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编制
人事编制
[概况]
全市人事编制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开展工
作,以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公务员管理新机制、行政审批新机制,开展为“四大一非”服
务活动为重点,努力为黑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完成了人大政协群团
机关和法检两院机构改革,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了行政效能。积极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
市直在5 个系统的6 个单位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了人才战略实施,在人才培训教育、人才
环境优化和人才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出台了《黑河市人事局改
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黑河市人事局关于建立三个新机制开展一项活动的意见》、《黑
河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处理试行办法》、《黑河市直党政群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创办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拓宽了为
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变侧重管理为侧重服务,提高了人事编制工作水平。深入实施人事形象工
程,进一步提高了人事编制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水平。
(罗延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召开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座谈会、试点单位和主管部门座谈会,下发了《黑河市事业单
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市直确定了在教育系统的逸夫中学、卫生系统的中医院、广电系统
的网络公司、建设系统的园林处、排水处进行以聘用制和工资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
革试点,到2003年末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在试点单位中,除领导班子成员外,其他人员全部
参加了聘任,有93人参加中层岗位聘任,落聘13人,2 名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被聘到工勤岗位,
21名原工勤人员被聘到管理和技术岗位。逸夫中学实行了30% 的活化工资,排水处、园林处把工
资总额的70% 进行活化,工资档差最高达到500 元,中医院把工资报酬与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
工资相差3 —4 倍,黑河日报社实行零工资制,每月按考核结果兑现工资。
(范炯光 王在东)
[综合计划]
一是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对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统一换发了《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印
发《黑河市人事局关于核定2003年度工资总额的通知》,对市直155 个差额、自收自支单位和部
分中省直单位核定了工资总额。二是认真做好工资统发工作。按规定和程序,对各单位人员及工
资变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及时调整数据库。三是加强了调研工作。全市人事系统共上报调研文
章40篇,3 篇上报省人事厅,1 篇上报市委政研室。四是完成了干部、工资统计报表工作。
(李文)
[考试录用]
一是为2002年参加全省统一招考公务员的逊克县、五大连池市办理录用手续15人。二是组织
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参加2003年黑龙江省各级党政机关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
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录用了9 名人员。三是为事业单位464 人办理了初聘、续聘手续,解聘26
名。
(吴艳平)
[考核培训]
一是代政府提请人大任免35人次,提供相关材料980 份。二是全市对4 名公务员办理了辞职、
辞退手续。三是与市监察局联合制发了《黑河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
为处分处理试行办法》,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全市各级政府和市直各单位执行,对本市经济发展造
成不良影响的,视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年度考核等次降档、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四是在全
市人事编制系统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印发了《全市人事系统目标责任制暂行办法》,对全市7 个
县(市)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五是做好2002年度考核奖励工作。全市参加年度考核的
国家公务员共有6 557 人,其中优秀662 人,称职5 848 人,基本称职23人,未定等次20人,不
称职4 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1 328人参加年度考核,其中优秀3 066 人,合格28 209人,未定
等次31人,不合格22人。在考核的基础上,对648 名国家公务员、2 932 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
行了年终奖励。六是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印发了《黑河市2003年国家公务员培训计划》,举办
了技术监督和医药系统及各县(市)区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3 期,培训128 人;举办了公安
系统国家公务员过渡培训班4 期,培训144 人;举办了1 期公务员汽车驾驶培训班,培训23人。
七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举办了专业技术人员WTO 知识培训班1 期,培训285 人;对117
名图书、档案、林业、医疗等专业的不对口人员进行了培训。
(李伟)
[人才流动调配]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全市对11名新进事业单位人员按聘用合同制办理了调入手续。
建立了市直事业单位人员数据库,对市直266 个事业单位6 844 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并输入
微机。出台了《黑河市直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办领办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截止
年底市直共有12人申报离岗领办创办民营企业。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并的5 个部门21
人办理了人员整体划转手续。为大农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工程和非国有企业等单位调配专业
技术和管理人员82人。加强调配管理工作,全市共办理调动手续385 人次。
(何敏)
[毕业生就业]
一是开展毕业生需求调查及预测工作。全市需求28名本科毕业生,供需比例为26∶1.二是做
好毕业生接收报到和就业工作。全市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708 名,其中本科生32名、专科生130
名、中专生546 名。已就业1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2%,未就业696 名,占毕业生总数的97.8%.
