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石泉镇概况

石泉镇概况



  石泉镇位于北安市西南90公里处,辖区14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10 021户,40 389人,总
耕地面积29万亩,其中,大豆面积19。8 万亩,玉米6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7.4 亩。

  种植业2003年,石泉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
的新思路,深入实施了“五个百工程”,在全镇建立100 个双高大豆示范园区,扶持100 个奶牛
养殖大户,树立100 个现代农业典型示范户,培养100 个农产品营销大户,达到人均减负100 元。

  大豆种植面积19万亩,玉米6 万亩,水稻2.1 万亩,马铃薯0.1 万亩,杂粮杂豆0.4 万亩,
经济作物0.34万亩,饲草饲料1.15万亩,使粮经饲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在全镇落实了300 亩连片
种植“双高”大豆示范区100 块,高油脂4 万亩,以垦鉴豆17、北疆166 、黑河19为主,高蛋白
2 万亩。以哈北46—1 为主,在全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项,新技术推广面积110 万亩。

  石泉村的黄烟种植面积达300 亩,棚式蔬菜种植面积600 亩,在全镇开展了亩收超千元,垧
收超万元的高效农业竞赛活动,在全镇培养出100 户现代农业典型示范户,2003年全镇粮豆薯总
产33 942吨,全镇农业总收入8 246 万元,人均收入1 963 元。


养殖业

  积极教育引导农民转移资金投向,实行主副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舍
饲型”畜牧业。以奶牛振兴计划“为契机”突出发展了奶牛生产,确定了在全镇发展100 个奶牛
专业户的目标。通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使奶牛
养殖已初具规模。同时对全镇畜禽实行了免费防疫,防疫密度达95%.种植饲草1 5 00亩,青贮玉
米10 000亩,青贮窖50个,青贮玉米3 000 吨,完善了牲畜交易市场管理机制,增强了市场辐射
力,搞活了畜产品流通。2003年全镇黄牛存栏2 648 头、奶牛存栏756 头、绵(山)羊存栏8 300
只、生猪存栏4 500 头、家禽栏23 000只,发展各类养殖大户137 户。

乡镇企业

  充分发挥石泉于“三区四市县”的区位优势,规范了集贸市场,扩大了市场交易量,加大了
对农村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培养了100 个农副产品营销加工大户,重点扶持了石华砖厂,
水泥管厂等中小企业,增加税收,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海伦市塑钢私企到镇办厂,2003年,
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值1 220 万元,总收入1 240 万元,利润80万元,税金10万元。

财政金融

  2003年,镇财政总收入581.1 万元,总支出648.7 万元,镇信用社发放贷款2 246 万元,回
收陈欠30万元,全年储蓄存款2 598 万元。

交通邮电

  2003年,镇政府修路209 公里,上砂石1.4 万立方米,每日途径镇境内的经返车次200 台次,
个体出租车120 台次,全镇各村程控电话安装已达1 300 余门(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15 以上。

教育

  石泉镇有中小学校27所,178 个教学班,在校生3 311 人,其中中学3 所,学班26个,学生
984 名,小学24所,教学班152 个,学生2 327 人。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师271 人,其中初中教师
126 人,小学教师145 人。

医疗

  2003年,石泉镇2 个卫生院有医护人员29人,其中主治医师2 人,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
注射室、病房、妇幼保健站等科室,年门诊量达8 000 人次。

计划生育

  2003年镇总人口40 389人,出生人口281 人,人口出生率6.6 ‰。其中计划内一孩227 人,
二孩49人,计划生育率98.67%地。全年死亡人口168 人,人口自然增长2.6 ‰。女性已婚12966
人,全镇已婚育龄妇女9 371 人,其中采取绝育手术3 581 人,综合节育率达到95.56%,女性复
查1 094 人,占应复查总数的63%.

镇村建设

  2003年,石泉镇新建的2 000 平方米办公楼投入使用。完善了办公条件,优化了服务环境,
重点对村级卫生环境和道路加大了工作力度。2003年出人工42 000人次,出车4 800 台(次),
拉砂石14 000立方米。2003年,全镇新建砖瓦结构建筑58栋,建筑面积4 640 平方米。社会治安
石泉镇2 个派出所共有干警7 人,专职联防员14人,镇司法所助理1 人,干事1 人。2003年,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政法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全年发生刑事案件4 起,治安案件
38起。创办了民办消防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群众生活

  2003年,全镇农业总收入8 264 万元,人均收入1 963 元。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日常
消费品,交通工具,通信器材档次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

(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