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粮食

贸易·旅游

粮食


[概况]

  黑河市现有123 户粮食企业,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41户,工业企业13户,军供站6 户,盐
业公司7 户,其它附营企业56户。粮食系统现有职工6 132 人,其中购销企业4 388 人,附营企
业1 744 人。完好仓容105 万吨,粮食储存能力260 万吨,有库存粮食200 万吨。

(王艳秋)

[粮食库存情况]

  2003年末全市库存总量为1 998 070 吨。

1、按县(市)区分




  2、按品种分




3、按性质分





4、商品粮按保管时间分




(王艳秋)


[粮食资金占用情况]

  截止12月末,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资产总计为494 730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59 980 万元,
固定资产45 294万元,存货占用为278 497 万元,占银行借款的比例为63%.附营企业总资产额50
484 万元,负债68 34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53 771万元,负债率为135%.

(王艳秋)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市长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书记、主管
市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各县(市)区对粮食改革非常重视,五大连池市不
等不靠,自筹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分流问题。孙吴县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贷款和变现有效
资产,筹措资金搞人员分流。北安市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粮改办公室,集中办公、集中
精力抓改革工作。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头作用,深入基层指导改革,为政府
当参谋;财政、金融、社保部门积极支持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指导到位,促进了改革顺利
进行。因企制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得到调整。根据省政府[2003]18号文件精神,结合全
市库存粮食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把41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成两类。14户企业实行定岗定员、
减员分流,转换经营机制,此类企业是有国储库投资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好、具有国家储备粮承
储资格、铁路沿线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7户企业实行全面放开经营,此类企业是非沿线及城镇
重叠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全员身份置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成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的新型企业。已有4 户企业完成了撤并,其余企业正在开辟新的生产
经营门路。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全年计划分流安置职工4 825 人,
已分流安置5 231 人,超计划完成8%. 发放补偿金5 365 万元,约期发放补偿金603 万元,面对
补偿金缺口大、拖欠“两金”多等实际困难,各级政府及粮食部门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企业欠缴的“两金”与社保部门签定协议缓交1 128 万元;债权变股权抵职工工资、生活费391
万元;企业有效资产出售变现390 万元;借贷资金196 万元;各县(市)区在市集中提取4 000
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又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860 万元;省拨补助资金974 万元。五大连池市龙
镇粮库,在经济补偿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通过借贷资金将225 名职工解除了劳动
关系,补交了“两金”和生活费,发放了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逊克县养猪厂,把有效资产量化到
人和进行资产变现,解除了16人的劳动关系,给予了经济补偿。整体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与组织
形式创新同步进行。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有21户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
资产评估,组建股份制企业。在国有粮食附营企业改革中,省确定的实行民营化企业22户已经完
成,其中:出售10户、关停8 户,实行股份制3 户、破产1 户。逊克县逊河粮库投资65万元,上
了面粉加工和榨油设备,下一步将与以种植业为主的金谷公司合为一体组成产购加销一体化的新
型股份制企业。爱辉区罕达气粮库撤并后,原企业资产和粮食并入西岗子粮库,原企业人员全部
解除劳动关系,组建股份制农场,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嫩江县附营企业已全部实现民有民营,
提前完成了全年附营企业的改革任务。在抓好改革的同时,坚持抓好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工作。各
县(市)区积极抓好企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招商引资。已确定新上和改造项目19个,已
建成项目6 个,逊克县逊河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五大连池市青山粮库矿泉大米加工厂生产运营
正常,龙镇粮库种植业基地、嫩江县霍龙门粮库养殖场、爱辉区罕达气粮库农场初具规模,已安
置了部分下岗分流人员。认真处理改革当中的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龙镇粮库下岗分流人员进省上
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其他改革的企业没有出现越级上访事件,保持了社会稳定。

(王艳秋)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管理]

