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务工作者刘福
优秀医务工作者刘福
他从贫穷的山村走来,却不断奋进,孜孜以求,成长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骨科医生;他
从名不见经传的卫校起步,却在实践中打拼、求索,晋升为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他从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做起,却收获颇丰成为小有名气的学科带头人。
今年38岁的刘福,1986年毕业于黑河卫校,由于品学兼优,荣获全学程三好学生,优先被分
配到黑河地区医院骨科工作。对此,刘福分外珍惜。
做住院医生,常人眼里不过是当助手、换药、拆线、写病历,而刘福却凭着细心,做出了精
彩。1988年8 月,一名被钢丝绞伤的患者,踝关节上部完全离断,脚与腿完全分离,经刘福与上
级医生配合手术10余个小时后,顺利再植成功,不但填补了黑河市空白,在国内也较为罕见,痊
愈后患者已行走自如。
换药、拆线是病人最怕疼的环节,刘福经过摸索,采用了一套清理创面手轻利索,折线将每
一针缝线剪开,再用湿棉球擦拭的无痛方法,深受患者欢迎。
骨科病房外伤病人多、急诊多、突发手术多,往往手术一个连着一个,连做三四个是常有的
事。对此刘福深有体会,他做起手术来不分黑白天,也不分节假日,半夜从睡梦中爬起上岗是常
有的事。医院曾授予他“爱院如家奖”和“科技兴院奖”,他当之无愧。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刘福的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困乏、疲累、饥饿、病痛常困扰着他,
多少次术前因为胃疼难忍,他都是在手术室靠喝麻药止疼坚持上台的,有时术中实在太难受了,
就让护士往嘴里塞一块糖坚持到完。同事们都说他是工作狂,做起手术来忘我投入,刘福曾半开
玩笑的回答:我就这100 来斤,小车不倒只管推。他曾创下两宿三天不回家连续做手术8 例的纪
录,也曾写下一台手术坚持17个小时的先例。工作18年来,经刘福做的手术有3 000 多例,成为
骨科做手术最多、业余时间上岗最好找的人。
1997年刘福去国内著名的骨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深造,使医术水平特别是手外科技
术有了突破性进步。回院后潜心研究手的功能解剖,迅速成长为骨科业务骨干和手外科的学科带
头人。成功开展了一系列手部高难度手术,均效果良好,还患者健康的双手,让手指康复后灵活
自如。
今年2 月,骨科来了一名求医生剁掉自己右手中指的患者,因为这个手指怕冷、怕热、更怕
碰,十几年来在省城求治了多家医院也没治好,挨了一刀也没效果,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刘福接
诊后确诊为罕见的甲下血管球瘤,进行肿瘤切除术后,困扰病人多年的病痛解除了。
对待病人刘福就是这样,能不截肢的坚决不截,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千方百计地救治。
一次医院的显微镜发生故障,可一年仅20岁的打工小伙子右手拇指手掌关节不全离断,急需手术,
刘福硬是在直视下将断裂的血管吻合,术后患指红润了,拇指成活了。
手指狭窄性腱鞘炎是多发病,以往诊治不是打封闭保守治疗,就是大切口手术,病人缝合、
拆线要二周方能愈合。刘福经过潜心钻研后,独创了钩刀松解法,切口小、不缝合,病人5 —7
天就能愈合。许多呼玛、北安、逊克的患者慕名而来,至今他已做此类手术400 多例,均以疼痛
小、效果好、费用少而蜚声市内外。
此外,刘福还率先开展了本省内先进、市内还是空白的治疗股骨、颈骨颈骨折、颈椎骨骨折
脱位及颈间盘突出症的医疗新项目,大部分已做了40—50例,效果均不逊于国内名医名院。
因为年轻、因为热爱、更因为敬业,刘福对骨科业务、国内外骨科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一直
孜孜以求,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脱产学习两年,2002年又经成人高考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
业本科毕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9年刘福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几年来他综合临床撰写发表了国
家、省、市级学术论文17篇,获黑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4 项。2002年,刘福被黑河
市公安局法鉴所聘为兼职法医,被黑河市医学会聘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尽管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刘福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不能吃凉、不能吃硬、不能吃烫、更
不能吃刺激性食物,甚至不能吃米饭,可他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因为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
千百个患者的幸福,也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无以数计患者和其家属的拥戴,更以自己的学识、
医术得到了同行和医学界的认可。
(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