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镇概况
前进镇概况
前进镇是嫩江县4 大平原乡镇之一,是全国麦豆生产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省
级工业小区和畜牧开发区。华康前进油脂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全镇产值实现2.5 亿元。人均收
入达到2 150 元。多年来,前进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投资者当上帝,让引资
者做功臣。采取“招商、亲商、容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政策,努力营造“你发财,我发展”
的氛围,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进步,前进镇先后荣获黑河市“六好乡镇党委标兵”、先进“党组
织标兵”、黑龙江省“文明乡镇”、“教育先进乡镇”、“卫生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先
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计生协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全面启动
2003年6 月28日,前进镇党委充分利用欢庆“七一”的有利契机,召开了“三个代表”责任
区活动大会,全镇200 多名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宣布了“三个代
表”责任区活动方案和考核方案,对全镇“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进行了安排布置。前进镇党委
书记作了动员讲话,把开展“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作为创建“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
支部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这
一中心,切实做到“三人三落实”、“十到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做新贡献,,在“二次创
业,富民强镇”活动中当先锋、做模范。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全镇11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开展责
任区活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成为全县率先开展“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的乡镇。
文明村建设有新突破
前进镇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在小城镇建设中,除加大镇直一条街建设力度外,各村都建
立了文明村一条街。繁荣村在康居小区的基础上,开发康居样板楼,在九龙又投资150 万元修建
集餐饮、旅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式建筑群,成为前进镇文明村建设的样板。规划了前进
到高峰森林公园的路及街道建设,做到了“路、沟、花、树、板杖”五个统一。在前进村开发商
贸一条街,建半封闭市场,进一一步规范商贸大市场。前进镇又针对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状,推
出了“公造私有”的新举措,各村又制定了村规民约,加大了林木管护力度,做到了“五统一”
即:统一资金、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使130 里环乡公路、26条水打沟建
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基本实现了“一里村路一里林,百里林路绿成荫”的奋斗目标。
防治“非典”力度大措施全
前进镇党委和政府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防控非典型肺炎这项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生
命安全的工作做为压倒一切重中之重切实抓在手中,放在心上,摆上位置。镇村两级和镇直各单
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是镇里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非典型肺炎
防治领导小组。镇里配备了防“非典”专用车,加大了防控“非典”的宣传和督查力度,二是镇
村两级干部层层落实责任制,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包户,乡村医生包人,发放
宣传单和消毒物品签字制度,确保宣传和防范不留死角。三是卫生院、计生服务中心、中小学、
村两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流入、流出人员实行登记报告制,对餐饮服务业严查严管,层层
把关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三个代表”责任区为载体,确保各
项预防与控制落实到实处。五是对从疫区返乡、流出人员和与其接触过的人员实行两周时间的隔
离,并对其追踪随访14天。与此同时,各村都相继成立检查站,各单位先后设立外来人员登记处,
以达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目的。全镇形成了众志成城,全民严控死防非典型肺炎的
群防群控的局面。
劳务输出
前进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常抓不懈。2003年初由党委办、
妇联和共青团牵头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一年来,通过服务中心介绍外出人数达3000多人。
占全镇劳动力总资源的60% ,尤其是2003年全镇外出打工总收入达400 万元,比上年增加4.5%.
