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赵洪生
[摘要]
率先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的地区一般是那些资源相对匮乏、重商文化底蕴浓厚的地区;率先发
展个体民营经济的人一般是那些生存压力较大具有经商经验和技艺的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
业以其巨大的生命力顽强地冲破各种阻力成长和发展起来,并带来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
制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还处于弱势
的情况下,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加大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民营经济的发
展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越快;而相
对封闭的地方经济发展慢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也比较慢。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
施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并强调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明
确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些不仅肯定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创
造精神,而且从理论上、制度上、法律上肯定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
用和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民
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步伐
率先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的地区一般是那些资源相对匮乏、重商文化底蕴浓厚的地区;率先发
展个体民营经济的人一般是那些生存压力较大具有经商经验和技艺的人。这些民营企业家嗅到改
革开放的先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初期,冒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风险,依靠自己的智力特点
和少量积蓄创立以服务或加工为经营项目的个体户(也可称为家庭企业)。
他们透支脑力和体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他们节俭生活,与常人过着相同水平、有
的可能还要低一些的生活;他们不甘心把赚取的财富放到银行里去获取可怜的利息,而是投入到
扩大经营规模上,并依靠资本的优势抢占尽可能多的各类市场空间,实现经营领域的扩展。改革
开放二十多年来,民营经济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迅速发展起来,冲破了许多传统的政治
经济学观点,并被新的理论所承认;冲破了许多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阻扰,成为各地经济发展
新的亮点。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重重阻力下发展起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的原因就是
民营经济本身具有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因此,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保护民营企业家的积
极性,把民营企业家的内在发展动力转变成现实的发展行动。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营企业家追求发展的积极性。如果详民营企业(个体
私营)发展初期,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个体户)追求发展的积极性主要是自发的,来源于改变贫
困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冲动,那么,在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
他们已衣食无忧,支撑他们加快发展的动力是荣誉感、成就感和安全感。当温州的一位企业家惧
怕割资本主义尾巴而准备出国“避难”的时候,当地政府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他披红戴花,给予他
极大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安全感,充分调动和保护了他的发展积极性。这位民营企业家不仅没走,
而且加大了投资力度,使企业迅速成长为数亿资产的大型企业。要使民营企业家保持加快发展的
动力,就必须使民营企业家有政治上的荣誉感、事业上的成就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感。一是
要给民营企业家国民待遇。要使用统一的企业家概念,消除国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的待遇差别。
要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吸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加入党组织,扩大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事务
管理的范围。在评选劳动模范、选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标准,在企业家协会、
企业行会等群众性组织中尽量吸收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参加,在社区管理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中也要大量地吸收民营企业家参加;二是要保护民营企业家的私有财产。要正确认识合法经营基
础上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法律,依法保护私有财产,鼓励扩大私有财产
规模,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成为中等以上收入者。三是对发展快贡献大的民营企业给予重奖。要
鼓励民营企业家扩大企业规模,加快发展速度;鼓励民营企业照章纳税,多做贡献。对发展快、
贡献大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政府要给予政治荣誉和经济奖励,贡献特别大的要重奖。
二、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以其巨大的生命力顽强地冲破各种阻力成长和发展起来,并带来了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党的
十六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放宽领域和降低准入门坎的要求,但要
落到实处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奏效。一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我们的一些管理经济的方法、政策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受到政
府权力的挑战,市场份额的分配受到不正当行为的挑战。有许多地方的党委政府所出台的扶持民
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是缺乏新意,就是在落实中大打折扣,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是否存在着“剥削”
的问题心存疑虑,不少领导者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不得不采取限制性的态度。二是我们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上转型而来的,在许多经济领域中(如电力、电信、铁路、
航空等)国有经济成份具有自然的“垄断”优势,即使允许民营经济进入,民营经济也是处在竞
争劣势的地位。三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经济活动的“游戏规
则”还不尽合理和完备,对竞争主体缺乏强制约束性,竞争不公平的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四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惜贷心理,这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的信誉低,另一方面也是
