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关永贵

新闻人物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关永贵




  关永贵,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以其经年累月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人生的辉煌。
2003年“五一”前夕,黑河西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车间主任关永贵,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


  1987年末,关永贵调入正在建设中的“西沟”。企业投产后,关永贵担负起机械检修的重任。
当时,检修车间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人都是建设时期跟着施工队伍干过来的人员,工种多为焊
工和车工,对电厂的水轮发电机的整体认识尚有差距。

  如何适应新的岗位对职业的要求?关永贵带领工友们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逐步探索出
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检修模式,并且大胆地提出检修要从应修必修向状态检修转变的新思路。

  十几年来,关永贵带领工友独立完成球阀大修及机组的二次扩大性大修,仅节约外聘人员开
支一项可达20多万元。

  实践出真知,实践练才干。检修人员素质上来了,检修期缩短了。关永贵向厂领导提出,应
该利用业余时间把已充实到20多人的检修队伍拉出去,他的想法与厂领导不谋而合。在厂领导的
支持下,关永贵带领工友到兄弟电站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完成机组的大修工作。既开拓了工
作思路,又锻炼了队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富地营子水库建设,是黑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关永贵带领检修人员承担了机电安装和金属
结构工程安装任务。这个项目的工艺与原来电厂的有很大不同,机组形式由混流式变为轴流式。
但是,他们凭着过硬的本事,冲天的干劲,历经两个多月的鏖战,顺利完成了42个单元工程,如
期完成机电设备安装的阶段性工作。

  人们说,关永贵带领的这伙人,技术过得硬。

  1996年,水轮发电机转子转动超过国家标准,机组不能准确运行。要解决“动不平衡”这一
难题,就要在转子上加配重块。这是一项技术难度高、工作难度大的任务。关永贵钻进只有40厘
米高的空间,人卧在转子上,将配重一块一块焊接到位。

  正是四月初的季节,冰凉的转子砭人肌骨,关永贵在这狭小之地一点一点挪动身体,判断焊
接点,一连工作三个小时。人出来时,腿都麻得不听使唤了。

  关永贵就是这样,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甘于奉献。

  1997年春节,市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之中,关永贵带领十五六人正月初八就上山作业,连
续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次作业的任务是拆卸大坝弧门,然后加高一米,以提高水库的蓄水量。

  三孔弧门每扇重25吨,需要分割拆卸。关永贵和工友们冒着凛洌的寒风,每天高空作业时间
达10个小时之久。中午,大家舍不得寒冬里的暖阳,放下碗筷即投入工作。

  一天,关永贵的爱人和其他职工家属搭便车到山上来看亲人。看到他们穿着厚棉衣、厚棉裤,
脸冻得通红,哈气在帽檐、发际凝结,心疼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关永贵原来在一家电动工具厂工作,并不熟悉水电生产技术。进入公司后,他一心扑在水电
事业中,在设备安装阶段,他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学习求教,工余时间反复琢磨业务知识。由于
他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业务能力提高很快。过去,公司大修要请中水六局的工程师来指导。1995
年后,关永贵独立承担了公司设备大修的领导责任,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

机组投入运行时,水导瓦油盆甩油严重,每天都要人工加油四五桶。关永贵看在眼里,急在
心上。他真诚求教,反复探索,通过在原来油盆上钻孔、加油线等措施,解决了甩钱的“墨”油
盆。改造后,企业每年仅此项就节约资金6 万多元。

  今年4 月27日,关永贵带领工友又开到山上,检修调压井。调压井深100 米,小径3 米,大
径4.5 米,井壁换钢管需要进井作业,关永贵拿着手提电灯,带头下去作业。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关永贵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着职工,带动着职工。

  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常常自愿超时工作,有时一干就十几个小时,直至把手里的活儿干完。
有时为了赶活儿,常常误了饭时,但是大家无怨无悔,体现了这一群体的崇高境界。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事。正是这些“平凡”,展示出关永贵不平凡的人生
风采。



(王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