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乡概况
沿江乡概况
全乡2003年社会总收入实现1 540.2 万元,同比下降49.6% ,人均收入386.7 元,同比下降
83.8% ,在人均收入构成中,采集业、畜牧业与外出打工收入占绝大部分。第一产业实现1 323.9
万元,同比下降51.7% ,其中农业(种植业)收入942.4 万元,同比下降了6 0%,林业收入151
万元,牧业收入179 万元,渔业收入51.5万元,代耕及运输业5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216.3 万元,
其中商饮业69.9万元,服务业25万元,建筑业57万元,其它13.4万元。造成社会收入下降的主要
原因首先是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其次是“非典”对其它行业的影响。
种植业
全乡总播种面积5 813 公顷,其中大豆种植面积5 433 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93.5% ,大豆
主栽品种中高油大豆2 608 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8%.专用大豆710 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13% ,
高产型大豆发展到1 740 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2%.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全乡总播种面积90% 以上。
在特色种植中,全乡优质麦种植67公顷、玉米70公顷、亚麻28公顷、向日葵1 4 公顷、薯类42公
顷、西瓜17公顷、蔬菜67公顷。沙棘种植任务为1 200 亩,实际落实1 256 亩,完成任务额的105%.
政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科技下乡等形式,增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统一思想、形
成一村一品牌或多村一品牌。实行规模种植优化种植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政府在继续加
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节水灌溉工程。
在四季屯村、小桦树林子村、西屯村共打26眼抗旱井,节水灌溉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加大
农田防汛抗旱工程建设,提高抗灾、防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畜牧业
牧业总产值为600 万元。生猪存栏1 586 头,出栏1 189 头;黄牛存栏812 头,出栏157 头:
山(绵)羊存栏1 325 只,出栏560 只;马存栏204 匹,禽生产8 652 只,出栏肉鸡500 0 只。
现有专业户36户,其中养牛户12户,养羊户18户,养蛋鸡2 户,养猪4 户,其中大户6 户,家庭
养殖厂1 户,陆续投资近20万元,集体养殖实体1 个,投资12万元。全乡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杆
资源和优良的草场、牧场,全乡总面积57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5万亩,草原面积7.9 万
亩,林地面积51万亩,水面面积0.9 万亩。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农业、畜牧业主辅换位的战略方针,
县委工作会议提出“牧业强县”的工作目标,沿江乡围绕“牧业强县”这一主题,积极运作,组
织落实。全乡畜牧业工作本着创造条件,服务到位,科技指导,开拓创新来开展工作。出台优惠
政策为养殖户提供条件,优先承包草原地,协调各部门3 年内免收费用。畜牧服务中心抓好防疫
防病和质量保证工作,服务尽职尽责尽力,确保畜禽的安全健康生产。为提高效益和牲畜质量,
加快品种改良,开展冻配工作,全乡共冻配30余头,成功率90% 以上。乡政府干部采取集资入股
形式,组建了养牛经济联合体,由乡党委书记一把手主抓,带头入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
认可,乡政府在几天内筹集资金12万元。由专业人员组队从内蒙、吉林两地购回可繁母牛与育肥
牛共50头,给全乡广大群众树立良好榜样。
个体私营经济
乡镇企业16户,全年实现产值190 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上缴税金10万元。个体工商户51
户,年营销额达200 万元以上。农贸大集初具规模,有固定摊床160 多个,全年成交额120 万元。
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立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保护性、
扶持性政策,在企业登记、金融贷款、税收管理、规范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优良的经济
发展环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理顺,先扶持、后收益,先开放,后管理的“四先
四后”模式和初阶段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动作,在扩大数量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尽快实现原
始积累,奠定加快发展的优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认真做好乡中学教学楼的竣工收尾工程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沿江中学增设微机班,开设微机课,使农村的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电脑,赶上时代潮流。全乡中
小学优化教师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
育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较往年有很大进步。
医疗卫生工作以春季防治“非典”为重点,全力开展全乡的防非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成立专门