  黑河市全面退出保护价粮收购后,加之不断销售陈粮,现有库存粮食199.8 万吨,比上年同
期减少52.6万吨,全年补贴收入与上年同比减少2 264 万元,给扭亏增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年初将扭亏增盈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粮食部门和购销企业,
并制定了奖惩办法,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2 、开展对标活动,努力降低费用。对购销
企业的吨粮费用进行对标,以挖掘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潜力,降低费用,从而对照先进找差距,
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市局每季度进行一次对标,并通报全市,起到了比、学、赶、超的作用。3
、加强库存商品和费用管理。全面推行了“商品一条龙责任管理”和“费用分环节定额管理”,
使粮食库存帐帐、帐表、帐实相符。

  按照“以收抵支、倒算费用支出”的办法,将费用定额落实到各环节,做到了细化、量化,
节约了费用支出。4 、加强资金管理。对粮食收购资金坚持“库贷挂钩”,做到“收一斤粮、贷
一斤粮款,销一斤粮,还一斤粮款”,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认真执行了农发行制定的“八不
贷”规定,确保粮食价值与发放贷款相符。同时,加大清欠力度,清理不合理资金占用。各粮食
购销企业设立专人负责利息审核,及时与银行核对,使企业支付利息准确无误。5 、加强监督,
严肃纪律。针对个别企业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违反财经纪律,将销货款私存商业
银行或公款私存等问题,市局进行了检查纠正。同时,要求企业不准多头建户或搞资金体外循环。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规范财务核算秩序,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跑冒滴漏,奢侈浪费,
失职渎职、贪污侵占等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把费用支出降到最低限度。截止12月末,粮食购销企
业亏损5 140 万元,比上年同期亏损1 558 万元,增加亏损3 582 万元,增亏幅度为230%. 剔除
不可比因素,全市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 126 万元,同比减少亏损432 万元。剔除“二项因素”后
实现利润455 万元。

(王艳秋)


[促销压库库存粮食管理]

  1 、统一组织,定向销售,竞价拍卖老库存粮食。按照省推陈储新的要求,市局高度重视此
项工作,积极组织和督促各粮食购销企业参加省局统一组织的面向全国、竞价拍卖处理陈粮和陈
化粮交易活动,全年共销售省局下达的陈玉米4 430 吨,陈化粮食162 624 吨(其中粮油进出口
公司出口陈小麦112 000 吨)。在销售履约过程中,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粮油批发市场竞价交易规
则及《黑龙江省陈化粮销售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督促粮食购销企业及时履约,为买方尽
力提供便利条件,并严格执行定向销售、全程监管的政策规定,强化监管措施,防止违规违纪倒
卖陈化粮。2 、加强库存管理,认真细致地做好粮食库存清查工作。根据省局《关于在全省开展
粮食库存调查工作的通知》(黑粮明传[2003]3 号)、《关于进一步核查粮食库存的紧急通知》
(黑粮计字[2003]97号)和《关于联合复查粮食库存的紧急通知》(黑粮明传[2003]14号)
文件精神,为做好库存粮食复查工作,市局与市农发行沟通,成立了复查粮食库存领导小组,先
后两次对粮食购销企业库存清查情况进行了抽查和复查,重点抽查各购销企业粮食商品统计制度
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商品流转核算制度执行情况,并以三帐数字为基础核查粮食库存实物。发现
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期整改,从而达到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反映粮食库存。

(王艳秋)


[争取国家专项投资]

