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城乡建设

建设·环保

城乡建设



[概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建设系统认真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团结拼搏,
加快发展,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城乡建设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

  一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做好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按照与省政府签定规划
责任状的要求,在全市建设会议上,市政府同全市各县(市)区政府也签定了规划工作责任状,
并抓好落实。市区总体规划和各县(市)区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2003年完成控详规划14个,面
积743.9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完成控详规划4 个,包括火车站站前广场规划,合作区电子出口加
工园区规划、龙滨公园规划、铁路街—龙滨路—电子街—环城路区域规划,面积15 8万平方米。
二是严格规划审批。在规划审批工作中,坚持“规划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的原则,严格执行
“两证一书”制度,规范审批程序,推行“阳光规划”,2003年全市共审批规划项目14项,审批
建筑规模面积90.98 万平方米,用地规模面积达256.8 万平方米。市区共召开5 次规划委员会会
议审批项目,共审批项目98项,建设规模55.8万平方米,用地规模23 1。7 万平方米,否定了15
个项目的选址或设计方案。三是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私接乱建,保证各项规划有效实施。在规划
监察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抽调力量,进一步加大规划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规划巡察制度,
审批通报制度等。加强与市执法局沟通,全年下达处罚通知单99份,有效地防止了各类私接乱建
现象的发生。

  2003年利用政策置换、个人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使全市城
乡建设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曹娟)

[市政建设]

  道路工程:全市道路建设共投入资金2 86 5万元,新建、修建和改造道路面积28.4万平方米。
市区道路建设共完成投资948 万元,共新建扩建道路14.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71 万元;人行道
铺装完成7 450 平方米,人行道基础完成5 万平方米,投资133 万元;砂石路大修15 000平方米,
投入资金22万元;安装石质缘石17 000延长米,投资122 万元。完成了中央街东段(东兴路- 环
城路)3 355 平方米、中央街西段(西兴路- 粮库下坡)2 800 平方米、文化街6 000 平方米的
道路拓宽任务;完成了环城路51 750平方米、黑大公路南出口4 500 平方米、迎恩路10 350平方
米、兴林街21 000平方米、中央街东段15 750平方米、中央街西段9 100 平方米和文化街26 000
平方米的沥青罩面工程;完成了兴林街西段及下二公路的砂石路大修15 000平方米工程。

  给排水工程:全市新建给排水管线11 180延长米,投入资金487 万元,市区新建给排水管线
2 300 延长米,投入资金137 万元,合作区改造供水管网工程已经省计委立项,上报国家计委待
批,合作区应急供水工程已经国家批复,工程预计投入资金4 070 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 600 万
元投资计划已下拨到位。

  环卫建设:全市环卫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41万元,修建公厕2 个,缓解了市民入厕难问题;
投入资金12万元,购置果皮箱400 个,在市区摆放。市区垃圾处理厂工程已经国家计委批复,预
计投入资金5 070 万元,日处理规模300 吨,已争取国债资金2 000 万元,已下拨1 000 万元,
正在进行设计,明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已经做好前期选址和可研工作,建设规模为日处
理5 万吨,预计总投入1.638 亿元,已经省计委立项,正在争取国家计委立项工作。

  绿化工程:2003年全市绿化工作共投入资金146.15万元,绿化覆盖率达11.25%,共栽植树木
1.2 万株,栽花47万丛,种草坪7.7 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通过春季绿化和秋季绿化工作,共栽树
木5 547 株,种草坪7.6 万平方米。

  路灯工程:政府加大了城市亮化力度,共投入建设资金112.44万元,铺设电缆线1 万多延长
米,新建路灯302 杆(不含黑龙江公园电照建设),其中王肃街28杆槐花灯、兴林街60杆海鸥灯、
文化街76杆路灯、公园路、广场路28杆路灯,中央街110 杆路灯全部建设完成,已投入使用,为
黑河的夜景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曹娟)

[房地产建设]

