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
建设·环保
城乡建设
[概况]
市建设局有编制27个,在岗人员31人,其中班子人员7 人, 处级调研员3 人;共设9 个科室。
2006年11月,所属基层单位市园林处和市市政管理处划转市行政执法局,2006年12月,市劳保统
筹站划转市社保局,同时市热力公司由市经委划转市建设局。有直属基层单位14个,其中财政全
额拨款事业单位2 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 个,企业8 个,系统共有职工1 2 00多人。2006年,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取、政府投入、开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投资
约23 740万元,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中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
资约19 000万元,城市各项设施得到完善,城市道路好路率达98% ,绿化覆盖率达17.5% ,自来
水普及率达69.8% 。
[城市道路建设]
2006年,全市道路建设共投入资金7 163 万元,新建改建道路34.6万平方米,县级城市主次
干道道路基本得到建设和改造,新建路灯995 盏,亮灯率逐年提高。其中市区道路建设完成投资
3 980 万元,对海南路等7 条街路进行建设,面积13.9万平方米,对龙滨路进行沥青罩面,面积
1.6 万平方米,完成202 国道连接线人行道、迎恩路等街路五米外人行道铺装,面积2.2 万平方
米。路灯建设改造投资192 万元,新建改造路灯260 杆,路灯亮灯率达到98% 以上。黑河市区道
路建设网状框架(新区)基本形成,道路好路率逐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强,道路配套设施建
设逐年加快,百姓“出行难”问题基本解决。
[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
2006年,全市供水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约1 593 万元,修建供水管线10.5公里,供水普及率
达到73% 。其中市区投入资金约3 05万元对市区供水管网进行建设,完成供水管道建设4 900 公
里,水质合格率达100%,黑河市供水难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2006年全市排水设施建设共投入资
金约1 822 万元,修建排水管线长度为11.6延长米,基本保证城市雨污水正常排放。其中市区共
投入资金约1 500 万元,完成污水提升泵站两座和王肃街污水截流干管建设,新建排水管线8 500
延长米。黑河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积极向上争取中。
[城市绿化建设]
2006年,全市绿化建设投入资金2 380 万元,植树23 260株,种草12.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达6.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1.7% 。2006年,是黑河市区“城市绿化年”,市区绿化
建设投入约1 800 万元,共植树14 700株,草坪10万平方米。完成了黑龙江公园东延、龙滨公园
建设,建街头绿地4 块,植绿篱30 800延长米,规范了绿化造型,提高了绿化品位。
[燃气建设]
2006年,全市新建液化气站2 座,现已通过验收,投入运营,全市共有液化气站13个,年供
气量达5 092 吨,供气普及率达45% 。其中黑河市区共有液化气站2 个,年供气量达452 吨,供
气普及率达32.58%。同时强化燃气安全管理,提高便民服务质量,保证居民用气安全。
[城市基础设施养护]
认真做好城市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养护,及时处理道路破损,做好砂石路养护,提高道路好路
率;积极做好给排水设施养护,每年对市区排水管网进行清掏,保证城市雨污水的正常排放,及
时处理各种跑、冒、滴、漏,节约城市用水,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对城市绿化设施管护,
及时喷药、涂白、剪枝,提高绿化成果的保存率和成活率。积极开展爱国卫生综合治理活动,加
强环境卫生管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主次干道做到全天保洁,为市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供气的安全管理,保证市民安全用气。
[项目建设]
2006年,市建设局积极向上争取立项,加大市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
黑河垃圾处理厂工程经国家立项,于2005年开工建设,共投入资金5 070 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 000
万元,工程已经竣工,将对黑河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区西部棚户区改造2006年建设的
一期工程包括黑河市区双拥大街及回迁楼两项建设工程,该工程是黑河市区西部棚户区改造工程
的启动项目,是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双拥大街工程含一街一
路,全长2 084 延长米,面积3.3 3 万平方米。回迁楼共8 栋,面积约为3.9 万平方米,工程的
概算为5 740 万元。工程于2006年6 月开工建设,现在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回迁楼工程主体已
完成。污水提升泵站工程。于2006年5 月份开工建设,两座污水提升泵站投资约619 万元( 不含
截流干管) ,现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建筑业2006年全市基本建设在建工程188 项157.4 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工程149 项116.5 万
平方米。市区基本建设在建工程61项67.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42项45万平方米。
建筑市场规范和管理2006年,根据全省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要求及市的实际工作,
市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健全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完善管理