  1 、较好地完成了国储库项目管理与验收工作。对2002年完成的总投资5 600 万元的4 个项
目进行预验收,先后4 次深入项目单位检查装粮压仓试验阶段的工程质量,对个别工程项目的进
度进行督办,并对预验收中发现的不完善问题督促整改。上述工程项目已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财
务审计。2 、争取国储库建设配套专项工程项目。市粮食局和市计委研究确定上报4 个项目。经
省建库办专家对项目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已确定给黑河市两个专项投资,合计240 万元,现已做
好招投标的准备工作。3 、积极做好黑河市龙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争取工作。为发挥黑
河口岸功能,大力拓展俄罗斯农产品市场,经反复调研国内市场和俄罗斯市场,确定了中俄口岸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主要是开展对俄大米、玉米、植物油、水果蔬菜等大宗粮油的出口,
开展大宗俄罗斯高油脂大豆和优良种子的进口以及开展山产品收购、贮存、批发业务。省计委已
投入项目前期工作调研费30万元。4 、进行了粮食仓储简易建筑费的争取工作。全市粮食库存仍
居高不下,安全储粮与安全防火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市粮食局会同市财政局对本年仓储简易费
与消防设施资金进行研究,共同行文上报省粮食局与省财政厅,现已争取资金140 万元。

(王艳秋)


[安全储粮工作]

  1 、严格执行各项保粮制度,确保粮食安全。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和“一符、三专、四落实”的具体要求,认真执行三级保粮检查制度,按“四无”粮仓标准严格
进行检查。虽然2003年夏季市内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雨天气,但在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积
极工作与粮库职工的艰苦努力下,保证了全市库存粮食的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粮食的安全度夏度
汛。2 、加强安全防火宣传教育,强化业务骨干培训。针对仓储能力薄弱,消防设施落后,下岗
分流人员增多等不利因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防火和省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安全防火宣传教育,除常规性宣传教育外,还举办和参加了省、市系统培训班,强化了业务
骨干队伍。3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目标落实。制定下发了《黑河市粮食系统落实消防安
全责任目标评比标准》、《黑河市粮食系统安全工作责任状考核办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制,市粮食局对县(市)区局、县(市)
区粮食局对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与班组长、个人层层签订责任状。4 、多渠道筹措消防资金,加
大安全投资力度。2 002 年初省财政厅和粮食局共拨专项资金90万元,购买了消防车和水井,2003
年省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在黑河市给4 家大粮库安装监控设备,使全市的安全设施有了改进。各县
(市)区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62万元,全部用于改造水车和线路,使安全设施上了一个新台
阶。5 、加强了安全工作督办检查。市粮食局每季度和节日期间都对各县(市)区粮食企业进行
检查,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库存粮食的安全,在全市粮食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3
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火灾。

(王艳秋)


[“放心粮油”厂点建设]

  1 、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放心粮油”活动指导意见》。根据黑粮行字[2002]55号文
件精神,结合黑河实际,市粮食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放心粮油”活动指导意见》,“放
心粮油”活动以粮油生产、经销企业行业自律、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为重点,以让人民群
众吃上放心粮油为目标,切实做到粮油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符合粮油卫生质量标准的“放
心粮油”,形成行政执法、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体系,营造消费者放心,企业发展的环境。
2 、筛选上报“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在企业自愿原则下,通过筛选上报“放心粮油示范企业”
9 个。待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再逐步延伸和扩大。3 、积极做好粮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招商
引资工作。指导企业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已上报制粉、饲料等
改造项目9 个,同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粮食加工和扩大再就业项目6 个,计划投资3 400 万元,已
争取到省财政贴息316 万元。结合企业改革,努力开展招商引资,五大连池市浸油厂、嫩江面粉
厂正与外地客商协议出租事宜。4 、协调有关部门为粮油加工企业解决资金、原料短缺等问题。
逊克县粮食局帮助聘请技术人员安装、调试面粉加工设备,协调农业银行帮助贷款40万元,用于
启动企业生产,到农场调剂小麦600 吨,帮助企业取得奇克绿牌面粉商标注册;孙吴县粮食局帮
助面粉厂申请贷款贴息30万元。

(王艳秋)


[军粮供应]

