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文化

文化



[概况]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市文
化局党组团结和带领全市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北方文化名城”建设为目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较好地
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 月,根据市政府关于文化、体育两局分设的指示精神,顺利地完成了两
局人、财、物的分离及相关工作。既保证了两局分设前的各项衔接与协调工作,又保证了文化、
体育两局各自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分设后恢复原名“黑河市文化局”。内设机构4 个;办公室、
艺术科,社会文化科,文化市场与新闻出版科。行政编制8 人,工勤1 人,其中班子成员3 人;
科级干部4 人。黑河市下辖二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三县(嫩江县、孙吴县、逊克县)2 区
(爱辉区、五大连池风景区)。文化行政编制68人。所属文化事业单位52个,其中文化馆8 个,
图书馆6 个,市场办(所)7 个,电影公司7 个,电影院6 个,博物(陈列)馆6 个,艺术学校
1 个,戏工室1 个。有职工52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 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143 人。
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6 个,即:文化市场管理处,人民艺术剧院,电影公司,省艺校黑河分校,
群众艺术馆,戏工室。电影公司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民艺术剧院为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其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直属单位总编制226 人,有职工197 人,中级职称以上98人,离、
退休65人。

(赵明)


[艺术创作和展演]

  按照市委、市政府“抓精品、育人才、进市场、求发展”的要求,重点在艺术品创作生产和
展演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认真解决缺乏好剧本这一制约艺术生产的瓶颈问题,加强了精品
创作生产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市文化局艺术精品创作专项推进小组,积极组织协调戏工室、艺术
剧院等单位开展精品剧目创作与生产。市人民艺术剧院生产的以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无
场次话剧《走出迷雾》,于11月份赴吉林、齐齐哈尔等地进行了商演;市戏剧创作工作室创作的
神话音乐剧《神泉》已完成初稿。二是组织开展了重大节庆演出活动。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
主题举办了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来自俄阿州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应邀参加了演出。与计生、土地、
水务、环保等部门合作,举办了《情系国策、爱我黑河》公益性专场演出。为了迎庆鄂伦春族下
山定居50周年,举办了《牵手同心五十年》专场文艺演出。12月28日,市文化局主办,市演出公
司承办了《难忘的旋律》2004年元旦中外影视金曲音乐会。三是文艺作品推陈出新,各项赛事成
绩喜人。2003年全市共创作生产剧(节)目200 余个。主要作品有:无场次话剧《走出迷雾》、
表演唱《红红火火唱着过》、小品《跨国打黑》、抗非典歌曲《崭新的旋律》、《温柔的天使》
等等。嫩江县评剧团创作的地方戏《巧治怪胎》参加全省地方戏调演获表演一等奖,并获全省地
方戏电视大奖赛金奖;黑河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田野、张梦琼参加全省声乐大赛,荣获演唱三
等奖。

(赵明)


[制定发展规划]

  一是黑办发[2003]14号文件下发后,市文化局党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题工作组抓文件
落实工作。并多次召开系统主要负责人会议,对市直和各县(市)区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现
状进行了调查摸底,研究制定了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领导责任制。同时,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2003
—2010年黑河市经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和《黑河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规划》。与市财政局共
同制定了《黑河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申请省专项的请示》,向省专项资金领导小组申报了18个文
化设施建设补助项目。

(赵明)


[创新活动载体]