制度,严把审批关。建立完善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验收备案制、施工图审查等多项制
度。各项工程都能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报建率、监理率、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工程
施工许可证发放率、合同审查率均达到100%;二是锁定责任,严格管理。进一步锁定工程质量、
安全、监理及施工人员责任,狠抓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素质,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实
行旁站式监理。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质检、监理人员实行了全过程监督把关。开展了以住宅
为重点的消除质量通病活动,落实了设计、图纸审查、监理和竣工验收4 个环节,使市的工程质
量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全年没有出现工地恶性伤亡事故,文明工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有3 个工程被评为省文明工地,3 个工程被评为省文明工地样板;三是加强施工企业劳务管理。
市建设局积极引导组建劳务分包公司,全市共成立17家劳务公司。2006年,要求全市所有工程必
须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没有劳务分包合同不予发放施工许可。全年共培训劳务人员达700 多人。
四是认真做好清欠工作。
政府项目拖欠的工程全部下网解决,按时限完成省清欠办下达的工作任务。在解决政府拖欠
的同时,对前两年剩余的社会拖欠进行认真督办,到目前已解决6640.29 万元。到2006年,市解
决拖欠总数为1.38亿元,解决比例为98.3% ,尚有255.9 万元没有解决,预计年末前能够解决。
在清理陈欠的同时,继续完善各项的长效机制,将各项清欠措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从根本上促
进全市的建筑市场秩序好转。五是积极推进节能工作。2006年初市建设局下发文件《关于开展建
筑节能设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3 月1 日起黑河市开展建筑节能设计,为切实提高设计人
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知识,市建设局在2006年3 月1 日举办了《建筑节能设计培训班》,
组织全市设计人员、监理人员、质检人员及施工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班,推进节能工作。黑河市
西部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部采取节能50% 标准设计,一期工程4 万平方米。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编制
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顺利完成,市建设局对完成规划编制的乡镇、试点村采取以补
带奖的方法,既完成建制镇规划每个补助资金5 000 元,完成集镇每个补助资金4 000 元,完成
试点村每个补助资金2 400 元。通过补助奖励规划资金,极大的调动了各乡镇、试点村编制规划
的积极性。2006年建制镇总体规划近期修编6 个,乡镇建设规划4 个,编制乡镇总体规划8 个,
编制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64个。截止目前全市村镇编制规划总投资达1 55万元。
完善小城镇设施功能
结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采取以
政府资金引导、扶持资金帮助、农民资金主导和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逐步拓宽建设资金投入渠
道,全市村镇建设投资总额达到2.9 亿元,其中村镇住宅建设投资达1.4 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达
1.2 亿元,公共公用设施投资达0.3 亿元。全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18.75 平方米,砖瓦化率达
63.18%,自来水普及率达78.84%。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1.2 亿元,村镇路、房、水、等基
础设施有所改善,新增公共建筑6.97万平方米,新增高级道路64万平方米,高级、次高级道路已
达207.25万平方米。通过这些建设,小城镇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市里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省村镇环
境综合整治方案工作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10个重点乡镇和100 个行政村上,精心组织,认
真落实,着重从改水、改路、改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项工作落实,维修道路,栽行道
树,种植花草,整修围墙栅栏,使村镇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强化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
理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为加强市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结合黑河实际制定下发
了《黑河市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格村镇建筑市场秩序,各
县(市)区建设局加大了建筑市场管理力度,开展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的经常性检查。一是严
格资质审查制度,凡建设两层以上楼房,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一律不得承包工程。二是执行一书
两证审批制度,要求乡镇政府严格把关,防止私批乱建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和工
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培训,要求施工队伍、建筑工匠登记造册,持证上岗。通过开展建筑质量安全
检查,对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私建、乱建的限期拆除,对没有资质的施工
队伍给予了坚决取缔。