  2003年全市基本建设总量逐年增加。全市基本建设在建工程81项,面积114.6 万平方米,投
入9.5 亿元,同比增长24.57%,新建工程130 项,面积6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0%,当年竣
工工程38项,面积为28万平方米。黑河市区在建工程项,面积4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3% ,
投资4.5 亿元,其中新建工程,面积2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 ,投入资金2.5 亿元,当年
竣工工程18项,面积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08%.2003 年全市住宅建设。共建住宅40万平方米,
其中经济适用住宅27.0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开发商品房10.2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66%,
城市人均住宅面积达19.49 平方米,同比增长4.34%.市区当年共建设住宅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29%,其中经济适用住房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开发商品房面积5.56万平方米,同比
增长87.86%. 市区人均住宅面积达21.9平方米,同比增长6%. 通过基本建设的发展,拉动了建材
等相关材料的消费,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加强两个市场管理,使工程监理率、图
纸审查率、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工程质量监督率均达100%.

(曹娟)

[村镇建设]

  深入贯彻全省小城镇建设会议精神,坚持小城镇大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2003年全市村
镇建设总投资10 652万元,其中:住宅投资7 680 万元,公建面积投资2 352 万元,生产投资120
万元,自来水投资100 万元,道路投资300 万元,公用设施投资100 万元。新建住宅1 668 户
(含翻建136 户),面积15.16 万平方米(含翻建面积1.2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新增0.2
平方米,由去年的人均居住面积18.06 平方米增到人均居住面积18.26 平方米;新建公共建筑面
积2.94万平方米;新建生产建筑面积0.35万平方米;自来水新增人口0.5 万人,增0.29个百分点,
由去年的75。01 %达到75.30%;道路维修680 万平方米,高级路面新增0.74万平方米,道路铺装
率由上年的9 5%增0.15个百分点达到95.5% ;砖瓦化率新增0.8 个百分点,由去年的59.91%增加
到60. 71%.充分发挥小城镇试点示范作用,本年新生乡晋升省级富强镇,15个村晋升为省级示范
村,共有国家级试点镇4 个,省级富强镇5 个,省级示范村32个。同时加强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
计划完成13个,已上报12个,报省规划评审小组评审。

(曹娟)

[整顿市场秩序]

  按照国家及省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工作要求,加大全市整顿力度,促使两个
市场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一是加大整顿规范力度,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黑河市关于进
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方案》、《黑河市关于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工作意见》,明确了责任、
目标和工作重点,建立完善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验收备案制和施工图纸审查制等多项
制度,严格围绕市场整顿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共进行执法
检查7 次,检查工程覆盖面达905 以上,提出整改意见400 多条,仅2003年就使两起违规招投标
项目得到纠正。各项工程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报建率、监理率、应招投标工程招标
率、施工许可证发放率、合同审查率都达100%.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保证建筑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安全生产中狠抓了安全生产标
准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新标准,自2001年推广密目网施工,规范安全施工程序,建
立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同时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及管理人中安全知识培训,每年培
训都达千余人,培训面达90% 以上。大力开展建设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凡符合条件的事
故都得到了有效赔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职工队伍,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大力开展文明工
地建设,以改变工地脏、乱、差的现象为重点,各工地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经
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较以前比已有很大改观。两年来全市共获省级安全文明工地样板10个,
省级安全文明工地18个。在抓工程质量上,深入学习贯彻《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加强对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以抽查为主,重点是地
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做好竣工工程备案工作。高度重视住宅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通病,
并为此编制通病消除手册,下发相关文件,并成立专门的监督组。深入宣传贯彻新的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每个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

  三是吸取北安7.24事故教训,加强管理,保证安全。北安7.24事故发生后,市建设局立即组
织专家组赶赴事故现场,参加现场处理和抢救工作,连续奋战了48小时抢救工作结束。事故发生
后,市建设局立即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进行自查,尤其是中小学校
校舍、公厕、接层工程为重点,并于7 月25日组织了2 个检查组对市区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检查,
检查面达100%,并进行了相应整改,7 月27日由副局长刘永强带队,抽调专家组成执法检查组对
全市在建工程进行了检查,对不合格工程该停的停、该罚的罚,并进行了有效整改,有效地防止
了事故的再次发生。事故发生后,市政府领导、市建设局领导班子也分别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对
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反思,分析了事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应整改措施,在制度
建设上、审批程序上等都做了相应整改,强化了安全意识,保证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