  一是以创新活动方式和丰富活动内容为主要目标,加大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和辅导工作
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市共组织各类广场文艺演出300 余场,市区演出近100 场。9 月
8 —14日,在黑龙江公园世纪文化广场举办了“周末大舞台”广场文化展演周活动。选调了兴安
社区、老干部艺术团、团市委、广播电视局等6 个代表队的近100 个优秀节目参加了演出。世纪
文化广场启动后,利用“周末大舞台”原址开辟了“夕阳红文化广场”,组织开展卡拉OK、交谊
舞活动。市群众艺术馆辅导老师编创了“拉丁健美操”进行广场教学。举办了为期1 周的广场新
秧歌专题辅导班,部分县(市)区及街道、社区的群文工作者参加了学习。二是围绕“文化先进
县”创建工作加强“文化下乡网络”建设。组织了“心连心奔小康送文化下乡”活动和农林科教
影片汇映活动。全年共组织送演出200 余场,送电影300 余场,送图书近9 000 册。县级以上文
艺团体结对子,对口帮助农村乡镇培训文化骨干工作,初步建成农村“文化辅导网络”,坚持常
年下乡。逊克县车陆乡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首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活动”
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和奖励。三是精心组织群文赛事活动,提高艺术水平。举办了黑河市首届青
春风采大赛暨第二届“世纪之星”模特选拔赛,9 月下旬与市舞蹈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市区少年
儿童舞蹈大赛”,来自市区的黑河艺校校外辅导班、人民艺术剧院少儿舞蹈班、静波舞蹈学校、
红舞鞋舞蹈工作室参加了比赛。参加省举办的“城市之光”群众文化展演周评比活动,共有6 个
节目获一等奖,14个节目获二等奖,市文化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省京剧票友大赛中获京剧金
奖2 个,评剧金奖1 个,市群众艺术馆获优秀组织奖。王文华在“全国都市评剧票友邀请赛”中
荣获“全国都市评剧‘十大名票’”称号。

(赵明)


[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

  一是顺利完成文化、体育局人、财、物的分离及局机关的搬迁工作。二是以市演出公司为主
体,加大了外联工作力度。吸纳黑河市速达音响服务部加入了演出公司。演出公司先后承接了5
场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并承办了2004年元旦中外影视金曲音乐会。三是开展了文化产业专题
调研工作,对电影放映队伍、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情况及营业性演出场所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
握了第一手资料。四是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努力改善文化设施条件。黑河艺校自筹资
金20余万元对部分校舍进行改造扩建,新增校舍面积275 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招商
引资等办法,多方筹资300 万元,对已是危楼的黑河人民艺术剧院进行拆除翻建,计划2004年底
竣工并交付使用。

(赵明)


[规范整顿文化市场秩序]

  积极促进市场发展。为改善文化市场投资环境,涵养税源,拓宽就业渠道,减轻社会压力,
积极支持农村和边远地区从事大众型低消费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并对下岗职工、特困户、残疾
人申办文化经营项目给予了政策扶持。同时,鼓励各种经济形式、投资形式兴办文化经营项目,
繁荣文化市场。全市有歌舞娱乐场所132 家,音像制品经营业户105 家,“网吧”137 家,游戏
厅49家,书报刊经营单位58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化市场共安置下岗职工1 000 余人,纳税
近百万元。一是开展了以“把盗版分子送上法庭”为主题的音像制品法制宣传周和庆祝《著作权
法》实施十二周年宣传活动,举办了文化市场经营业者法律法规培训班,走访业户200 余家,帮
助经营业者解决实际困难,体现了管理就是服务的宗旨。二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以收缴政治性
非法出版社、查处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加强印刷复制企业监管等工作为重点,开展了第十五次
“扫黄打非”工作。三是按照全国“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
农民负担工作”的要求,停办了《北安报》和《黑河科技》,并对2004年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
做出了具体规定。四是针对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网吧”噪声扰民问题,市文化局会同市公安局、
市环保局对市内40家网吧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取消了外置音箱。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管理条例》的规定,为达到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网吧”管理的目的,在全市“网吧”开展了
安装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软件工作。

(赵明)


[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组织相关人员对近5 年来各地、各单位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进行了回顾,认真总结了过去工作
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对外文化交流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文艺演出团体的交流要由政府间的
互访向商业运作方面转变;文化交流的范围要由艺术表演活动向文化、艺术教育、艺术展览等方
面扩展;文化交流地域要由原来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市间交流向双方腹地延伸;交
流对象要由原来的多是专业表演团体的交流向民间团体的交流发展”的工作思路。非典疫情过后,
组织人民艺术剧院17名演员,首次赴俄罗斯阿穆尔洲腾达市参加该市的市庆活动,进行了为期5
天的演出。应俄阿州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米舒宁的邀请,由局长赵玉林带队,对俄阿州进行了回
访。考察和了解了阿州的文化资源,观摩了专业团演员的排练和表演,与阿州文化界人士就2004
年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以及组织俄方文艺团体进入国内演出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商谈,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