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供销

供销



[概况]
  
  市供销社按照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以体制创新、强化服务为重
点,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实现销售33 000万元,同比增长39.9% ;实现利润5.3 万元,同比增
长4 倍,开创了供销合作事业的新局面,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仇野)


[体制创新]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真正发挥供销社的职能作用,使其体制、机制更加适
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加适应服务“三农”的需要,市供销社从各地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体制创
新,提高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市供销社把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作为市县两级
联社职能转变的重要工作,4 月初开始筹建黑河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经过了调查研究、
《章程》起草、征集会员、验资注册、多方协调、组建机构等工作,年底正式成立。嫩江县在筹
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同时,又筹建了农民经纪人协会。

  爱辉区挂牌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其他县市创建“农合会”的工作也都积极开展起
来。市县创建“农合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标志着全市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又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基层社是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和为农服务的前沿,全市各级供销社紧紧围绕把基层社办成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以市场为取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对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取得了较
好的成效。一是把服务功能较强、资产条件较好的基层社确立为示范社,重点进行培植引导。全
系统所确立的嫩江县伊拉哈、北安市石华、爱辉区西峰山等3 个示范社,通过改革创新,不仅提
高了服务功能,而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效益水平。二是吸纳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领办基层社,
发挥农民经纪人或专业大户信息灵通、管理经验丰富、经营流通渠道广等优势,拓展了基层社为
农服务的空间,重新树立了供销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至年底已有北安赵光、嫩江前进、五大
连池太平、爱辉区新生等8 个基层社实现了能人领办,占全市供销社系统基层社总数的14% ,为
真正做到民有、民营、民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对亏损较重、竞争力较差和无望发展的基层
社,采取抽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出售等方式,使其甩掉包袱、轻装前进,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四是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拓展基层社发展空间。嫩江县伊拉哈供销社招商引资开发原有的门市,
建成4 000 平方米的商服和住宅楼,基层社获补偿新门市400 平方米,增值资产60万元。北安市
通北供销社招商开发了410 平方米临街门市。嫩江县霍龙门供销社多业并举,种植大豆1 800 亩,
养殖牛80头、羊250 只,年盈利10万元。海江供销社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维尔集团,投资35万
元,建立了脱水蔬菜加工厂,与农民签订收购蔬菜订单合同,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解决
农产品卖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供销社针对由于政策、经营环境的改变,资金包袱、人员
包袱沉重的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社属企业改革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第一,对上
年改制成功的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一步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完善用工、分配、
奖励和各项工作约束制度,从而逐步形成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内部决策、运行和管理机制,激发
了企业良性发展的内在活力。第二,各县级社为解脱企业债务包袱,继续回购长城公司对社属企
业的债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企业深化改革创造了难得的先决条件。第三,各地供销社从为
农服务的大局出发,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全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契机,主动向政府
汇报、协调,争取供销社企业改革纳入国企改革的范畴。2003年,孙吴、逊克两地已将供销社所
属企业全部纳入国企改革的范畴。

(仇野)


[农资供应]

  市供销社从备春耕生产的大局出发,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供应工作。加强
市场调查。全市供销社系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对比不同品种肥药的施用效果,以及
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需肥药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市场调研,保证全市农民用上“放心肥”。组织货源,
平抑市场价格。全市各级供销社在国内国际化肥市场价格上涨,主要品种货源紧张的情况下,坚
持为农服务宗旨,把农资供应作为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主动地与有
规模、有实力的中化公司、省农资公司合作,实行代理、联营联销、连锁经营等营销方式,并吸
收和消化生产企业和进口公司一部分调价价差,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竞
争层次。首先加强县基连锁经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连锁经营网络,进一步完善“送肥进村屯、
服务到家门”、延时销售、电话订购等服务项目。同时通过科普大集的宣传,农资公司、庄稼医
院现场指导等途径,开展了技术咨询、坐堂授课、测土施肥以及配发肥药说明资料等项服务。为
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农资公司对3 月末前购肥的农户及时兑现让利优惠政策,并对生产资
金短缺的农户,继续实行以粮换肥的赊销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化肥供应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行
业自律。全市各级供销社、农资公司严格执行“三证一单”(合格证、准产证、登记证、化验单)
的进货制和服务承诺制度,真正做到综合服务、质优价廉。全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经过不懈努力和
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共采购储备化肥8.98万吨,下摆销售8.52万吨,占全市供应总量的85% ,
完成了本系统年度工作目标,同时储备销售农药210 吨,农膜30吨,保障了全市备春耕生产的需
要。

(仇野)


[减债解困]

  市供销社将减债解困工作列入对各县级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明确各县级社债务处置工作
都由一把手负责,组成专门机构,集中时间,攻坚克难。各地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积
极与长城公司沟通协商,回购资产7 204 万元(其中逊克县回购1 325 万元,五大连池市回购5
879 万元),加之上年嫩江、孙吴、爱辉区回购的6 901 万元,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回购资产14 105
万元,占长城公司对全市供销社债权总额的81% ,高出全省系统内65个百分点。此外,依法破产
处置债务267 万元,以资抵债减少债务867 万元。至年底累计处置历史债务15 239万元,占全系
统债务总额的66% ,负债率降至50% 以下。全市供销社系统在处置债务工作中,均采取县级联社
统一协调企业间利益和统筹回购资金的方式,以联社理事会名义整体打包回购,从而真正盘活了
资产。通过债务处置,供销社在一定程度上甩掉了包袱,为谋求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仇野)


[发展农村中介组织]

  供销社围绕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大局,在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成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村屯合作服务站等各
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338 个,其中村屯合作服务站307 个,专业合作社24个,专业协会3 个,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3 个,农民经纪人协会1 个,发展农民经纪人843 人。在为农服务的过程
中,各级供销社凭借场地、设施、人员和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发挥中介作用,帮助
农民推销以大豆为主的农副产品51 000吨,山特产品2490吨,达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在供销社
的组织引导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
民增收、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引导农民生产、
销售的一支重要中介力量。

(仇野)


[完善市场体系]

  继孙吴北方综合市场和爱辉果蔬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2003年嫩江县供销社与日本客商
合作,引资1 600 万元,建成了18 000平方米位于繁华地段、商服功能齐全的嫩江供销大厦。逊
克县供销社新建了农药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 800 万元,创经济效益10万元。孙吴县供销社建成
了生资公司办公大楼,经营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至年底,全系统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已经达到10
处,年交易额15 000万元,成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依托。

(仇野)


[文明单位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加强党建和机关自身建设,全
面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干部职工的言行。结合“两风”建
设活动和“新世纪黑河人形象”教育活动,坚持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基层和农民的服务水
平。同时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和供销社优良传统教育活动,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机关作
风、党风廉政建设明显加强。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
利用每周三的学习日并结合自学,市社党组和中心组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在提高学习实效性的
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抓文明创建工作。以人为本,
以各种文体活动为载体,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齐抓,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知识竞赛,
寓教于乐,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被重新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