虽然前进镇2003年遭受了春旱、夏涝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由于劳务输出和科学种养使农民增加
了收入,2003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2 150 元,全县人均收入首次高出251 元,劳务输出人均收入
1 333 元,占人均收入的61% ,在镇劳力输出服务中心的帮助和协调下,全镇打工和用人单位双
方友好合作,实现“双赢”。
绿芳制药厂磷化铝生产投产运营
绿芳农药厂位于前进镇工业小区。该厂2002年10月开始筹建工程,2003年3 月开始试生产,
年生产能力为2 000 吨,年销售收入6 600 万元。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招
商引联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绿芳农药厂总投资2 80 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2 000 平方米,厂
房面积3 000 平方米。绿芳制药厂已被确定为嫩江县大项目重点工程,是全国唯一生产24-D异辛
酯的现代化制药厂。该厂生产的除草剂24-D异辛脂是2.4 丁脂农药的理想替代产品,具有成本低、
不飘移、药效好、无残留、毒性小、作物谱广等优点。绿芳制药厂的投产运营使前进镇的乡镇企
业发展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高新型转变,为振兴镇域经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绿芳制药厂的投产
运营使前进镇彻底改变了“米、面、油加砖头”的企业发展模式,使前进镇的乡镇企业由资源开
发型向科技型转变。在“非典”消毒药品紧张的情况下,免费为前进镇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200
多斤的过氧乙酸,显示出了绿芳人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前进镇的广大党员干部中
树立了榜样。
畜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
镇政府办主任骆振忠在党委“四保”(保编制、保工资、保级别、保岗位)优惠政策的激励
下,通过党员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购进了33头西门塔尔牛,启动了畜牧小区。在他的带动
下,全镇掀起了养牛热潮。截止年底,全镇养殖大户已发展到79户,黄牛存栏1 310 头,奶牛2
400 头,生猪9 675 头。绵山羊5 872 只,家禽5.2 万只,全镇畜牧业产值达到2 400 万元,全
镇农民增加收入1 591 万元。
文化、医疗、教育、计生工作
2003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 ,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 以上,各村文化大院的建立大大丰
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大为提高,计生工作深入落实“三为主”,推广“三结合”,
积极开展生殖保健,计划生育率为99.5%.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人口环境,“少生快富奔小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占领了前进农民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继续了科技兴镇战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中
学购买了5 台先进微机,提升了中学微机档次。投资、完善了中学植物园建设;开展了“一帮一”
捐资助学工程,使400 名贫困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加大了对教育的宏观指导,对创办九年
一贯制教育模式及改善网点布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依靠跨区合作促进农民增收
前进镇把跨区合作作为更新品种,推广应用种植、机耕新技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
径常抓不懈。近年来,依靠跨区合作使全镇农民增加收入1 60 0多万元。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大豆振兴计划”,大作科技兴豆文章。一是实施“种子工程”,种植从农场引进的“黑河十九”
高油大豆优良品种5 333.3 公顷,高蛋白大豆优良品种“北疆94-641”1 333.3 公顷,芽豆400
公顷。并且落实了订单,与县糖厂签订种植甜菜1 666.6 公顷,同时文质村建无公害蔬菜栽培基
地66.7公顷,该项工程使全镇农民收入增加1 000 余万元。二是在嫩江县政府县长李廷栋的协调
下与大西江和鹤山两个国营农场合作,应用“M-160 ”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浅翻深松整地,实现了
农机跨区作业,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打破了形成20多年的“犁底层”,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
了土壤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上移能力,确保旱、涝年头都能取得比较稳定的产量,而且还为全镇
农民节省机耕费200 多万元。三是积极推广应用大豆行间覆膜新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是高寒干旱
地区大豆栽培的新模式,它具有保墒、提墒、抗旱、提高地温、加快大豆生育进程、保肥、减少
杂草、减少病虫害、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蚀等优点。尤其是能解决大豆重迎茬带来的减产难题,
2003年前进镇有了万亩“两高”大豆采用该技术,其中连片种植面积1000公顷。在全省上下抗旱
保苗的严峻形势下,面对多年不遇的干旱,年均亩产在110 多公斤,最高单产达1 80公斤,仅一
项全镇农民增收300 多万元。四是2003年在全县农村开应用航化作业技术先河,前进镇再度与友
邻大西江国营农场联手,利用飞机航化作业技术喷施农药和丰产素,对大豆实施灭虫和促早熟、
增产作业,还为大豆喷洒农药灭虫,避免了虫和贪青现象。飞机航化作业技术克服了人力背负喷
雾器费时费力,只喷叶面,大豆不能充分吸收药、肥等弊端,极大地发挥了药、肥的灭虫和增产
促早熟作用。前进镇利用航化技术示范、引导农民走统种分管、集约经营的新路子,并逐步实现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使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解放生产力,加速小城镇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
进程,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王 璐 高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