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吴镇概况

孙吴镇概况




  种植业

  全镇共实现农作物种植61 300亩,其中:双高优质大豆播种面积24 5 88 亩,占总播种面积
的40% ;优质小麦7 000 亩,占11% ;玉米5 300 亩,占9%;特色作物种植23 485亩,占38%.由
于受灾,全镇农业总收入697.9 万元,比上年下降了66.4%.全镇农村人均收入1 300 元,比上年
下降15.3%.全镇种植业共投入资金2 219 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5 0万元,农贷1 849 万元。购进
化肥893 吨,优质籽种60万斤,农药13吨,柴油1 510 吨,大力推广了北疆578 号、北丰97-15
等优质大豆品种,以及龙麦26、7742等优质小麦品种。通过网上宣传、中介促销,以村屯为单位
与期货商签订合同,确保农产品的市场销路。继续按照“压麦稳豆上特色”的结构调整原则,调
整麦豆等主载品种比例,增加双高大豆,优质小麦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形成优质特色沙棘
产业,实现“沙棘兴县”的战略目标,全镇共落实沙棘面积1 030 亩。共落实大豆覆膜实验田150
多亩,经过对比,实验田的大豆每公顷平均增产1 800 斤左右,增产75—95% ,效益非常明显。
以“科普之冬”为有效载体,重点推广了大豆覆膜、棚菜生产、大豆叶面施肥、土壤保墒处理和
农作物拌种技术。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7班次,培训人数5 100 多人次,举行各类现场办公会
5 次,观摩人数达300 多人次。

  畜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采取以点带面,主副换位,以局部推动整体的思想发展畜牧业,走出了
一条“小规模,大群体,高质量,滚动式”发展的畜牧之路。全镇黄牛饲养量1 77 0头,存栏1
372 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9.6% ,出栏398 头;奶牛存栏121 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 .4% ;山绵
羊饲养量3 277 只,存栏2 293 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6.9% ,出栏984 只;猪饲养量3 906 头,
存栏1 923 头,比上年同期增长0.1%,出栏1 983 头;禽存栏16 683只;各类达标饲养专业户63
户,其中肉牛生产专业户12户,奶牛生产专业户10户,山绵羊生产专业户39户,生猪生产专业户
2 户。全镇畜牧业总产值788.6 万元,与上年比增长13.9% ,占全镇农村总收入的23%.一是靠典
型带发展。采取强弱联合,长短相接,优势互补的办法,培养一批典型示范户,联动融资能力差,
经验不足的边、散、小户共同发展畜牧业。全镇牧业贷款130 万元,自筹80万元,共有肉牛饲养
量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2户。二是建基地促发展。孙吴镇良种牛羊繁育基地,是集繁育、饲养、
管理、销售为一体的示范区,是全县重点繁育、饲养良种牛羊基地。经过两年的运行与发展,该
基地共饲养优质肉牛810 头,杂交牛200 头、山绵羊1 034 只,新产牛犊110 头。转移农民劳动
力121 人。饲养优质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 户,饲养量达260 头,基地牧业产值125.8 万元,
占全镇牧业总收入的17%.三是靠科技求发展。派专人赴德都学习冻配技术,并投资1 万元,采购
冻配设备在鸡爪河良种牛羊繁育基地建成了40平方米冻配技术服务室。共配种黄牛50头。推动了
全镇畜牧业向精、优方向发展。第一批200 平方米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室在鸡爪河良种牛羊繁育基
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次可栓系育肥肉牛50头,周期100 天。聘请县镇讲师团进村入户,加大牧
业科技培训。共开班12期,受训人数4 000 人,发放宣传资料5 000 余份。在搞好科技培训的同
时,认真进行了畜禽常规防疫注苗和牲畜口蹄疫注苗工作,达到了猪95% ,禽90% ,五号病98%
以上的注射密度。四是靠招商谋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外来客商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
境。共引进养殖大户5 户,牛35头,羊1 200 只,资金11万元。为吸引更多的客商落户孙吴镇,
投资1 万元,在孙吴镇鸡爪河牛羊繁育基地入口处,紧邻黑大线,树立了巨大的孙吴镇鸡爪河良
种牛羊繁育基地招商引资宣传牌,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落户孙吴镇,共谋发展。


  特色经济

  靠宣传启动发展,在北孙吴村举办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薯类加工专题座谈会。利用效益对比
的方法,鼓励村民,引进薯类优良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引导加工业户加大投入,逐步实
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年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薯业经济新模式。
共种植马铃薯10 500亩,加工户4 户,年加工能力100 万斤,生产粉类19万斤,实现产值23万元。
靠政策拉动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并积极与税收等部门协调,降低薯类加工业的税费标准。