三是提出了2003年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就拓宽就业渠道提出了5 条就业优惠政策。四是做
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各项工作。市直将待就业毕业生档案500 册转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实行统一
管理。为宏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7 家非国有单位推荐急需毕业生19名。
(吴艳平)
[军转干部安置]
2003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74名,其中计划分配8 名(团职1 名、营职5 名、连排职2
名),安置在市直3 名、嫩江5 名;自主择业66名(团职15名、营职39名、技术干部12名),安
置在黑河市区49名、孙吴县7 名、逊克县3 名、嫩江县2 名、北安市3 名、五大连池市2 名。成
立了黑河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对149 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进行全面普查,为66名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办理报到登记落户等相关手续,为108 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落实了社保资金等
优惠政策。开展了企业军转干部情况调查,全市企业军转干部共有206 人,企业拖欠军转干部工
资、养老金、药费等共计244 余万元。起草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地集中在边远艰苦地区的
原因及对策》调研报告,上报省人事厅及省军转办。
(何敏)
[职称管理]
一是完成2002年度职称经常化评审的收尾工作,对评审通过的高级职称296 人,中级职称832
人下发了文件,办理了资格证书。二是完成对340 名晋升高级职称的审查和近200 名晋升中级职
称人员材料的审查工作,完成662 名中级教师评审和审批工作。三是完善了职称评聘分开的管理
制度。下发了黑河市《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期满重新聘任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完成
了2003年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到期重新聘任工作,共有近50个事业单位的1 000 余人
履行了重新聘任手续。对市直事业单位所有具有政工职称的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登记,正高级1 人、
副高级67人、中级93人、初级22人。四是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统计,及时将27 525名
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入库储存,并按时上报省人事厅。
(范炯光 王在东)
[职称考试]
组织了计算机、外语、会计、经济、卫生专业职称考试,共4 351 人参加考试,完成31项专
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报名工作,共计4 970 人报名。
(周佳木)
[专家管理]
对市县两级学科梯队进行重新的检查评估,确定市级学科梯队43个,县级学科梯队46个。完
成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向省人事厅上报2 名人选,并给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的专家发放了津贴。
(范炯光 王在东)
[工资工作]
一是完成了2003年1 月1 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连续5 年考核称职晋升级别工资工作。根据黑
人办字[1998]231 号文件规定,为全市机关单位11 375人晋升了级别工资。二是完成了2003年
7 月1 日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标准工作。根据黑政办发[2003]59号文件规定,为全市机关、
事业单位56 235人调整了工资标准,其中机关13 670人,事业单位42 565人,月人均增资50.04
元。三是完成了2003年10月1 日正常晋升工资工作。根据黑人发[2003]87号文件规定,为全市
机关、事业单位54 799名连续两年考核称职(合格)工作人员晋升了职务工资。四是完成了2003
年7 月1 日调整警衔津贴标准工作,为全市2 746 人调整了警衔津贴标准。五是为全市机关、事
业单位办理其它各项工资及津(补)贴6 154 人次。
(单延江)
[福利工作]
一是全市为773 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二是根据黑政办发[2003]59
号文件规定,从2003年7 月1 日起,为全市18 355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了离退休费。
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1 431 人,月人均增加离休费67元;退休人员16 924人,月人均增
加退休费47元。
(哈玉宝)
[引进国外智力]
2003年全市有14个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被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比上年增
加了5 个;有2 个出国培训项目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该项目填补了黑河市出国培训项目
的历史空白。共执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3个,聘请俄罗斯专家21人,申请引智经费31.87
万元,其中海外专家龙江行专项经费5.9 万元,比上年增加了8.5 多万元。首次组织了2003年黑
龙江省黑河海外专家龙江行活动,邀请了9 名海外专家参加黑河分会场活动,解决了孙吴县大果
沙棘的规模繁育问题和企业和科研单位重点技术难题3 个,执行正式项目4 个,签定引智和经贸
协议5 个。积极开展引智成果推广工作,全市大果沙棘树种植面积达到了3.6 万亩,比上年增加
1 万多亩。
(王庆灿)
