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

教育



[概况]

  全市“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年入学率达97.9% ,全市初
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青壮年文盲率为0.09%.稳步推进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致力发展高
中教育。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总数同比增长30.3% ,高中学生总数达到了12 018人。全市高中毕业
会考通过率为96.2% ,升入本科人数达2900人,升学率为77.1%.北安一中、嫩江高中的示范性高
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黑河中学俄语学科教育基地已通过省教育厅批准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进一
步规范了幼儿教育。各县(市)区取消了学前班。在全省率先启动“村村大学生工程”,组织258
名学生参加了全省统一招生考试,高职考试录取率为92% ,其中有18名学生进入本科段。全市开
展的农民培训、下岗职工培训、职工岗位培训达23万人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共投入
建设基金3 564 万元,新建教学楼17 206平方米,改造D 级危房11 420平方米。总投入600 万元
的教育大厦投入使用,完成了与省教育厅无纸化办公对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总投资180 万元
的市教育信息中心平台启动使用,市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建成,推进了政务信息化建设。

(吴守垣)


[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

  概况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是全市唯一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00 亩,仪器
设备总值2 066 万元,图书资料38万册。有专任教师285 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20 人,硕
士研究生15人,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1人,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和专家82人。在
校生达4 114 余人。开设了29个师范、非师范专业。学校规模基本达到本科院校标准。多年来一
直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保持着友好往来与多种合作。

  2003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年。全校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建立北疆国门大学——黑河
学院这一奋斗目标,全面落实2003年学校发展规划,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快速增加,办学实力和
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办学向纵深发展,办学空间得到广泛拓展,全年的整体工作焕发
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全面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筹建黑河学院与确定办学方向黑河市委、市政府把在齐大黑河分校基础上建立黑河学院确定
为黑河市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成立了黑河市专升本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建立黑河学院的目
标,学校将办学方向定位为:以培养适应黑河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专门人才
为目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原则,建立多学科型的普通高等学校。为实现这一定
位,增设了化学、历史、计算机3 个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3 个专
科专业,加大了多学科和非师范类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为学校升本后逐步向多学科的普通高等学
校过渡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注重课程体系建设,确定俄语、中文、数学3 个专业为校级重点
专业,化学分析、数学分析、数据结构、俄语精读、中文写作、油画6 门课程为校级重点课程,
以此带动全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3 月,黑河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 联建互助创建
黑河学院募捐活动方案> 的通知》。许多单位职工积极为黑河学院的建立捐款捐书。学校于3 月
20日设立升本工作倒计时牌。8 月8 日接受了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设置专家组的检查评估,通过
了省级验收,并上报国家教育部。12月2 日接受了黑河市县领导对学校升本工作的检查。12月16-17
日,全国高评委专家组考察评议黑河学院设置工作。教育部专家视察了学校的电教中心、计算机
系、图书馆、理化实验室等地,观看了精彩的升本文艺汇报演出,专家们认为申报黑河学院“非
常必要而且迫切”,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基本达到了”升本要求。

  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文明建设工作方案。以各处、
室、系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科室和文明个人标兵评比活动,涌现出了10个文明科室和
136 名文明个人标兵。修定完善规章制度,印发了《黑河学院规章制度汇编》、《黑河学院部门
职责范围和岗位职责汇编》和《黑河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全年集中开展了两次以维护政治
稳定、维持教学秩序、治理治安秩序、净化育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活动月”工作。充
分发挥“两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地推进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组织开展了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以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的普遍培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进行了“增强安全法制意识,加强自我防范”的讲座。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师生喜闻乐见的文
化体育活动、军训活动;开展了10余次演讲比赛和大学生辩论赛;美术系师生举办了“师生美术
作品展”;以音乐系师生为主举办了专升本大型汇报演出等数10次文艺演出,与公安部门联合举
办了“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演出和图片展,结合当前形势开展了多次国际国内形势任务讲座。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校无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生。

  扩大招生规模与拓展办学空间实现了在全国跨7 省市招生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专科招生864
人,本科招生523 人,创学校办学历史新高。毕业生845 人,其中专科毕业788 人,就业率82%,
本科毕业57人,就业率100%. 学校采取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提供校园勤工俭学岗位、师生个人
捐款、集体资助、提供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为在校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困难、帮助其走出
困境,完成学业。2003年3 月,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为特困生献一份爱心”活动的通知》,
要求16个党总支、直属支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为22名优秀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每人每月100-150 元人
民币的现金资助。此项活动从2003年4 月份开始,每年将捐资人民币33 000元,到这些学生离开
学校毕业,预计捐资132 000 余元人民币。与俄罗斯高校联合办学呈现良好趋势,在互派教师、
互聘专家、接收短期实习生等联合形式的基础上,本年度聘请了13名俄罗斯高校教师来校任教,
其中3 人为长期聘用;招收了77名俄罗斯留学生在校长期学习汉语语言,增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
能力;与俄布市国立师范大学、阿穆尔大学互赠图书10 000余册,充实了外文图书资料;与俄布
市国立师范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标志学校办学层次有了新的提高;文化交流
活动和联合办刊工作继续健康发展。