  个私经济

  全镇共有各种性质的企业248 个,从业人员1 450 人,占全镇人口的20%.其中:集体企业2
个(乳品厂、兴北汽修厂),产值190 万元;私营企业1 个,产值80万元;小型面粉加工厂6 个,
产值1 600 万元;砖厂2 个,产值110 万元;石棉瓦加工厂1 个,产值10万元;马铃薯加工4 个,
产值23万元;糖化饲料加工2 个,产值17万元;山产品加工1 个,产值20万元;豆制品加工3 个,
产值310 万元;肉类加工1 个,产值1 200 万元;彩色地面砖1 个,产值30万元;商饮服务业106
个,产值900 万元;加工修理收购业60个,产值500 万元;建筑运输业5 8 个,产值210 万元;
全年共争取个体私营经济贷款200 万元。共实现企业总产值5 200 万元,总收入5 700 万元,上
缴税金70万元,利润210 多万元。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六项,引进资金975 万元。一是立足资源,
在项目优势上下功夫。依托山产品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以孙吴镇乳品厂山野菜加工为主体,形
成袋装蕨菜、压缩木耳、蘑菇等系列产品。全年共采集加工山野菜20万斤,实现利润20万元。依
托大豆资源,发展豆类制品。以乳品厂为龙头,在历年豆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开发了绿色豆粉加
工项目。绿色大豆蛋白高于普通大豆30% ,脂肪高2 0%,市场价格可达到每吨1 万元。已生产绿
色豆粉20吨,成功销售15吨。依托奶牛资源,发展乳类制品。龙头企业乳品厂经过几年的努力,
资产总额已达500 万元,占地面积20 000平方米。有职工50人,技术人员4 人,年生产能力1 000
吨,日处理鲜奶10吨。依托小麦资源,发展面粉加工。结合镇发展优质麦基地的总体思路,形成
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经营规模,大力发展了高筋面粉加工业。现拥有6 家中、小型面粉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12 000吨,可生产面粉8 400 吨,年可实现产值1 600 万元,实现利润30多万元。依
托木材资源,发展木材加工。


  2000年,孙吴镇与穆棱县木材防腐厂联合,投资上马油榨线路杆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该
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20 万元,占地9 000 平方米的支柱产业,年销售量已达1.3 万根,
可实现产值160 万元,总收入165 万元,实现利税25万元。二是立足投入,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
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五项,分别为宏大制油责任有限公司、北安市鸿瑞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孙
吴鸿瑞水泥制品厂、孙吴县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制油)、兴北砖厂塑钢窗厂、镇南饮料厂。
项目总投资705 万元,已到位资金50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76 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03 万元)。
现已有2 个项目开始生产,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

  安全防火工作

  一是部署到位。在县森防工作会议之后,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召开防火专题会议,对森防工
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防火方案、预案,签定防火责任状,并对各村的重点火险区域签订防火
协议,落实责任人。二是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共张贴标语730 多条,悬挂防火
旗59面,建立永久宣传牌17块,发放宣传单5 000 余份,广播13 0余次。三是落实到位。认真搞
好“三清”工作。将北部四村村内的柴禾全部挪到村外,结合村建工作,将超范围占地的杖子全
部清除,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共挪移柴禾2 000 多立方米,清除杖子700 延长米。四是贯彻到
位。为切实起到群防群控的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坚决贯彻“四个一律”“五个凡是”,严格执行
入山不带火,野外不吸烟的森防管理规定,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抗灾自救工作

  2003年夏季的持续性、集中性、多发性强降雨过程,9 个自然村均全部受灾,受灾户1 320
户,受灾人口3 080 人,占全镇总户数的64% ,其中:重灾户84户,受灾人口3 01人,受灾面积
3 516 亩。全镇耕地受灾面积61 005亩,占全部耕地面积100%;绝产面积11 948亩,占总课税面
积的20% ,造成农作物减产2 395 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 792 024 元。灾情发生后,镇党委和政
府极为重视,全力指导和带领灾民进行抗灾自救。一是抓好排水抗涝。

  建立了“三明确”、“三落实”(即责任区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组织落实、措施落
实、物资落实)防洪除涝工作推进机制,以确保防洪除涝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全镇共出动人力
230 多人次,出动机车30多车次,挖排水沟13 200延长米。二是抓好道路修复。全镇共毁坏桥梁
20座,涵洞36处,道路44 750延长米,严重影响了迫在眉睫的秋收工作。为了稳定民心,保证秋
收工作顺利进行,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赊欠、村里垫付等方式,全镇共搭建临时桥梁
9 座,涵洞13处,修复道路27 000延长米,共动用人力670 多人次,机车41 0多车次,投入人、
力、物折合人民币124 000 元。三是抓好赈灾扶贫。实施“一帮一”

  结对子工程。市、县、镇领导与16户重灾户联姻,在生产、生活上予以帮扶。全镇共募捐救
灾款10 150元,救济衣被120 多件,面粉50袋,共下拨救济粮16吨,下拨救灾救济款2 3 65 0元。
四是抓好抗灾自救。全镇共有630 多人,深入到深山,进行蘑菇、猴头、山药的采集,预计实现
收入18万元,及时组织劳动力转移,全镇新转移劳动力210 多人。开辟第三产业,全镇新成立个
体私营业5 户,投入资金11万元,从事商零、修理、加工、中介、养殖等行业。

(丁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