[目标责任制工作]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了《黑河市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2003年度目标责任
制方案》。督促各单位建立了工作流程和长效机制,并对市直34个政府工作部门进行了检查。
(丁晓华)
[人才工作]
1 、加强了人才开发工作。一是全市共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985 期,培训农民43 000余
人次,其中培训农业短缺人才近3 000 人。二是开展了参加全省农村优秀人才表彰活动人选的推
荐工作。经评选,嫩江县前进镇繁荣村党支部书记孙守臣获全省农村优秀人才荣誉称号。三是举
办聘用制干部岗前培训班1 期,培训35人。四是针对全市建筑行业现有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的
实际情况,会同黑河市建设局首次在全市开展了建筑行业大专学历教育,聘请佳木斯大学土木建
筑学院教授为黑河市100 名学员讲授建筑专业知识。五是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外语培训,共培训
261 人。
2 、做好人才交流服务工作。一是加大了黑河远东人才网站的宣传力度。将526 名求职人员
和68个招聘单位的相关和有关人才政策、制度、工作信息等内容登录上网。二是为涉外公司、化
妆品行业举办7 次小型人才招聘洽谈会,共推荐231 人,用人单位招聘38人。三是积极引进外地
人才。市人才中心带队赴哈招聘人才,共有来自山东、青海等地和省内各地市的460 多名、近50
个专业的应往届毕业生意向来黑河工作,其中有30% 是各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市人才中心建
立了专门的人才库,通过与齐大黑河分校、市第一医院等用人单位对接,有10多名本科毕业生同
意来黑河市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210 多人。四是加强人事代理工作。新增8
个单位近500 人,通过上门宣传,交通银行黑河分行将65名下岗职工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转交
人才中心管理。完成了非国有单位晋升中级职称人员的审核、审批工作,共为建筑行业11人晋升
了中级职称。全市人事代理达103 个单位、1 400 多人。五是加强了人事档案规范管理,全市人
才部门共管理各类人事档案5 600 余本。六是完成了2003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岗位等
级资格审核、培训和考试工作,审核技师620 人,审核高级工200 人。
3 、认真开展有关调研工作。一是配合市委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及市直70多个事业单位,
对黑市办发[2001]10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二是对全市2002年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情
况进行了调查。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人才流动单位8 个,人员编制29个,实有人员22
人,人事代理单位91家,代理人数838 人,存档总量4 452 本,需求信息131 条,求职信息966
条,实现流动149 人。
三是与省博士后管理办专家建立联系,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工作,面向全市企业开
展了急待解决问题的调查。四是结合全市实际,在人才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撰写
了《黑河市人才开发浅见》一文,并在《黑河学刊》第六期发表。
(李春勇)
[人事信息与宣传]
全年共编发人事工作信息21期、专报11期,共73条信息,被省委办采用2 条、省人事厅采用
20条、市委办采用11条、市政府办采用17条,共采用50条,采用率为69%.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稿
件被《中国人事报》采用7 篇、《人力资源》采用10篇、《公仆与信访》采用1 篇、《黑河日报》
采用22篇、黑河电视台采用3 篇、黑河广播电台采用5 篇,共采用48篇。
(李文 曹柏艳 白振兴)
[机构编制]
1 、圆满完成人大、政协群团机关和法、检两院机构改革任务,通过了省编办的检查验收。
2 、市直进行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由225 项减到147 项,精简比例为34.6% ,待市
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精简,由3
641 项减到1 107 项,精简比例为69.5%.3 、认真抓好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指导省、市两级
行政执法试点市—北安市制定《北安市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相
关配套政策及实施意见,并已上报省编委待批。4 、根据机构编制变动情况,多次修改了《事业
单位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5 、按照黑政办发[2002]69号文件要求,会
同教育部门将省核定的中小学编制重新核定到每所学校,并报省编办备案。对全市中小学编制使
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上报了调查报告。6 、市直对86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
度检验,为8 个事业单位办理新登记,为14个事业单位办理变更登记。同时各县(市)区也完成
了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共为487 个事业单位办理年检。7 、努力推行机构编制微机化管理。完成
了市直300 多个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采集、审核、接收和证本的打印工作。建立了各县
(市)区所属的1 600 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名称、个数和隶属关系的树状数据结构。8 、加强机
构编制的审核、检查和监督工作,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
(袁会娟 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