的防非机构,增设发热门诊,培训医务人员,加强防非工作的指导,经政府、卫生院及相关部门
的努力配合,全乡无一例疑似及非典病例。夏季降雨量大,全乡各村均有土房被淹情况发生,卫
生院专业人员及各村防疫员,做好退水后的消毒工作,做到大灾之后防大疫。秋季在全乡开展灭
鼠工作,累计投放鼠药近1 000 公斤。冬季工作以防止今冬明春非典复发为重点工作。防非组织
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确保防非工作深入开展,巩固前期成果。乡计生工作又上新台阶,在各项迎
检工作和兑现责任状中均取得好成绩。在全乡自查中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计划生育率达99%.计
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和育龄保健信息的应用程度达到100%. 全部实现微机录入随时提供服务。为
树立新型生育观念,计生工作加强对“一法三规一条例”的宣传,全年发放宣传单5 000 余份,
并常设展板和生殖保健咨询台,宣传教育面达98% ,全年全乡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防火工作
春防期间,由于降水量小,风干物燥,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政府严密布署,加强控防,层层
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人,形成政府、乡村、农户三级控防网络。政府防火指挥部及各村防
火值班室,严格值班值宿制度,24小时全天候值班、值宿,节假日不休息。建立乡村两级防火组
织。扑火突击队、扑火队伍总计达300 余人,并且随时待命,达到有警即出,扑救迅速。在全乡
推广哈达彦半专业扑火队经验,各村扑火队伍向半专业方向发展。为加强火源管理,各村在主要
进山路口设立检查站,实行签字制,村内设防火旗和防火巡查员。政府“三清”工作领导小组共
出动车辆百余次,人员500 余人次,彻底清查整个辖区,对野外作业点、地营子等进行重点检查
和宣传教育。防火宣传深入各村各户及中小学校,通过开设防火课、小片广播、发放宣传单,制
订村规民约,签订防火联防责任状等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使防火意识深入人心,全乡宣传面达
100%. 秋防工作在巩固春防基础上,加大“三清”工作力度,增加入山巡视的密度,严格禁止农
作物秸杆的点烧,有效控制了火情、火警的发生。秋防期间全乡无一起火灾发生。
防汛工作
沿江乡紧靠黑龙江,边境线长达35公里,每年的防汛工作都常抓不懈,防汛组织健全,做到
物资齐备,防患于未然。全乡的大坝维护和险工弱段上料常年进行,大堤上料3 100 立方米,确
保大坝安全稳固。四季屯下游护岸工程开工,消除了四季屯江段的防汛隐患,全面提高了此江段
的安全渡汛能力。春季旱,7 月初开始出现汛情,黑龙江水位很快接近警戒水位116.5 米。政府
召开全乡防汛会议,对全乡防汛工作进行周密部署,落实防汛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制
订了《沿江满达乡防汛总体方案》、《沿江满达乡防大汛预案》、《沿江满达乡安全渡汛方案》、
《沿江满达乡转移安置方案》,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水位,启动不同的方案,采取不同的措施。
地势较低的哈达彦村、卫疆村、胜利屯村分别对接东屯村、东光村、西屯村,对接村屯全部做好
了转移搬迁和接收安置的准备工作。在汛期,全乡抢险物资准备充足,其中险工弱段上料1 000
立方米,维修闸门两处,巩固了全线堤防,塑料布每村100 平方米,木料每村5 立方米。防汛抢
险突击队每村30人,保证随时待命,人手一把工具。大坝全天候有人巡视,水位每日3 次测量,
防汛指挥部24小时值班值宿,密切注意防汛动向、天气情况、向上汇报和信息传达,保证通讯24
小时畅通。界江岛屿王阿木河一号岛在汛期中,岛上修筑土坝4 000 延长米,因战线太长,水位
过高,岛上耕地被淹40% ,达到3 000 多亩。利用冬闲时间整修田间路,保证农田车辆的交通顺
畅。开挖整山截流沟,防止山洪暴发和控山水冲淹耕地。完成5 600 延长米,投资近8 万元,为
2004年防汛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抗灾自救
全乡先后遭受春旱少雨、夏季寡照、秋季内涝、两次雹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
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乡党委、政府立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抗灾自救上来,成立了组织,安排
了具体办公机构与人员,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核查灾情。掌
握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按照年景收成与历年的收入把农户划分为4 个类别,以便救灾救济时区
别对待,特别是特困户与贫困户的评定,每个村都做到了张榜公布。二是切实解决受灾户的生产
与生活困难。全乡已发放各种救济款物折合约4.5 万元,其中为危房户解决木料75立方米,解决
排水涵管108 节,清挖排水沟3 000 延长米,维修房屋80多户,民政下拨救济款1 万余元,市、
县、乡包扶单位捐款和干部包户捐款物计1 万余元。民政下拨救济粮10吨,乡机关事业站所干部
职工捐款1 万余元,全乡受损房盖已基本修复。为解决大豆收获困难,乡里在周边农场联系3 台
铁脚脱粒机,帮助农户收获大豆。三是积极开辟增收途径,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农民进山
采集蕨菜、蘑菇、木耳、五味子、药材等山产品,全乡此项收入达120 余万元,人均可增收近200
元。积极联系和组织劳务输出,全乡劳务输出247 人,劳动力转移1 200 余人。因势利导,动员
农民积极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好明年的沙棘还林地块,协调金融部门落
实畜牧贷款,扩大畜牧养殖。四是做好市、县包扶单位和县、乡干部包扶农户的对接和协调工作。
沿江乡有5 个市属局、2 个县属局包扶7 个村,县直28名科级以上干部和乡直33名股级以上干部
包扶农户。为了做好对接工作,乡里选派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市建设局包扶的东光村,将22名
农民,输送到哈尔滨市打工。
(丁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