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爱辉镇概况

爱辉镇概况




  爱辉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是清代黑龙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爱辉历
史陈列馆是我国100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辉镇座落于黑河市东南
部32公里处,黑龙工流域中上游。辖区总面积211 平方公里,镇下辖16个行政村,2 5 61户,总
人口8 864 人,其中农业人口7 756 人。2003年财政总收入210 万元,总支出2 10万元。

  全镇有耕地面积15万亩,草原面积2 万亩,林地面积4 万亩,水面面积1 万亩,是爱辉区农
业、旅游业、畜牧业综合发展的大镇。

  2003年确定全镇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深入落实区委确定的“创新、开放、调整、提高”的工
作思路,从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努力推进规模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继续优化种
植品种,举全镇之力,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

  种植业

  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实际情况,
对全镇农业发展前景进行认真分析,确立了依托镇域资源和地缘优势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
农业、优质农业、旅游农业的工作思路,并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资源优优势,
加快高油脂大豆示范基地建设;二是依托蔬菜出口基地,扩大蔬菜栽培规模;三是依托铃田公司
颗粒全粉加工,进一步细化马铃薯种植技术;四是依托北三家子连片种植园区,引导农民降低成
本,增加收入;五是抓好备春耕生产,为农民增收做好准备。

  畜牧业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打破常规,合力攻坚的决心,力争使全镇畜牧业
在总量、质量、效益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为早日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奠定基础。为此,全
镇畜牧业今年的发展思路是全面、深入实施“粮转畜”战略,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增加存量,
激活增量,使畜牧业发展由分散饲养向规模经营、科学管理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
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超常规的举措实现全镇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积极扶持发展壮大畜牧业养殖基地。全年全镇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科技服务、鼓
励引导、典型带动等多种手段加快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推进畜牧业向区域
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2003年末全镇奶牛存栏811 头、肉牛存栏1 043 头、羊存栏3 241 只、
全镇奶牛存栏1 483 头、肉牛1 314 头、羊4 535 只。其中,自繁和新购进奶牛830 头、肉牛676
头、羊3 226 只。分别完成年初指标,奶牛75.5% ,肉牛135.2%,羊215%. 并扶持本镇养殖10头
奶牛以上大户10个和专业户15个,吸引外来养殖大户2 个。畜牧业产值达到662 万元的历史最高
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6%.

  二是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搞好服务体系建设。把着眼点放在依靠科技提高畜产品质量上,加
快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下大力气解决好畜牧业粗放经营、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
建镇、村两级防疫灭病服务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组织专业队伍深入村屯对
防疫工作人员及养殖户进行科学、细致的讲解,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
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完善村级防疫灭病的服务网络,各村设置固定防疫员,每年固定工资300-500
元,加大防疫力度。“W ”病免疫率92% ,猪瘟、丹毒、肺疫、鸡瘟城疫95% 以上。镇有冻精配
种站1 个,冻配奶牛210 头,受孕195 头,受胎率92.9%.

  三是加强草原管理及饲料体系建设。全镇今年促进种植业向粮、经、饲、菜四元结构发展的
进度,加大了草原行政执法力度,杜绝毁草开荒案件的发生。在镇政府的积极宣传鼓励下,加大
饲草种植技术推广,对镇内种植饲草的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并免征饲料地的当年农业税(政府代
缴)。落实饲草面积11.5垧,饲草种子发放到各畜牧养殖户,其中阿穆尔沙草1 垧,高丹草1 垧,
苜蓿草9.5 垧。

  四是进一步放宽政策,逐步增加投入。政策和资金扶持是畜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
全镇目前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凡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政府就
给予坚决的支持;养殖户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政府就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并采取多元化的资金
投入方式,实行农民自筹、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结合,相应放宽信贷政策,共协调发
放贷款725 万元,其中信用社发放贷款670 万元,并且协调农行下到各村发放贷款55万元,积极
扶持养殖大户。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赴区林业局协调砍木杆6 000 棵,帮助解决养殖户建牛舍材
料。

乡镇企业

  爱辉镇的乡镇企业随着旅游业和城镇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
是爱辉展览馆扩建和202 国道畅通后,极大地带动了镇工业、餐饮业、运输业等各项产业的长足
发展。爱辉镇共有25家企业,其中工业有11家(面粉厂4 个、油坊3 个、修理部2 个、冰棍厂1
个、砖厂1 个);饮食服务业8 个;交通运输业5 个;生化养殖基地1 个。

  镇党委、政府以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乡企工作的各项精神指示,并与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协
商,减免了部分税收。截止11月末,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475 万元,利润38万元,税金18万元,
已经完成计划数100%,并且其它各项指标均已按期达到预定计划数。宽松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扶
持政策使爱辉镇招商引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3年全镇共引进金法寺建设、铃田科技公司、森
林公园建设、沿江公园建设、自来水改造工程及畜牧养殖等投资项目,共计吸引外资达463 万元,
超额完成计划数(300 万元)的154%.

