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女菜王”赵翠玲

“女菜王”赵翠玲




  她,腰缠万贯,却让两个儿子外出打工谋生,她肚里墨水不多,却挑战蔬菜套种、特色,每
平方米大棚增值一倍,获全国“先进”。

  4 月17日,市长赵学礼到她家温室参观,连声称赞:了不起。

  她就是北安市城郊乡前进村向阳屯村民赵翠玲。

  向阳屯人均耕地2.5 亩,若种粮食,一平方米仅收入几元钱,扣大棚,每平方米收入30元,
套种加特色,每平方米收入高达60元。

  赵翠玲选择了后者,最初,她对温室大棚技术一窍不通,第一次栽黄瓜,遇上早霜,尽管燃
起桦皮,每根垄放根蜡烛,7 000 多棵黄瓜死个精光。转年,黄瓜又得了“绝症”,救活了,减
产大半。几经折腾,她终获成功。

赵翠玲虽只有小学6 年文化,可总琢磨着创新,在黄瓜垄套种油菜,西红柿地套种芹菜、小
白菜、生菜。

  看到秋黄瓜南运,价格高,她在全屯第一个搞秋黄瓜试验。7 月育苗,9 月上市,冰封大地
时,卖个好价钱。300 平方米的大棚共产黄瓜350 公斤。

  1999年,她多次赴哈参加蔬菜良种展销会。她开始南菜北种,西芹、苦瓜、榨菜、春笋等10
多种南菜相继落户北方。

  1999年,她引进的京水菜长势喜人,该菜形如柳丝,叶似韭叶,清香味美,投放到市场,却
无人问津,500 多公斤全扔了。

  翌年,她吸取经验教训,销往火锅城,如今已打开销路。

  2000年,她大胆引进了樱桃番茄,该品种小如鸡卵,红似玛瑙。上市后,最高每公斤6 元。

  去年,她种植的七彩椒上市,色泽鲜艳,赤橙绿蓝黄紫青的七彩椒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每公
斤高达4 —5 元。

  1999年11月,赵翠玲被评为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先进个人。她成了远近闻名
的女菜王。

  赵翠玲新房盖了,大棚扩了,腰包鼓了。

  1997年,她17岁的小儿子张成双外出打工,他到哈市国贸城附近的一个小饭店打杂,当时,
客流量较大,张成双手脚不停,一路小跑,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日薪才10元钱。

  后来熬到掌勺,烟熏火燎,汗湿衣襟,每天都要炒几百盘菜。

  赵翠玲去看儿子,鼻子一酸,心疼得要掉泪。

  赵翠玲家有3 000 平方米大棚,10多亩菜地。农忙时,她和丈夫忙不过来,经常雇工七八人,
日薪10元,还管午饭。一年雇工支出4 000 元。

  有人笑她不会算帐,让孩子抛家舍业遭洋罪,图个啥,赵翠玲笑道:让孩子见世面,自己养
活自己。

  比弟弟晚几个月到大连打工的张成文,最初在烧烤城打下手,待掌握了一套烧烤技术后,又
到一家酒楼学艺,如今在哈市一家饭店掌勺,去年,张成双被哈工大食堂聘为厨师长,月薪涨到
900 元。

  赵翠玲的两个儿子,在大城市已干了6 年,他们衣着朴素,不沾烟酒,赚的钱全攒起来交给
妈妈。

  在屯里,与张成文兄弟同龄的青年人,大都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赵翠玲说:“哪有天下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子,其实,让儿子守在自己的身边,吃好、穿好,
并不是疼他,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前途。”

(李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