试点村帮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的要求,市建设局帮建爱辉区张地营子村,市建
设局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帮助张地营子
村的建设项目基本得到落实。一是张地营子村建设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出成果图、说明书10套;
二是解决农民自来水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11月15日完工,让农民饮用上安全的自来水;三是乡
通村公路2.1 公里高级道路,经建设局协调,在原有宽3 .5的基础上再加宽1 米,已经完成;四
是建设局提供休闲运动广场地面彩砖800 平方米和街道路灯40杆已经全部到位,近期先做基础,
40杆路灯安装了3 条街道,现已全部完成;五是休整文化大院落实在明年春天(建设局资助2 万
元已经到位);六是绿化工程,秋收后由村委会组织人员挖坑,明年春季由市建设局提供树苗进
行栽植。
[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建立了法制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了行政执法首长负责制,对
各项法规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认真开展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工作, 突出抓好梳理执法依据等
工作。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22项行政执法依据界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
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到9 个具体的行政执法岗位,并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确定了行政
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岗位的执法责任。二是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
员素质。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制订了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网上答疑辅导、自学
等方式,不断强化培训效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5 月份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50余人
进行村镇规划、村镇建筑、村镇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11月份,组织全市258 名行政执法
人员,进行了专业法和综合法的培训,并采取闭卷方式统一进行了省厅组织的专业法考试。同时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建设管理行为,提高
了执法人员素质,促进了依法行政。三是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认真落实便民措施,加强对行政
权利的监督。下发了《黑河市建设局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基
本原则、公开单位和内容、公开的形式、标准和时限要求、保证措施。制定了《黑河市建设系统
政务公开指导意见》、《黑河市建设局政务公开工作规程》,使政务公开工作达到了制度化、公
开化,为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行政许可审批、审核、备案、收费事项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 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阳光政务”,市建设局被市政府列为政务公开示
范单位。
[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 、积极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市建设局始终把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做为
促进工作、改进作风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它真正的纳入到领导工作日程。2006年市建设局共办理
人大建议1 件,政协提案6 件,协助办理3 件,受到了提案代表和委员好评。2 、认真接待处理
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 在工作中严格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去
执行,积极拓宽建设系统信访渠道,群众通过公开行政首长信访电话和建设系统“12319 ”服务
热线或直接到市建设局反映信访问题。在信访接待过程中,做到礼貌接待、认真负责。全年共处
理上级转来信访案件35件,群众通过电话、来人、来信等方式直接到市建设局上访的有300 多件,
基本上能够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3 、积极开展好五项利民行动。一是做好城市供水工
作。市区全年投入3 05万元,对管网进行改造和建设,新建管线4.9 公里,供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二是做好城市道路建设。全年新建道路13.9万平方米,修人行道2.2 万平方米,百姓出行难问题
得到基本解决;三是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全年共投入1800万元进行绿化建设,绿化面积大大增加,
绿化品位和档次不断提高。四是建设系统12319 服务热线。2005年5 月份市建设局正式开通了建
设“12319 ”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全天值班,建设“12319 ”服务热线运行良好,每天平均受
理电话10个左右,办结率达到75% 以上。北安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预计年底前开通123 19服
务热线。4 、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对系统内4 个国
有建筑企业进行改革。市一建公司破产正式得到省高院批复,现正在依法运作。市政工程公司正
在解体过程中、市液化气公司和建安总公司改制正在运作中,在改制过程中能够切实维护职工利
益,保证社会稳定。
(曹 娟)