群众文化生活

  全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非常活跃,文化活动增多,活动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国庆节”、“七一”中共诞生日期间,全镇共有13台文艺节目以不
同的形式,在村屯和镇内演出。并组织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10次,全镇已有18村屯加入黑河有线
电视网络,丰富了百姓文化业余生活。

  文教卫生

  教育:全年主要做了“控辍”工作。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镇教育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控辍领导小组,制定了控辍方案,解决辍学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明确目标,确定责
任。政府召开有各村书记或村长辍学生家长、辍学生参加“控辍”大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
舆论氛围。要求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决不许歧视、排挤“差生”,不允
许乱收费,及时解决辍学问题。全校在校生527 人,辍学生15人,辍学率2.85% ,已控制在3%以
内。

  医疗卫生:爱辉镇中心卫生院进一步加强医院各项制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改善了院容院貌,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

  民政、司法、计划生育

  民政:镇民政全年共发放救灾款3 万元、优抚款21 696元,调节各类纠纷20起,并严格按照
法律程序搞好村级换届选举政权建设及养老保险工作,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常抓不懈。

  司法:在认真作好“四五”普法宣传的同时,请市、区普法办来镇对中、小学生和集贸市场
的群众进行相关的法律教育,创办法制宣传板报22期,调解各类纠纷63起,解答法律咨询120 多
人次,回收村屯各项费2 万余元。并对镇内13名两劳释放人员进行了2 次回访,积极帮助新释放
的2 名劳教人员安排落户、协调责任田,及时为他们排除了后顾之忧。

  计划生育:2003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积极推进人口与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截止2003年9 月末,全镇总人口9 185 人,
已婚育龄妇女2 123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3.11%,现有一孩932 人,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的420 人,领证率为45.06 ‰,出生81人,出生率8.82‰。自然增长率3.81‰,生育符合政策率
为95.06%,本期手术182 人,综合节育率90.87%. 财政金融2003年财政增收节支见效,全镇财政
总收入210 万元,其中农业税收入57万元,农业三税收入1 万元,工商税收34万元,上级财政补
助收118 万元。基本压缩了弹性支出,保证了刚性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实现了保重点、保工
资、保运转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支持了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交通邮电

  全镇16个行政村通公路,每日爱辉镇境内往返客车8 台次,个体出租车30台次。2003年共装
机2 280 部。

森林防火

  上半年,根据降雨量偏小,气温回升快,大风天增多,地表严重干旱,高火险期提前,火险
等级加大的预报,各单位、行政村提前行动,突出一个“早”字,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
正将森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思想早发动、任务早明确、措施早落实、物资早准备、人
员早到位,使全镇在春防期间无一起火灾。


  预防“非典”

  镇党委、政府把预防“非典”提上重要工作日程,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并取得初步成效。镇政府卫生院投资7 000 元,购置了机械消毒器,从省里自行购买了防护服5
套,购买消毒液25公斤,以及口罩、手套等设备,设立发烧门诊,咨询热线电话,政府确定专车
用于“防典”工作,保障了“防典”工作的需要。一是强化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和自
我防护能力。镇政府印发了《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问答》3 000 多份,分发到每一个农户家中。
镇卫生院还举办了镇域诊所、村卫生员“防典”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这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
员的防治能力;二是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典”工作,实行了“零”报告制度,充分发
挥卫生服务网络和计生服务网络的作用,把村卫生员、信息员、计生员作为“防典”一线骨干,
各村还自发成立了群众志愿“防典”工作组,在村的出入口处,设栏杆和专职人员,对外来入村
人员进行检查登记,从严把住了输入渠道。由于镇防“非典”工作抢前抓早、细致到位。在接受
省、市、区检查时,受到领导的好评获得省级嘉奖。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在市、区档案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西三家子村
被晋级为省级标准化档案室。全镇共装订档案845 卷,其中文书档案320 卷,会计档案338 卷,
声像档案5 本,照片77张,科技档案10盒。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