  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整合“两训”工作,探索研培一体的
工作模式。全年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两期,188 人次;初中教师培训班10个学科,560 人次;
进行骨干校长培训对象的选拔,247 名校长进入考察和考核阶段。招收各类学员328 人,毕业生
275 人。网络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本建立。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增设了水利水电专、本科专业。共开设了6 个本科专
业、12个专科专业,全市开放教育学生达1 862 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明显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成果全年投入近30万元,选送5 名教师读研,1 名教师进修,3 名教师
做访问学者。学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达70人,博士在读1 人,学成归来的硕士生15人。本年度有5
人晋升为教授,9 人晋升为副教授,10人晋升为讲师。投入11.1万元,吸引俄罗斯的教师和教育
专家13人来校任教,优化了音乐、美术、外语等专业的教师结构;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全
年接收2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有效缓解了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建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确立校级学科带头人16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4名,并为其建立业务档案,在业务提高上给予
政策倾斜,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完成了黑河金矿破产人员32人的接收、安
置工作。学校注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全面实施了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与奖励制度,
建立了激发教师潜力、提升科研水平的科研激励机制,使学校的科研层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本
年度出版专著、教材25部,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61 篇,开设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6
项,其中结题11项。

  加大建设投入与完善办学设施全年各项建设总计投入1 257 。8 万元。其中先期投入533.9
万元,完成了4 900 平方米的6 号学生宿舍楼的建设,9 月份正式交付使用;完成了460 平方米
的锅炉房扩建工程,安装启用了1 台15吨的全自动化管理的新锅炉;完成了2 100 平方米的留学
生公寓的基础工程。引资建设了2 300 平方米的商服中心,10月份正式交付使用;引资扩建2 号
食堂,完成了1 000 多平方米的工程。投入15万元,进行供暖锅炉改造和配套水、电、管网的改
造。打钻了1 口98.6米的深水井,铺设了130 米的供水管道;检修了全部的锅炉辅机,并为第一
食堂安装了1 台1 吨蒸汽锅炉;新增800 千瓦变压器1 台,完成了变电所的搬迁和改造;改造了
动力电、照明电的线路,架设了新宿舍楼区的内外用电网络。投入171 万元,维修和粉刷了所有
的教学楼;投入44.8万元,完成了礼堂装修;投入15.1万元,完成了综合楼电梯安装。投入53万
元,全面启动了校园绿化和美化工程,顺利完成了校区校园环境改造,增添了8 000 平方米绿地,
铺设了近12 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新修水泥路面近3 600 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5盏,安装了中
俄双语的校园指示牌。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订购500 万元教学设备。投入近70万元进行化学实验
室改造。增加了计算机的数量和投影设备,完善了外语语音室建设。投入50万元,完成了校园网
二期工程的建设。初步实现了校园信息共享及双向传输。投入了近100 万元购置图书;投入20万
元购置图书设备。完成了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流通领域实现了读者借阅的计算机
管理。有100 台电脑为师生提供情报检索服务、网上服务、中英文影视光盘服务、读者培训等。
图书馆已由传统型向多功能、开放式、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迈进,发展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
心。偿还银行贷款本息800 万元;偿还综合楼欠款220 万元。

(吴赛娟)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003年9 月,嫩江县、五大连池市作为市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入新一轮课改实验。
全市已有474 所学校、1 887 名教师、21 351名学生走进新课程。扎实有效地组织培训,为课改
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全市第一轮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全部完成,市县两级累计培训教师14 909
人次。突出校长培训,努力打造课改领路人队伍。定制度、取经验、重实效,通过笔试、答辩新
课改通识等考核措施,选拔市级骨干校长77名,占全市校长总数的6.9%. 实施“分科联动”抓实
课堂教学。抓“分科联动”、“课例引领”、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彰显办学特色,
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升华了办学理念,黑河实验小学的“我能行、我真棒”;黑河二小的
“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构建师生共同发展乐园”;黑河五小的“赏识激励,和谐发展”;黑河
六小的“回归孩子天性,发展孩子个性”等新办学理念正在被师生共同认可转化着,用办学策略
细化着,以办学行为物化着。依托社区资源,开发地方课程。有嫩江县的“大豆种植技术”课程;
孙吴县的爱国主义读本;黑河五中的“黑河边贸”教育;新生小学的山区中草药、山野菜系列加
工课等都在努力实现实践活动课的突破。改变单一课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区。

(吴守垣)


[省级俄语教育学科基地]

  2003年12月20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在黑河中学新建的综合楼宣读了省教育厅关于批准
黑河中学为全省普通高中俄语教育学科基地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郑增仪副司长和孟凡杰副
厅长为黑河中学省级俄语教育学科基地揭牌。省级俄语教育学科基地的建设是充分发挥中俄边境
地域、人才的优势,做大、做强俄语特色的文章,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全新的时代背景
和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优化、组合、利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提升总体办学水平;发
挥辐射、示范作用,为全省普通高中俄语学科教学提供发展的平台。

(吴守垣)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从2001年启动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经过努力,已完成了对45所中小学的25 518平方米D
级危房的改造,全市共投资金3069.2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投资1 761 万元。共新建校舍38 225
平方米,经2003年的第三次核查,全市有138 所中小学危房89 910平方米,其中D 级危房学校102
所,面积62 775平方米,规划在3 年内全面完成改造,其中,2003年改造危房学校11所,新建校
舍19 402平方米,其中D 级危房面积10 953平方米,计划投资1 388 万元(含中央补助资金220
万元,省级补助资金积220 万元)。在扩建校舍工程中,7 月不幸发生了北安和平小学坍塌的重
大事故。

(吴守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