398.6 万亩、机械粉碎秸秆根茬还田面积达到74.14
万亩。农机作业量总计达到3 060.5 万标亩。
(王长英)
[农机跨区作业]
全市共组织周边23个国营农场,到附近30个乡镇进行农机跨区作业,共出动大型农业机械1
091 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462 台,联合收割机167 台,总作业面积达到92.5万亩(其中春
整地25万亩,春起垄2 万亩,精播10万亩,秋深松22.5万亩,秋深翻5.5 万亩,秋耙茬2 万亩,
机械收获25.5万亩),总作业量达到95.2万标准亩。按每标准亩收入10元计算,周边国营农场的
车组共收入952 万元;按各县(市、区)农村机耕作业收费平均每标准亩15元来计算,本年全市
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农民共节省机耕费476 万元,取得了供需双方双赢的好成果。
(孙连海)
[农机管理]
2003年,全市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了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全市农业机械
技术状态超过了省局制定的标准。其中,链轨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88.7% 、大中型轮式拖
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92.5% 、小型轮式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96% 、农用三轮车技术状
态完好率达到96% 、农机运输车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100%、大型配套农具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94%、
小型配套农具技术状态完好率达到97.5%. 以上指标分别比省局当年制定的标准提高13.7% 、22.5%、
36% 、6%、10% 、19 %、17.5%.链式拖拉机有库率达到85% ,农具有场率达到100%. 由于管理水
平和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提高,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
发展。
(朱玉琴)
[队伍建设]
为了全面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市农机局结合年初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
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监理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理队伍思想建设。开展上门为有机户办理监
理业务服务活动。年初以来,全市结合全省开展的农机监理“满意在机户”活动,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职能,积极为有机户创造便利条件,利用农忙季节,组织内业监理人员深入边远乡村,
主动为机户补办各种监理业务2 637 件,为农民节省到县城办理业务食宿交通往返费用79 000余
元。二是加强监理队伍行风建设。组织全市贯彻实施了《黑龙江省农机监理行为规范》,为了进
一步规范监理人员的行政行为,有效遏制待业不良现象的发生,市农机局制定下发了《黑河市农
机监理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并出台了“十不准”处罚规定,促进了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三是
加强监理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和综合执法水平的提高。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主动
与当地的法制部门联合,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学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监理员
211 人。进一步提高了监理人员综合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确保监理工作向前发展。
(朱玉琴)
[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委和农机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深化农
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市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推进措施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专
项整治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宣传媒体和下发宣传单、出动宣传车、
张贴宣传标语、挂过街横幅等方式广泛的宣传了《安全生产法》和农机两部《条例》及有关法律
法规。在工作中共组成宣传组138 个,出动宣传车1 382 台次,摩托车97台次,抽调监理员6 216
人次。向农民散发各种宣传单和宣传材料85 500余份、张贴布告2 000 份、挂过街横幅50条、录
制录音磁带25本、播放录单234 次、放电教片183 次、发表广播和电视讲话42次、张贴宣传标语
2 473 幅、免费向有机户发放法规汇编860 本、为中小学生讲安全常识课44次、扩大了宣传教育
面,增强了宣传效果。二是加大了依法管理力度,坚持常年开展田查路检活动。全市抽调监理员
648 人次,组成专项整治和田查路检执法工作组132 人,出动农机监理专用车98台次,摩托车60
台次。共检查农用拖拉机63 458台次,纠正各种违章车辆20 113台次,罚款13万余元。清理黑车
4 617 台,非驾2 723 人。使拖拉机检验率达到97.7% 、拖拉机挂牌率达到96.3% 、驾驶员审验
率达到96.9% 、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6.3% 。农机安全生产违章率控制在19% ,促进了农机安全生
产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三是开展了“农机安全村”试点创建活动。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好试点的
创建活动,确保农机生产的安全,全市上下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层层制定了活动方案,人人落
实了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农机安全管理,推动了试点工作开展。通过省农机局
年终“农机安全村”试点工作组的检查验收,逊克县车陆乡的宏伟村、边江镇的团结和黎明村、
北安市二井子镇的联立村、五大连池市建设乡万民村和民兴村等三个县(市)七个村的试点工作
通过了验收,评为黑龙江省农机安全村。
(朱玉琴)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城乡立体交叉,功能齐全完备的服务网络,能够开展农
机作业、维修、销售、油料供应、技术推广、培训和科研等多方面的服务。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组
织发展到42 613个,农机维修厂点373 个、农机销售店(部)有476 家、农机供油点25家、农机
经营总收入达到29 201.5万元,实现利税13 949.3万元。县级机校5 所、县级及乡级农机推广站
7 个、农机科研所1 个。
(郭春龙)
[农机装备]
2003年全市共投入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资金6 027.5 万元。其中,农民投入5 867.5 万元,国
家、省财政投入补贴资金152 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投入补贴资金8 万元。共计更新链轨拖
拉机73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3430台、大中型配套农具3 004 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191 台。是
近15年来农机装备更新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农机装备总量继续稳步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保有量快速增长,超期服役链轨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封存报废数量增大。二
是收获机械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三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装备总量状况:(1 )全市大中小型
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9 380台。其中:链轨拖拉机保有量减至3 512 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保有量
达到7 695 台,小型轮式拖拉机保有量减至38 173台。大中型配套农具保有量达到20 174台、小
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60 504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 685 台、机动脱粒机保有量达到
6 550 台。(2 )在全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中,动力机械达到4 281 台、粮食加工机械达到1 539
台,油料加工机械达到374 台。(3 )全市有农田基本建设机械65台、畜牧业机械883 台、运输
机械1 717 台、渔业机械367 台。
(苏东波)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全市主要推广了七
项农机化新技术。(1 )高科技含量的深松整地机械,新购深松联合整地机22台,改装浅翻深部
件300 多台套。每公顷可为农民节约机耕费180 元。(2 )推广大豆机械行间覆膜技术,在前一
年实验示范基础上大面积扩种,全市覆膜大豆面积达14.5万亩,在多灾年景情况下,每公顷仍增
长400 公斤,全市农民可增收1 000 余万元。(3 )认真贯彻省市主辅换位思想,大力推广畜牧
机械。为解决饲草不足,推广秸秆揉切机100 余台、挤奶机10台。有力推动了畜牧业发展。(4
)大力推广技术先进的联合收获机。推广部门主动与农业银行和农机经销商协调,为农户办理农
机消费贷款。全市共购新型联合收获机350 台,每亩可多收(减少损失)大豆5 公斤。全市可为
农民增收2 000 多万元。(5 )依托机构优势,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带切碎器的
联合收获机500 多台,各种浅翻深松犁500 多台,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30多万亩,秸秆还田面积
达37万亩。(6 )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进行深松整地、精密播种、保墒镇压、机械植保、
机械收获等综合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6 个县(市)区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7 )依靠毗邻国
营大农场优势开展农用航空技术利用。嫩江县前进镇与九三农垦局大西江农场为邻,今年引进了
农场农用航空技术。8 月12日保胜村利用农用飞机航化技术对3 万亩大豆喷施农药,受到农民一
致好评。航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全市尚属首次。全市县级以上推广机构7 个,县级专职推广
人员32人,乡级推广人员138 人。嫩江农机技术推广站获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