  1 、严格执行军粮政策。严格实行军粮质量全程监控和军粮“一批、一检、一报告”,落实
了军粮站长是军粮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进货源头抓,军供大米和面粉由部队指定品牌。2 、
做好服务工作,让部队吃上放心粮、满意粮。元旦春节期间,“八一”节前进行了军粮质量和服
务质量情况抽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定期深入部队伙食单位,品尝熟食检查军
粮质量,广泛征求意见。在全省军粮质量大检查中,黑河市军粮质量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
准,达标率100%.3、做好非常时期军粮供应工作。2002年春季大兴安岭山火漫延,省军区和23军
部队即将赶赴火场,接到省军粮办紧急通知后,市粮食局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制定了军粮紧急供
应预案上报省局,成立了军粮紧急供应领导小组,保证充足的粮源按质、足量、及时供应扑火部
队。4 、积极与部队沟通,经常走访慰问部队。坚持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指导思想,落实“五
项承诺”制度,完善服务措施,拓宽服务领域,全年义务送粮900 多吨,节假日送去慰问品,同
时送去了政府和人民的关怀。5 、争取资金改造网点。争取网点改造资金49万元,并对资金的使
用做出了具体要求,确保专款专用,禁止挤占挪用。严格资金使用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完工后
由相应部门做出决算批复,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6 、争取军粮结算价格补贴。针对全市军供粮
源外进、地处边境、军粮成本高的实际困难,2002年初向省军粮办和省财政厅提出了《关于提高
黑河市军粮供应的差价补贴标准的申请》,通过多方努力,5 月份省粮食局、财政厅联合下发了
《关于调整黑河市军粮结算价格的通知》,从2003年1 月份起黑河市军粮结算价格增加120 元/
吨。

(王艳秋)


[盐业市场管理]

  1 、全面完成了调销计划。全年累计调入食盐11 446吨,为计划的106%,与上年同期相比多
调入3 417 吨。其中日晒盐3 353 吨,精盐4 196 吨,洗盐2 937 吨,工业用盐360 吨,畜牧业
用盐600 吨。全年累计销售食盐10 781吨,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106%,与上年同期相比多销662
吨。其中:日晒盐2 120 吨,精盐4 130 吨,洗盐3 545 吨,农牧盐635 吨,工业盐351 吨。2
、确保食盐市场供应。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从4 月末至5 月初,市场出现了抢购食盐现象,
为稳定食盐市场秩序,保证硒碘食盐的正常供应,在有合格食盐库存4 10 0吨的情况下又向省盐
业公司追加食盐调入计划3 200 吨,达到了货源充足,品种结构合理。

  全市7 家盐业批发企业,通过集中人力、加班加点,从原日分装能力50吨提高到150 吨,满
足了市场供应,有效地制止了抢购囤积现象。3 、加强食盐市场管理。全市各盐业主管部门联合
工商、物价和公安部门进行了联合检查,对贩卖私盐,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
的打击,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2 起,罚没私盐120 吨,严惩了私盐贩运者,净化了食盐市场,维
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4 、加强宣传力度,保证市民吃上放心盐。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将现有
的食盐库存、分装能力及确保市场供应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宣传报导,并承诺:保证硒碘盐的市场
供应,保证质量不降低,批发价格不上涨,让广大市民放心。在2003年碘缺乏日宣传活动中,全
市共检查了零售网点300 多个,农贸市场20多个,饭店、熟食店100 多家,没有发现销售及加工
使用非硒碘盐的现象,抽查硒碘盐合格率达到100%,市场占有率在98% 以上。5 、盐业企业达标
工作得到了改进,对分流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按照黑盐办字[2002]10号文件《关于国家标准
(GB/18770-2002 )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了盐业批发企业达标工作。按照《食盐批发企
业管理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要求》评分细则,组织全市盐业批发企业进行了自评工作,对不符合标
准要求的项目进行了整改,全市投入2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到环境建设等项目。在减员增效工
作中,全市各盐业公司按照人均劳效年销量100 吨配备1 人的标准进行了定岗定编,共分流人员
163 人。争取到省给资金95.5万元,自筹资金34.2万元,对分流人员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和补偿。


(王艳秋)


[“两风”建设]

