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民族工作者莫金凤
优秀民族工作者莫金凤
黑河是有着悠久的历史,39个民族172 万人民生活的聚居地。多年来,民族团结工作一直是
这里的优势,如果在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提起莫金凤这个名字,人们一点都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就是这个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并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鄂伦春族女干部凭着对党的
忠诚和对民族事业的热爱,多年奔波在全市46个少数民族村落之间,为少数民族村镇的各项事业
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
今年47岁的莫金凤,出生在沾河畔的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村一个普通的鄂伦春族猎民家里。19
75年,她被保送到佳木斯医学院学习。三年的大学生活,她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医疗专业知识,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鄂乡最年轻的一名女党员。在新鄂乡卫生
院工作的十多年里,她背着药箱,一年四季走村串户,记不清为产妇接生过多少个孩子,也不知
救过多少个病人的生命。鄂伦春人宽容、大度、仁慈的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天,附近农场的一对汉族夫妇抱着一个刚出生7 天的婴儿,找到莫金凤,经检查,这孩子
得的是肺炎。如果转院已经来不及了,要是收下,医院又不具备条件。正在莫金凤考虑怎么办的
时候,这对夫妻流着泪说:“我们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了,都没留住,求求你,救救这孩子吧!”
莫金凤知道鄂伦春族的禁忌,产妇不能在“斜仁柱”(居住的地方)内分娩。临产前必须搬到临
时搭盖的另一个“斜仁柱”里,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如此。否则就会冲犯神灵。
她望着这对夫妻乞求的目光,他顾不了许多了,挽救孩子要紧,毅然把“月婆”接到自己家
中,温暖的家让给了素不相识的汉人。她和丈夫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住在院子里搭的帐篷里。
经过7 天的精心医治和细心照料,孩子的病痊愈了。汉族夫妻俩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扑通地跪
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莫大夫,你就是‘活菩萨’,救了我们一家啊。”
莫金凤是个医生,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村子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谁家打架闹离婚,婆媳
不和等等都去找她,她当时还兼任新鄂乡党支部副书记,在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莫金凤视
民族团结为己任,用心甚至用生命去呵护。
在她行医的十年时间里,她不仅履行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同时,她还挽救了一些失
足青年。
1982年春,外地施工队进驻民族乡搞基本建设,当地一些人经常去工地闹事。那是在莫金凤
怀着女儿8 个月身孕的一天,莫金凤在去上班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在打架,只见砖头乱飞,铁锹乱
砍,眼看着一个施工队员被打倒在地左眼被砖头击中顿时鲜血直流。莫金凤顾不上笨重的身体冲
上前去揪住闹事其中的一个小青年,当时就把打架的双方给镇住了。事后丈夫心疼地说,这要有
个三长两短的你和孩子不都完了吗?可金凤却说,假如我不冲上去那死伤的人不更多了吗?
1987年春天,组织上调莫金凤到县城工作。按理说她可以轻松一下,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累
得她1.60米的个子体重只剩87斤。可是,7 月的一个夜晚,乡下的一名鄂伦春族青年哭着找到她,
说他叔叔孟锁连患肺结核死在县城医院已经几天了。莫金凤二话没说,已是晚上10点多钟她敲开
了商店的门,买来了装老衣服,回头又去太平间给死者穿上,那年她才30岁。大夏天,太平间堆
放的尸体散发着臭气使人窒息,第二天她又去买来棺木找个车将尸体运回90公里外的新鄂村里。
莫金凤是一个称职的医生,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为了抢救别的孩子,却给自己的女儿留
下了终身的残疾。那是1982年冬季,女儿患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几天高烧不退。当时正值新鄂乡
小儿肺炎和出血热发病高峰期。已经是院长的莫金凤,隔着窗户望着正在发烧、咳嗽、打点滴的
女儿,真想进去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好好地亲亲。可为了大家的孩子,她硬是咬着牙,强忍着
泪水,毅然离开了呼唤着“妈妈”的女儿,全身心地下到村屯,履行一个医生的神圣责任。那一
次,她共抢救了19个孩子的生命,可自己的女儿却因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和护理,落下了终身的残
疾,两侧鼻窦骨小梁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几年之中就做了两次手术。
莫金凤出色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在1988年被调到黑河
市民委工作。临出发的那天,她家被老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舍不得让她走,都想和她再
唠唠家常,说说知心话。
在市民委担任政教科科长期间,为了培养鄂伦春民族乡教师的事,她要去省城出差。当时她
的直肠纤维瘤犯了,可她二话没说,第二天就登上了去往省城的列车。旅途奔波中,在冰冷的客
车上,直肠纤维瘤闹得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裤子后面都被鲜血浸透了,可她却咬着牙坚持来
到省城,将鄂伦春族的教育现状如实地反映给上级,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长期的工作劳累,身体一直多病的莫金凤本可以休息休息,治疗一下身体,但她放不下的是
工作。1994年7 月,她的直肠纤维瘤又开始发作,痛得她直冒冷汗,医院大夫要她立即做手术,
可当时正赶上全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召开,她又是黑河代表队领队,她坚持推迟了手术。直到
1998年,她才做了直肠纤维瘤手术。2000年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又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三次大手
术并没有把她压垮,她毅然精神饱满地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莫金凤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贫苦猎民的女儿,是党给了我一切。我是鄂伦春族唯一一名
受到市、省、中央党校培训的干部,我没有任何理由辜负党对我的培养,只有拼命干好工作,才
能报答党对我的养育之恩。就在莫金凤第一次做大手术那年,她被提升为黑河市民委副主任。她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她整天不知疲倦地为党的民族事业忙碌着。她走遍了全市七个
民族乡的村村屯屯,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她写的调查报告针对性极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的思考》、《鄂伦春族妇女健康状况的调查》、《鄂伦春教育现状的调查》等十几篇调
查报告,都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解决实际问题。孙吴县富库山满
族村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建点17年,14年遭受灾害,人均收入只有120 元,一年到头只靠吃
土豆过日子。莫金凤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坐大客车到这个村蹲点,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寻求发展
思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经过共同努力,当年这个村人均收入就提高到900 元。
为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先后为全市少数民族乡镇上项目、搞建设争
取了近百万元资金……在民委工作的期间里,全省仅有11个国家“朝霞工程”名额,她就为黑河
争取了3 个。多方协调经费160 万元,改善了少数民族乡的办学条件,增添了现代化教学设备,
培养了27名少数民族教师,送走了43名大中专学生。全市有25所少数民族中小学顺利通过了国家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验收。
有付出就有回报,她积极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几年来,她四次记功,
三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被市委授予“改革开放排头兵”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民族
团结进步模范干部。
(孙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