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生鄂伦春族乡概况

新生鄂伦春族乡概况




  种植业

  2003年末,新生乡共有耕地面积36 000亩,其中旱田面积36 000亩,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
积1 123 公顷,粮豆薯总产量为594 吨,农村社会总产值526.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6 0
元。2003年,新生乡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科技示范园区面积,种植双高大豆品种“东农4 4 ”
4 500 亩。

养殖业

  新生乡结合区委、区政府“粮转畜”部署,依托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2003年,肉牛
存栏1 166 头,两羊存栏3 517 只,引进外来养殖6 户,养殖业初具规模。

  乡镇企业

  2003年,新生乡有企业15家,其中个体零售企业6 家,加工制造企业1 家,上缴利税2 万元,
年实际总产值146 万元。

  财政金融业

  2003年,乡财政总收入103.688 万元,总支出103.688 万元,做到收支平衡。2003年,爱辉
区农村信用社在新生乡发放贷款212.4 万元,其中畜牧业贷款13.4万元,种植业贷款82万元,全
年支农储蓄11万元。

交通邮电业

  2003年,结合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庆典活动,新生乡对乡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整修,上砂
石料2.6 万立方米,土方2.2 万立方米。每日直达新生乡的往返客车1 台次,个体出租车2 台次。
移动手机用户200 余户。

教育

  新生乡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在校学生131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1人,学校共有
教师24人,其中初中教师12人,小学教师12人。

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3 人,中专4 人。

  医疗卫生

  2003年,新生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7 人,其中主治医师2 人。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注射
室、病房、化验室、X 光室,有病室1 间,病床4 张,在预防“非典型肺炎”期间,还设置了发
热门诊、观察室、留验站。全年门诊量在2 000 人次。

计划生育

  2003年,全乡总人口1 006 人,出生率为11.15 ‰,死亡率5.07‰,自然增长率6.08‰,计
划生育为100%. 全乡育龄妇女249 人,占总人口的24.75%. 有一孩人数为108 人,领证率为5.37%.
女性初婚4 人,晚婚2 人,晚婚率50% ,晚婚晚育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文化体育

  2003年,结合鄂伦春族下山定居活动,全乡上下掀起了群众文体活动热潮,学跳民族舞、学
唱民族歌,群众射击比赛,马术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全乡各民族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
庆典氛围,广播文化服务中心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院活动,
每天参加活动的群众逾百人。

乡村建设

  2003年,新生乡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抓了环境建设,设立了20个垃圾站点,出动车辆60台次,
清运垃圾200 余立方米。在各条主巷道两侧,栽植了花木2 万多株,中央街水泥路延长11米,两
侧增设了排水沟渠,乡村环境日益整洁。

  社会治安

  新生乡公安派出所共有干警6 人,乡有司法助理1 人。

  2003年,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公安司法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
了鄂伦春族定居庆典的正常进行,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共受理治安案件5 起,结案率100%.
群众生活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526.1 万元,
人均收入仅为1 026.6 元,比上一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民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带动下,采集山
产品,制作手工艺品,外出务工以弥补农业损失,基本解决了生产生计问题。

  群众组织

  乡团委下设5 个团支部,有团员64名,占青年总数的17% ,乡团委以多种形式组织团员青年
学习“三个代表”,掌握科学技术,开展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村妇代会在妇女主任的
带动下,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为民族定居庆典做了大量的工作。基干民兵在乡武装部的带动下,抓
紧演练射击、马术等,为庆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