  1 、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将责任制任务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并公开作出廉政建设承诺,主
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8 、9 月在局纪委的组织下,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进行了集中
学习和测试。2 、加强机关经费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政机
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加强机关经费管理,限定审批权限,严格控制支出。
坚决压缩会议费、招待费,禁止公款大吃大喝。为减少经费支出,上半年市粮食局合并了7 个办
公室,撤消了11部电话。3 、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五不准”规定。根据国有
企业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在企业物资购销、项目开发等经济活动中牟取私利;不准个人及其
亲属违反规定投资入股与其所在企业有关联交易、有依托关系的私营、民营企业;浃将国有资产
私自委托、租赁、承包给自己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经营;不准违反国有资产监管程序和企业
规章制度,擅自决定对外投资、借贷、融资、担保等重大事项;不准利用企业的业务渠道从事个
人谋利活动”的规定,与局直龙丰粮库签定党风廉政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追究办法。认真
执行市纪委各项规定,对局处级领导干部的住房问题、赊帐吃喝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4 、加大
行风建设,强化制度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条例》,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制定了八条“行风行为规范”、六项优化环境工作制度、54个各项工作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自
我约束能力。

  对集中上来的三方面12个问题分类梳理,专题研究落实。5 、加强党性党风教育,提高干部
拒腐防变能力。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市粮食局先后5 次召开党委会,6 次全体职工大会,集中进
行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为中心内容的学习。局党委中心学习组及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
利用一周的时间,进一步学习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
条例》、《十六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视
察西柏坡的讲话,学习省、市“两风”建设会议精神,学习双城、五常、北安市、市公安局、市
水务局等“两风”建设典型单位先进经验。开展了学党章、促廉政、树形象、做“三个代表”的
忠实实践者的教育活动。

(王艳秋)


[精神文明建设]

  1 、积极开展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行业新风、让人民满意”为内容的富有时
代特征的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活
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公司法》、《破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
意识。开展了“争做文明职工、争创文明科室”活动,调动了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七、一”前夕,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瑷珲历史陈
列馆,进行了一次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八、一”走访慰问武警黑河支队,
为部队官兵捐赠各类书籍200 多册,支队政委为粮食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国防知识教育课。开展
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春节期间,处级领导干部捐款1 400 元,走访慰问了5
户特困户,为特困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在逊克县宝山乡和嫩江县遭受火灾和水灾之后,领导干部带头,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共捐款
6 05 0元,捐衣物200 多件;在开展为老区建设做贡献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为革命老区逊克县
边疆镇捐款5 000 元,捐赠微机4 台。为帮扶对象残疾人付义捐款2 000 余元;为本局大病职工
李宝君捐款12 000余元,等等,年初以来共计捐款近30 000余元。此外,局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积
极参加黑龙江公园建设活动,认领绿地495 平方米,8 个花坛,植树种花,美化江边公园。同时
为改善办公条件,局机关全部换成了塑钢窗户,各科室都配备了饮水机,全体干部职工饮用上了
五大连池矿泉水。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粮食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
为统一的工作目标,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操作、同评比、同考核、同总结,使市局两个文明
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2003年2 月被省政府、省文明办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 、定点包
扶重灾村工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粮食局负责定点包扶受重灾的逊克县逊河镇三合村。在市
委召开动员大会的当天,市粮食局党委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落实,第二天派出工作组对三合村
的受灾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三合村农民急需解决的田间路修建问题立即组织落实。由逊克粮食
局1 名副局长带领1 台装载机到三合村帮助农民装运砂石料,农民出动几十台小四轮车拉运铺垫,
两天时间装运石料近800 立方米,修复了5 条田间路,方便了村民的秋收,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为特困户解决大米、面粉1 000 公斤,发出慰问金2 000 元。为认真做好定点包扶工作,完成各
阶段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黑河市粮食局定点包扶重灾村工作方案》,将方案及时上报市农委。

   (王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