由于对民营企业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许多人认为给民营企业贷款可能有“政治风险”。因此,许
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所需的资金不是自我积累,亲朋好友支援,就是“地下金融”
资金的支持。
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加大
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要把转变政府职能落到实处,使市场配置资源原则真正体现在
经济活动之中。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如果不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把配置资源
的权力还给市场,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在资源分配中得到适当的份额,更谈不上体现优先的原则。
二是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立法和执法工作力度,在经济领域中创造有法可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在放宽民营经济准入范围
的同时,不断削弱国有经济成份在某一经济领域的垄断优势,为民营经济发展确立相对对等的竞
争条件。四是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建立有利于向民营经济投资的管理体制,同时要允许民
营企业采取各种融资渠道筹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三、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除去部分国有民营企业外,自我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大都存在着明显的先天性不足,一是企
业管理水平较低。一方面企业的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度,决策的正确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或主要发起人的个人素质高低;另一方面,家庭式的管理与
现代企业管理本身就是对立和矛盾的,尽管这种亲缘关系减少了内部的磨擦,但从根本上讲带有
封建主义的色彩,封闭性、排他性、随意性很强,难以融入开放性的经济大环境之中。二是资本
投入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今天添一
“砖”,明天加一“瓦”,能将就用的就将就用,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即使一
些民营企业利用低成本扩张战略购买和兼并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设
备陈旧等问题。三是企业信誉较低。许多民营企业家信用观念较低,有的只顾眼前利益,制假、
造假、售假;有的缺乏责任观念,贷款不还、欠款不给;有的不按规定办事,只要对自己有利,
不惜违反有关规定,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信誉下降,给企政之间、企银之间、企企之间的交
往带来不利的影响,民营企业贷款难就是信誉不足的直接后果。
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速度,使民营经济走上健康高速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加大对民营企业经
济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家族式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
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工作,组织他们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高他们驾驭企业的能力;
要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考察,更新观念,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
二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创新
能力的条件下,国家应该把大量的适用型高新技术成果优惠转让给民营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民
营企业,利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引导民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遵守经
济运行规则,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缺乏信
誉的企业不仅会丧失市场占有率,而且会失去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支持,最终使企业走向消亡。
国家要在完善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对信用度高的民营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促进金融资本和技术资
本向民营企业的流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技术短缺的问题。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集中力量发展民营经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
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越快;而相对封闭
的地方经济发展慢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也比较慢。广东省、浙江省等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早已
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但许多中西部省份,民营经济还是刚刚起步。导致这种状况的政治原因是中
西部地区的干部群众缺乏敢闯敢冒的进取精神;文化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的重农轻商文化导致干部
群众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经济原因是资源相对富集生存压力小导致自满自足的习惯。
在中西部地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广大群众都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和能力;无论是大环
境还是小环境都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氛围和习惯。大中专毕业生想方设法挤进财政开资的单位,
国营企业下岗的职工还抱着非国营不去的观念,许多中小型国营企业不肯改制,并不富裕的农民
不想离开土地,等等。实践已证明,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必须认真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集中精力发展民营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与
发达地区的差距。
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一是要着力营造重商型文化
氛围。要通过引进“商人”引进文化,并支持和扶持引进的文化在本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大
力宣传务工经商的先进典型,传播务工经商的知识和经验,营造务工经商为荣的良好氛围。二是
采取优惠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和国有经济领域的人才到民营经济领域寻求更大的发展。
在经济转型期间,政商型企业家具有发展的特有优势。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民营经
济领域的人才更有发展的美好前景。应该支持和鼓励党政机关和科研单位的人才领、创办民营企
业、或受聘于民营企业,并在一定期限内保留或部分保留原有的待遇。三是加大国有经济的退出
步伐。在保证国有资产不大量流失的前提下,除个别国有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应该彻底地、
真正地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下大力气培育民营企业
大户。对那些发展态势良好民营企业,特别是企业的法人素质高的企业,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
施支持企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支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