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政

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0 134万元,占预算128.9%,同比增长20.8% 。其中:上划
收入完成34 003万元,占预算131 .3% ,同比增长25.6%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 131万元,占预
算126.7%,同比增长16.5%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6 930 万元,占调整预算98.0% ,同比增
长36.5% 。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 388万元,占预算139.9%,同比增长34.8% 。其中:上划
收入完成12 163万元,占预算135.1%,同比增长36.3%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 225万元,占预算
146.1%,同比增长33.0% 。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 408万元,占调整预算100%,同比增长36.5%。

[收入]

  财税部门认真开展税源清查,建立税源档案管理系统,加强科技信息化平台建设,定期分析
重点税源变化情况,强化税源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其他征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政府非税收入
管理,改革征管程序和方法,严格票据管理,完善“三单合一”缴款方式,提高征管水平,增加
了可用财力。200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增收1.2 亿元,突破7 亿元。市直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
破1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 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全市、市直分别提前两个月、三个
月完成了一般预算收入任务。

[重点支出]

  进一步完善财政统发工资管理,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其中市直医疗保险和住房公
积金财政匹配比例提高到5%,职工住宅供热费补贴标准平均提高了2.7 倍。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
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就业补助资金均实现100%发放;对城镇低保人员发放
了取暖费补贴,体现了国家对城镇困难人群的关怀。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
2.37亿元、良种补贴资金1 280 万元,筹集资金6 160 万元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44个。投入资
金15 370万元,支持城市绿化、海南路、双拥大街、步行街、中央街立面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
点市政建设项目。争取省专项资金12 857万元,保障了教育、科技、政法、公共卫生、环境保护
等事业发展支出,保障了扑火、救灾等应急支出。

[财源建设]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充分论
证,归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项目档案。牢固树立“围绕项目抓财源、围绕财
源抓经济”理念,筛选上报项目,建立起各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组织项目实施。通过
提高机关经费保障水平、净化执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等工作措施,改善投资软
环境。通过加大工业园区、贸易加工区和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口岸和城市功能,改善
了投资硬环境。重点推进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二期、对俄进出口加工区、多宝山矿业经济区、
关鸟河水泥厂、40万吨“矿泉城”、1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大黑河岛自由贸易广场项目破
土动工。

[向上争取资金]

  各有关部门积极寻求上级政策和本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28.8亿元,
为历年之最。争取省财力补助资金86 193万元,确保全市职工工资足额发放,提高了公用经费保
障水平;争取社会保障资金36 355万元,保证了最低生活补贴、就业补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
金按时发放;争取农业、教育、公共卫生、政法等专项资金69 4 43 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社
会事业发展;争取大项目前期费、进出口加工区、城市经营、开行城市信用贷款资金15 500万元,
有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企业破产费用和破产补助专项资金25 877万元,推动了企业改制。

[财政改革]

  一是启动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预算数据转换、软件系统调整等相关工作;细化部门预
算编制,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二是制定了《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和《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会计核算办法》,安装调试了新的预算执行系统,为全面推
行零余额账户清算模式做好充分准备。三是扩大工程项目采购范围,规范工作流程,开展政府采
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净化采购市场。全市实现政府集中采购额14 665万元,节约率14.4
% 。四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合人事部门进行了公务员实名登记、工资标准测算等工作,
落实了财政补助资金。五是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财政监管]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层级监督制度,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开展“五五" 普法教育活动,提高财政干部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的自觉性;加大新《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的宣传、贯彻、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规范了会计
行为;采取多种手段规范资产交易管理,加强对改制、破产企业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收益流
失;组织开展了支农、社保、教育等专项检查,对违纪问题做出纠正和处理,维护了财经秩序。

(黑河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