(曹娟)

[加强管护]

  在增强服务社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给排水设施的养护与维修,保证
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和城市污水的正常排放。从5 月份开始市区将24.3公里排水管网全部清掏2 次,
清掏检查井558 座,并做到随堵随掏。同时采取措施,加大对盗窃雨水箅子的打击力度,保证了
行人和交通的安全。二是加强了对园林绿化的管理,加强了对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保证栽
植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春天树木病虫害高发情况积极想办法,施药、防虫,虽然树木死
亡率高于往年,但通过得力措施强化了对绿地和其他绿化设施的管护,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
共绿地面积。三是加强了对环卫设施的管护,保证环卫设施的正常运转,全年共清扫道路面积248
万平方米,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在保洁上做到全天保洁,同时加大对公厕和卫生容器的管护,做
到及时清掏、及时管理,严格按标准执行。四是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严禁占挖道和破道,保证了
道路的好路率。加强燃气行业管理,保证安全有效运行。

(曹娟)

[体制创新]

  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积极推进系统改革。按照市领导要求,环卫行业向市场化运作,按照
“三权竞卖、一权转移”的精神,参照事业单位改革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方案已基本制定,政
府和环卫职代会通过后施行。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市排水处、市园林处被列为全市事业单位
改革试点单位,按照上级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有关要求推进,已上报方案,预计2004年初实行。三
是积极推进建设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规定,对市直
建设系统国有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了改革方向及思路,正在积极推进中。


(曹娟)

[防治“非典”]

  进入4 月中下旬,SARS病毒在我国流行。为防止该病毒在本市流行,市建设局成立了“黑河
市建设系统非典领导小组”。针对全市建筑工地外埠工人多,居住环境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
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是成立建设系统防治“非典”领导小组,设立3 部热线,便于联系情
况。二是工地实行封闭管理。人员进出必须登记,控制流动数量,严禁民工上街。三是实行联络
员制。由监理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组成联络员,联络于工地和防非领导小组之间,发现问题及时
与“非典”小组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四是工地每天报告人员变动及体温情况,实行日报制、零
报制。五是采取措施改变工地的环境卫生。工地的食堂、宿舍、办公室每天消毒、通风,食堂工
作人员均要执健康证上岗。六是进行广泛宣传。以项目部为单位必须出宣传板报、悬挂宣传标语,
强化对防非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七是召开现场会。于4 月2 9 日在财政局
工地召开了以“防非典,创建安全生产、文明工地”为主题的现场会。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由于
宣传教育到位,管理到位,全市建筑工地没有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生。

(曹娟)

[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加强了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了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机关和各单位利用每周
的学习日加强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尤其学习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同时加强了对职工岗位技能的培训,
全年共举办了6 期培训班,共培训职工近600 人次,对特殊岗位、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
训,举办了执法人员培训班、监理班、工长班等,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对职工的法律
意识、职业道德等进行了培训。通过这些专项的和非专项的培训,使职工的职能技能得到了提高,
敬业爱岗意识得到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普遍提高。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对全
系统各单位班子进行了全面考核基础上,配齐配强基层班子,使之真正成为群众信任的战斗集体。
三是大力开展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市建设系统根据“双评”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召
开了系统动员大会,大力开展了纠正部门和待业不正之风活动,在机关和基层单位普遍推行了公
示制和承诺制等,大大强化了服务意识。各县市也都普遍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和准有形建筑市场,
工程招投标率逐年上升。加大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建立了各种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达到
了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同时聘请了各方面社会监督员进行监督。在黑河电台开展建设局长与群
众之间的行风解答,接待电话近百个,对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予以了解决。通过行之有效的
办法,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四是大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一帮一
扶贫帮困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走进千万家”活动及“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的有关要求和
部署,捐款捐物,扶贫解困。大力开展抗灾救助活动,根据市委决定,市建设局帮扶受灾的孙吴
县沿江乡东光村,共捐款8 000 元,同时帮助村民寻找自救方式。强化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
政府形象,利用各种纪念日、节日开展了丰富的纪念活动,召开了市建设系统职工乒乓球赛,参
加了市里举办的周末大舞台等活动。


(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